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谈到学术出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难做"。并且很多人把这种"难做"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此类作品在编辑加工出版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编辑人员;二是此类作品的市场狭窄,或者说受众面小,读者群狭窄,最终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销售。  相似文献   

2.
任启旺 《出版参考》2010,(13):34-34
台湾出版业虽然实行登记制,但由于图书的经销、发行业务比较复杂,使得一些人对出版编辑工作有兴趣,专业能力也足够,却不愿意自己创设出版社,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外包模式和出版社合作。我们姑且称此类外包合作对象为编辑工作室。  相似文献   

3.
台湾出版业虽然实行登记制,但由于图书的经销、发行业务比较复杂,使得一些人对出版编辑工作有兴趣,专业能力也足够,却不愿意自己创设出版社,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外包模式和出版社合作.我们姑且称此类外包合作对象为编辑工作室.  相似文献   

4.
一部优秀作品的出版,集合了出版流程中的团队智慧,由于所涉个人众多,每个人对工作认知的不同以及态度的差异,容易成为影响出版工作最终优质与否的关键,也正是基于编辑人员所处出版流程中的前置节点,一名优秀的编辑人员应当学会如何面对团队的把控、如何调整团队的契合,使工作伙伴能够紧紧围绕稿件而精诚合作,为图书的优质出版提供坚实的从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每年大概有20多万种新书出版,加上重印的大概有40万种,这个数据跟美国相比要低很多。难道说中国人不愿意去写东西吗?不愿意去阅读吗?王留全认为绝不是这样,而是因为原本的出版模式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原来的出版,我定义为精英出版——对于很多人来说,出版门槛很高。但故事不是只有精英阶层才有,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分享的价值,只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8):7
学术出版需要门槛出版"泛学术化"不可取《东方网》报道:学术出版是需要门槛的。门槛实质上是准入机制。学术出版不是任何出版社都可以做的。出版应该有分工。但在出版社进入市场后,这种分工被打破。学术出版不设门槛就是不可接受的,不是所有出版社都有能力出版学术著作,而且即便出学术著作的出版社,也不可能有能力出版所有门类的学术著作,这是常识。在发达国家,学术图书的出版几乎都由专业出版社"垄断";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边是每年50万种以上的图书出版规模,一边是好书畅销书严重稀缺,在当下的出版界,决定着图书品质与市场潜力的编辑们究竟应该怎样"突围"?笔者结合自己在新闻出版行业的实践经验,提炼出做好编辑工作的四个着力点:一是发现作者,编辑要善于运用独到的眼光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作者;二是提升作品,编辑要用厚实的文字功底打磨、提升作品,在封面、版式等细节雕琢作品,而细节决定成败;三是编辑营销,很多好项目其实就是"脚力"强劲的编辑跑出来的,越是那些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出版全链条的编辑,越能巧妙地撕开"饱和"市场的口子,行深致远;四是连点成面,作品出版不是编辑工作的终结,事实上,在与作者有着良好合作的前提下,作品和作者都是一个链接起点。编辑不能只埋头书稿、深耕出版,还要勇于成为新时代出版链条中整合各类信息、整合各类资源的引擎。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材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材与学术专著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内容高精尖、对作者要求高、对编辑要求高、经济效益不明显、读者群少、出版周期长等。这些因素使得作者很少愿意编写研究生教材,国内诸多出版社也望而却步,很少主动参与研究生教材的出版。笔者通过仔细分析目前研究生教材的市场、社会效  相似文献   

9.
出版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出版理论研究及编辑学、出版学学科体系建设讨论的不断深入,出版概念的内涵被众多的论文著作提及,尤其是出版学、编辑学学科体系研究的文章把出版概念作为表述论点的一个"基本元素".由于对出版概念内涵广狭范围及理解角度的不同,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出版概念内涵.学术界近年来产生的一些学术争鸣,观点的分歧就在于对出版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0.
"编辑"这个词作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资料和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说明,作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其劳动对象是别人创作的作品;编辑所做的工作是为别人的作品"补漏拾遗、锦上添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作嫁".尽管,近年来"策划"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编辑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把关"转到前期介入,成为选题策划的主动参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为人作嫁"的角色定位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庄严 《编辑学刊》2012,(1):78-81
高校设立的出版单位和期刊杂志所出版、刊登的学术作品代表着高校的学术水平,编辑人员是相关作品的第一把关人。本文提出从编辑素质、审稿流程和管理制度三个角度严格控制学术作品的水平,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材与学术专著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内容高精尖、对作者要求高、对编辑要求高、经济效益不明显、读者群少、出版周期长等.这些因素使得作者很少愿意编写研究生教材,国内诸多出版社也望而却步,很少主动参与研究生教材的出版.  相似文献   

13.
范高强 《出版科学》2016,24(4):43-45
古籍整理类图书具有专业性强、学术含量高、文化价值大等特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璀璨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在出版此类图书时不仅要求编辑工作者有较高的文化使命感,而且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古籍编辑的文字功底、文献知识、古文阅读能力和学术心态等,往往影响着古籍整理类图书出版的最终质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图书市场的竞争已呈硝烟弥漫的状态,很多专业出版社都在感慨这一领域越来越难做,市场越来越小,产品越来越多。美国亚马逊的畅销排行榜,每天都有无数出版社的编辑盯着,大家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值得引进的畅销图书。可是这又何尝容易,很多权威知名作者写的书在还没出版之前版权就已经销售出去了,那么对于广大专业出版社来说,又该如何在茫茫书海之中去找到蓝海呢。  相似文献   

15.
桑海 《传媒》2016,(19):20-24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与学术共同体的疏离,学术编辑往往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新世纪以来,期刊体制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更是把学术编辑这一职业推向危机之中.作为对变革的主动应对,学术期刊人提出了“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构想,并进行了六年的实践.学术编辑开始走向互联网,并在协作中发现了自己更多的潜能和价值.随着学术编辑对数字化理解的深入,又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了“域出版学术平台”,试图借此重建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专域”为核心的“域出版学术平台”,为学术编辑回归学术共同体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一平台上,学术编辑有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其边缘处境,成长为学术传播新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6.
高雁 《出版参考》2017,(9):45-46
在学术出版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培育一支合格的学术图书编辑队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讨论学术图书编辑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如何培育一支合格的学术图书编辑队伍,以期为提高学术出版质量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7.
“编创一体化”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编辑做法,其实质就是以编辑为主导,以市场为中心。在国内,很多教材和教辅用书以及大众休闲读物、名人传记都采用了这种出版机制,还有一些大型的文学原创作品也采用了这种做法,应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出版市场的放开和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很多出版社和杂志社在出版书刊方面变得越来越谨慎,这种编辑机制更是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通过"东风工程"等项目对新疆出版业给予大力支持和资助,各出版社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翻译作品的编校不同于原创作品的编校工作,编辑在把握文字编辑加工的同时还要把握翻译的准确度。笔者结合这几年的编辑工作实际,谈谈在编辑翻译作品的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一、把好政治关是首要责任翻译作品的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也许很多编辑认为,翻译作品的编辑工作就是策划选题和对文稿的审读、加工整理并使语言文字等规范化。这当然是编辑翻译作品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要认真做好。但是,贯穿这些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19.
《档案学经典著作》梳理再现了中外具有特定影响力的档案学作品,针对未能最终入选该丛书的"佚文",本文从编辑删除、出版遗漏、作者存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主题、逻辑、背景、指标、著作权等诸多要素,旨在从评价的角度探讨遴选档案学术作品的价值和得失。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台湾图书市场,明星书纷纷热卖,占尽畅销书排行榜,使得一些有能力经营学术等大部头书的出版公司也愿意做明星书籍,并且业务规模不小,曾经编辑过《总裁狮子心》、《乞丐囝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