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了比较分析,指出把班固的《货殖传》说成是“剽窃”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认为司马迁是以人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作为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出发点,而从历史的、现实的关系中寻找“通古今之变”的归缩。班固是以“贵谊而贱利”作为出发点和归缩。《货殖列传》是一篇经济名著。《货殖传》是一篇“安贫乐道”的教材。作者认为,班《传》符合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需要;但如果循着史迁的理论走去,中国古代经济史将不是长期停滞的历史。本文还列举大量史料说明《史记·货殖列传》并非司马迁原题。“货殖”一词是班固强加给《史记》的。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写《史记》作《货殖列传》,多叙商贾之行事,说明货物滋殖的规律(“货殖”二字,可解释为财货殖积累之意),他首开在历史著作中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经济”二字,即指经国济民的道理。所以《货殖列传》是一篇真正的经济学论著,然后,使人觉得,他的经济思想也和他的不朽之作《史记》一样,“自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文(人教社语文二室87年10月本)《货殖列传序》(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一句,课本(P304)注释为“山上出产铜铁,产地相距往往不出千里,如棋子那样密布。”同册的语文教参(88年6月人教社语文二室编P286)译文为“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货殖列传序》,是从《史记》节选出来的。查阅《史记》,只有《货殖列传》而没有《货殖列传序》。后人为什么加这个“序”字,这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序”和“序”的类别等。“序”,也作“叙”。《尔雅·释诂上》:“叙,绪也。”清代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是这样解释的:“绪也与叙声义同。《说文》云:‘绪,丝耑也。’盖有耑绪可以次叙,故叙又训绪也。”其中的“耑”就是“端”,意思是指事情的开头。由此可知,所谓序或叙,是本书或一篇文章正式内容之外的一段文字,一般(?)前面,或总论文章(书)的内容,或叙述其体例,或申述写作缘由。现代通常叫“序言”或“序文”。我国古代的序一般有文序(一篇文章的序言)、  相似文献   

5.
“蹄敫”补注云南云县一中金元中《促织》:“牛羊蹄各千计”,课文注:“意思是牛羊各几百头。蹄,就是脚,见《史记·货殖列传》。”笔者认为这只讲了“蹄”的意思,“”的含义没说。“蹄”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是“肛门”。《史记·货殖列传》:“马蹄千...  相似文献   

6.
《史记·货殖列传》的体例问题是一个老而未决的问题,自明代至今,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谈说、研究的言论、论文不断,但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其实对《史记·货殖列传》体例的分析判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作者司马迁自己怎么说的,二是看本传具体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三是看《货殖列传》与《史记》中其他人物传记写法是否类似.从这三个方面对《史记·货殖列传》考察、分析、判断,《史记·货殖列传》的体例应属人物列传.  相似文献   

7.
《货殖列传序》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序言。这篇序言作者以广博的知识,旁征博引,叙、议结合,由大地物产虽然丰富,却有着区域、土壤和气候等局限,到“农、工、商、虞”的作用和产品交换对利民富国的意义,所选的论据可信而典型,逻辑推理严密,深刻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货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货殖列传序》为学生课内自读课文。“货殖”,是贸易的意思,也指经商人,又包括工矿业者和其他经济工作者。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是记述理财家和经商者事迹的传记专著。这篇序文,论述货殖的重要意义,指出物质生活是人们的正常要求。“《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先摆出老子的完善治理国家的标准。“国”,国都。“甘其食”,意动用法,把他们所食视为甘美。“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也都是意动用法。老子的那种政治理想延续下  相似文献   

9.
当你真正有了在现实的商品世界中生存的生命体验以后,再去阅读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那个“商品世界”,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心灵的历史撞击。一个“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商品世界”和“商业精神”竟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古初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个“商品世界”从来没有像欧洲中世纪那样“销声匿迹”。然而,它却始终孕育不出一个“近代性”,更化育不出一个以自由、民主作为两大支柱的现代公民社会,这不能不说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那个“商品世界”的悲剧!这个悲剧现在是结束了呢,还是在继续?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史记·货殖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史记·货殖列传》陶礼天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被视为奠定《史记》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其“千汇万状,震荡六合”,①“将天时、地理、人事、物情,历历如指诸掌”,②学人眼其识见,作手慕其文才。至近现代论者,多认为《...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史记》中写了两个关于经济,财政历史的专篇,其中一篇是专门论述汉初直至汉武帝时期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和制度、政策沿革的《平准书》,另一篇是为自春秋末期直至两汉的一些著名工商业者和富人们作传的《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中说。前者目的是“以观事变”,后者是总结工商业者的经营经验,使“智者有采焉”。两个专篇中。司马迁考察、研究得出一系列和当时流行的经济观点不同的、具有独到见解的结论,他的“善因论”重视治生之学、富国富家相结合等理论,不但同汉代流行的重本抑末论,轻重论很为不同,而且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形成的整个时期(春秋至西汉中叶)中,也是独具一格的,甚至在今天,仍有着发人深思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史记·货殖列传》的内容与史学价值在《史记》诸多篇章中,《货殖列传》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广阔的视野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据统计,自元代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以来《货殖列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对《货殖列传》中一些难解词句作了进一步考释,再次探讨了《货殖列传》的时代与体例归属问题,深入分析了《货殖列传》与地理学、伦理学、文化、兵法、文学及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货殖列传》中进一步发掘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等几个方面。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旨趣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特点,但也存在着将司马迁现代化、研究课题重复老化、材料使用不严谨及简单比附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一、萦结于心的困惑 余每诵读《史记·货殖列传》,总要为其丰富的内容、高远的史识和雄奇的文笔所吸引,一唱三叹,深感司马迁的文章,确乎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掩卷长思,又为其体例归属所困惑,不解此等文字何以得名为“列传”而归入“以著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独具特色。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对《史记.货殖列传》加以阐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以其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巨著《史记》,奠定了历史科学的基础,而为炎黄子孙所世代敬仰.一部《史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秦汉以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也使我们有幸看到作者唯物的进步思想.其中《货殖列传》一文即是司马迁唯物的进步思想的充分表述,此文不仅仅是为“货殖”立传,而是从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求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唯物的社会历史观和进步的经济思想.在我们欲图充分发展商品经济以推动四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真研究一下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我认为是有益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先秦诸子的国属一般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对于庄子,他只是说“庄子者,蒙人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蒙属何国?即庄子是战国时的哪国人?他没有说的清楚明确,这给后代的学者留下了了混乱和纷争。汉代学者一般认为蒙是战国时宋国的邑里,故庄子是宋国人。如《史记·庄子列传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庄子名周,宋蒙县人。”《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班固自注:“名周,宋人。”张衡《骷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商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巨商、富商和爱国商人。然而法家把商人列为“五蠹”之一,儒家也强调重义轻利,将商人列为“士农工商”之末等,因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普遍轻视商人,成为传统偏见。司马迁的《货殖列传》肯定了商人的高尚品德和所起的进步历史作用。这是最早的正面写商贾的作品。而唐代的小说中更继承了《货殖列传》的优秀传统,全面地表现了商贾的生活,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对后世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艺术成就也较为出色。据此,本文就这些小说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的梳理,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货殖列传》中典型人物的经营方式,并由一个个的具体故事探索司马迁的商业经营思想,研究司马迁的一些经济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