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六年制小语课文有几处用到“茫茫”这个词,如第九册《草地夜行》的“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第十册《可爱的草塘》的“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茫茫的一片草塘”;第十一册《草原》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怎样理解这些句子中“茫茫”一词的意思呢? “茫茫”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辞海》把它解释为“辽阔,深远;模糊不清”。从这些解释可以看出,“茫茫”是指事物辽阔以及因辽阔而深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笔者认为,上述三篇课文中  相似文献   

2.
《过秦论》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第二册、上海教育出版社里高中语文的第三册。除此不同以外,同样的一篇课文,在"过秦论"、地名和人名以及某些长句注释上也有很多不同,如同义置换、补充解释和释义精简。本文着重提出这些注释上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古典诗词一直是高中课本录入的经典诗词篇目,课文改版后是作为诗词专项被录入2004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的,现在仍然作为诗词专项被录入2006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充分说明了这篇词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但是在这两本教材中对"路"却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在2004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中解释为"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在2006版普通  相似文献   

4.
《词语补释》辑录解释的词,限于中学《语文》白话文课文中出现的,而《现代汉语词其》未收载的词(包括少量短语),以及《现代汉语词典》虽收载但课文中另有新义的词。体例为:以册次、课目为序编排词条,在每个词后注明词出现的页码;解释时先标明词性,后解释词义,必要时还作某些辨析。本期登出的是初、高中第一、三、五册前半册,后半册和其它各册,还将继续刊载。读者读后有什幺意见和要求,请与编辑部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恭恭敬敬"一词出现在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一组历史故事课文《三顾茅庐》中,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的故事。课文片段: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师:"恭恭敬敬"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多媒体出示)(1)对长辈、贵宾谦恭而有礼貌。(2)对别人很有礼貌、很尊敬。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恭恭敬敬"应选择哪一种解释?生:我选择第二种解释。因为诸葛亮并不是刘备的  相似文献   

6.
《再寄小读者》是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第十一册的第二单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特殊地位。从表现形式看,本单元的两篇主要课文《给颜黎民的信》和《再寄小读者》都是书信体——这是一种极常见而又极常用的文体。书信体的课文,全套小语教材只有三篇(另一篇《女邮递员的信》在第八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占了三分之二。从训练的要求看,教材的八册、九册、十册和十二册都在基础训练中设计了练习题,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That must be a record!"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mpressive as the recordis,it fades  相似文献   

8.
张凤芝 《学语文》2011,(1):68-69
自居易《琵琶行》作为课文,编进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课文中有几条注释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教例]苏教版第十册《大江保卫战》——铮铮铁汉师: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概括战士们的英勇形象,你们找到了吗?生:铮铮铁汉。师: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铮铮铁汉"?生:我们学过的课文《军神》中的  相似文献   

10.
祭石曼卿文     
【选读理由】将课外选文与课内已学课文的复习相结合本文与上海教材中已经编选的袁枚《祭妹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同为祭文名篇。学好文言,仅依靠现有课文并不够,有必要对现有课文进行补充,补充的原则是与课文须有一定的关联,这样,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能兼顾复习。本文即是此例。另外想说明的是,本文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三册)与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读本》(第五册)中均有收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婚姻伦理与恩格斯的婚姻观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说,《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文本中的“阻止血亲婚配”、“生育子女”、“权衡利害”、“以爱情为基础”为恩格斯关于婚姻的中心话语,那么,我国古代婚姻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性禁规原则、生育原则、政治经济原则和爱情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运用"以庄解庄"的方法,以《庄子》中的"大"、"小"为切入点,对"大"和"小"的范畴进行界定,从而得出庄子善于用"大"、喜欢用"大"的结论,并阐述庄子的"大""小"观对《庄子》文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本含义扣作品意味是文学意义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文学意义的接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理解和解释、阐释与批评。理解和解释是对文本含义的揭示,阐释与批评是对作品意味的诠释。文学意义以文本含义为中心,文本含义以一种逻辑统一性或整体性制约着文学意义的显现。作品意味不可能是文化的漫无边际的驰骋,也不能是语言符号无始无终的能指游戏,文本含义使这一切都包括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对<离骚>"求女"隐喻内涵的解释,不管是"求贤君"说,是"求贤臣"说,还是其他种种学说,均有明显的不足.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求女"的"女"指的是理想,"求女"也就是追求理想.当然,这里的理想有其特殊所指,必须结合<离骚>所求的几位女子来具体分析.在深层意义上,<离骚>"求女"展现了屈原追求理想时的二难处境与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评论界都把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中的主人公尹雪艳看成"幽灵"、"死神"或是"精灵",但透过小说文字的表层我们会发现,她不是能够把人们推向死亡的"幽灵"、"死神",也不是迷人的"精灵",尹雪艳有着难言的苦楚和悲惨的命运。本文试图从这一个角度去解读尹雪艳,发现她既作为尘世中的一名女性又作为一个弱者的悲哀与痛楚。  相似文献   

16.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等则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范式,二者构成《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并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本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统观《办法》和《条例》里所有18种公文,公文正文的中心内容都是“事”,即事件、事实、事项、事理。也就是“要读者知道某事或做某事”,因此公文正文的主要功能是知行功能,这个知行功能的中心就是“事”,具体地说,也就是知行功能中的行事功能。公文是“缘事而发”,“事”是公文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公文是行事文体,它告诉读者的主要是“是什么”、“怎么做”,因事“说”事,而不就事“论”事、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首次提出并肯定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文本的意义依赖于读者和作者的共同创造;提出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的特点,召唤读者开放式的解读;强调"期待视野",读者根据自己的前理解来实现文本意义的确定和具体化.这些理论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通过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构建一个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的课堂环境,以此来实现人文主义的教学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略.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explor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rts and expert witnesses in legal proceedings concerning child sexual abuse in Sweden. METHOD: A cross professional research team performed a qualitative text analysis of files covering 20 court cases (court report and expert witness statement) from 4 different years (1985, 1989, 1992, and 1997). RESULTS: Expert witnesses applied a wide variety of assessment procedures. Several patterns of communicative difficulties were identified, categorized as "mismatch," "misunderstanding," "misuse," and "missing pieces." Experts and courts sometimes used similar words (e.g., "credibility") but seemed to apply different meanings to them, indicating a lack of a mutual conceptual framework. CONCLUSIONS: The combination of brief expert assignments and diverse assessment procedures turned out to be a specific risk factor for communicative impairment. Alternate strategies f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翻译观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对世界的二元划分,反对原文和译文的传统界限,认为原文并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封闭的、自足的体系,相反,原文的意义具有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原文意义的多元性和译者对原文意义的参与性决定了翻译是译者的决定过程.译者对其选择承担责任.解构框架下的"信",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的标准和尺度,它成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需做的选择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信"在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成为译者社会伦理道德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