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汉时期,是宗教与封建专制融合的时代,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对秦汉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秦汉时期许多封建礼制和典章制度,都源于方术及其相关的宗教信仰.而河北地区的燕赵故地,正是神学宗教盛行的地区.以大量史实为基础,研究秦汉礼制中蕴含的神学宗教,可剖析封建礼制与宗教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汉后期,随着古文经数量增多,并且被整理、校勘,古文经学逐渐形成一种可以同今文经学抗衡的学术和政治势力。而这一变化与汉代的礼制建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西汉一朝,宗经法古的礼制建构思想始终存在,并且随着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这种政治制度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在西汉中后期形成强大思潮。古文经传的被发现和整理为这种政治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这种政治要求也促成了古文经学的发达。这就是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地位抬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丧礼的变礼主要体现在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处理或低于正常礼制。丧服方面,为二母服丧以及东关故事的沿袭都表现为对正常礼制的权变,废乐制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执行。葬仪中的变礼则表现在不按正常礼仪殡殓、不按既定葬礼规格埋葬、不按应有规格进行赠谥等方面,政治斗争失败者的丧礼尤其如此。社会动荡和缘情制礼是这段历史时期丧礼变礼流行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曹魏代汉和晋代魏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大的政治事件,影响深远。曹氏代汉和司马氏代魏都经历了长时间的霸府统治阶段,以武力为后盾,在禅让的名义下实现了皇权更替。两者的禅代也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依靠的力量、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禅代的方式三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日月交食在中国古代具有特定的科学和社会意义,其救护仪式也是重要的礼制活动.随着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日月食的预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科学的进步不但对礼制产生了影响,在康雍乾时期交食的测验与救护也被清朝广泛用于国家治理和宗藩管理当中,成为重要的政治运作工具.中朝双方交食测验与救护活动的长期互动,反映出宗藩体系下清鲜关系的嬗变,以及双方在政治、礼制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外角力.  相似文献   

6.
原始儒家将道德伦理思想与政治统治方式融为一体,提出了礼制观念,希望以礼制使人们对外尽忠报国,对内安身立命,这是其理论初衷。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礼制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其中的疏漏逐渐显现,并被统治者利用成为其专制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而历史上称这种变化为"礼崩乐坏",它是相对于礼乐制度相对完备的西周时期而言的。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气的时代,诸子百家相互论争,思想相对开放自由。因此,周代的礼制备受亵渎,礼制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减弱了。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从思想内容、传播形式,还是价值取向却更趋向于政治实用,弥补了礼制的作用。春秋时期的诗歌已经与政治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先蚕礼举行的时间一般在季春吉巳日,地点和祭品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这显示了唐朝统治者对古礼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唐代先蚕礼的变化反映了唐代礼制之间的继承与沿革。先蚕礼还是政治角逐中的有力工具,往往被干政欲望强烈的皇后用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宣示权威。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有不少弑君现象的记载,作者在分析这些现象后发现,春秋时代的"弑君"现象有更深的文化根源: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经济进步引起了政治上的权力之争;礼崩乐坏与春秋礼制文化的变化;历史偶然事件中所透露出来的政治利益的驱使和人性的种种自然流露。对弑君现象文化根源的考论,可以成为我们观察春秋时代礼制文化发展变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负责或参与厘定。这些礼仪制度是明初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也对明代乃至后世礼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律学世家,同魏晋南北朝的律学世家一样,在立法、司法领域肩负着重要使命,起过重要作用。但唐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同魏晋南北朝有较大变化,因此唐代的律学世家又有不同的身份特征。该文考证出唐代五个律学世家,通过分析,知其已是儒家化的律学世家,他们不仅长于律,同时也精通礼,常据礼断案,又引礼入法.为唐律的儒家化贡献了力量。但唐代的律学世家,已不可能有魏晋南北朝律学大族的成就和表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晋的灭亡,大批北方士族与西晋皇室残余势力南渡,他们与南方士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继续侵犯下去,被迫形成默契,拥立一个共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其中一些强权门阀内心并不情愿接受晋室的统治,当南北局势稳定、军事力量又强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而晋室为了保持自己名义上的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来保证士族的剥削地位,当危及自身统治的士族出现时,便依靠其他士族来制约。总之,终东晋一朝,君权与强权之间既有联合又有对抗。  相似文献   

13.
认为金朝五世皇帝完颜雍在位29年(1161—1189)中,励精图治,业绩显著,有金国“小尧舜”美誉.介绍其从执政伊始,即在短期内剿灭契丹农牧民和汉族反金起义军,稳定政局的过程.肯定其主动让步于南宋,签订宋金“隆兴和议”,减岁币,降辈份为叔侄关系,同南宋保持和平友好相处30余年的积极意义.论述金世宗“减丁战”,修筑边堡界壕,作持久防御的策略.金世宗的安边保境策略终于延缓了后日蒙古灭亡金王朝的历史进程,充分肯定了金世宗安边保境方面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4.
徐兖籍士族与东晋前期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末年南渡的徐兖籍士族,如琅邪王氏、琅邪诸葛氏、高平郗氏、泰山羊氏、陈留阮氏等世家大族,对东晋政权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士族彼此之间相互联姻、相互提携,与皇室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徐兖籍士族入主中枢,把持朝政,控制着朝廷禁卫军权以及地方上重要方镇的军权,左右着东晋前期政局,影响着东晋政权的发展和稳固,成为东晋前期政坛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5.
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文献学家,处在今文经学提倡政治复古的思潮中,他的思想有个转变过程。从最初对庙制改革"复古说"的坚决抵制,到校书工作中对礼制意义与作用有所发现,最后,刘向晚年对礼制提倡与推崇。"以汉制为体、礼制为辅"的政治观,对于两汉之交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处于狂热"复古"思潮下的学者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文化交往的全球化,重新审视、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和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史论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魏晋玄学思想进行思想史的动态考察梳理,着重从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视角理清儒道思想的关系。可以说魏晋玄学思想贯穿了"名教"与"自然"之辨,是儒道思想在碰撞历练中由相融到相斥或超越再到相融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兼综和互补。  相似文献   

17.
乌要答赞谟是不入《金史》列传并且很少见载于《金史》的一个金代前期的重要人物,他是金朝出使辽及北宋的最重要使节。他在出命名中折冲樽俎,为金灭辽和北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的结局却很不幸,这也是金朝残酪的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家祭祀一直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而礼官作为司礼的专职官员,担任国家祭祀典礼的策划与主持。在唐代重文的风气下,文人是组成唐代礼官的主力。礼官文人的命运常常同政治气氛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有唐一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国家举行祭礼的目的和能力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礼官文人的人生轨迹,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夏朝最早的胄子,启举行祭祀乐舞的意图,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其通过祭祀活动要实现的,并不是审美理想,而是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