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95年,周汝昌发表《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重点摘要)》,他通篇文章贬人扬己,把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辉煌成就抹成一片白地!对红学的大是大非问题,我应该说明自己的看法,于是就有了《读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这篇文章。从此我开始思考他绝对化的"写实自传说"究竟错在什么地方。1997年撰写了《论周汝昌先生"写实自传说"的失误》,从曹雪芹的文学观、脂砚斋的批语、周氏自传说的巨大破绽三个方面论证了自传说根本不能成立。进入21世纪以后,周汝昌肆无忌惮地宣扬他的"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脂砚斋",而且要把这个荒谬观点强加给曹雪芹和《红楼梦》。于是我就有了《"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脂砚斋"是一个伪命题》,多方面证明了在雪芹笔下根本没有湘云嫁宝玉(曹雪芹)的内容,用大量论据证明脂砚斋是个男人,从而证明这个论题的"伪命题"的性质。这之后,我还批评了他的"一百零八回两扇大对称结构"法和"一百零八钗"说,诠释了聂绀弩先生的"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揭露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批评了他主观唯心论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周汝昌先生硬把自己编的一百零八钗强加给曹雪芹和《红楼梦》,还把这个"一百零八钗"变成他的"一百零八回两扇大对称结构"的基石。曹雪芹在《红楼梦》初稿中曾经想写五副"金钗",但在定稿时删掉了两副,只保留三副册子共三十六个女儿。清代模仿《水浒传》歌颂才女的小说是李汝珍的《镜花缘》,根本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周汝昌一百零八钗名单中充满常识性错误,他硬把一些平庸女子拉来凑成一百零八位"脂粉英雄",这只是他的"龙门红学"的又一次表现罢了。  相似文献   

3.
人们称《红楼梦》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给予了它最高的评价,是针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内容而说的。如果把这样的评价用在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上,就很不适当了。高鹗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推动了曹雪芹原著的流传,如果不是高鹗给全书故事安排一个完整的结局,半部《红楼梦》未必会产生这样广泛的影响。但我们读书时,还是感到高鹗续书的黯然失色,续书实在是配不上原著的。首先,个别情节衔接不上。原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逐出晴雯、呵斥芳官时明明说道:“前年我们往皇陵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五儿了?幸亏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  相似文献   

4.
周汝昌“脂砚斋为《红楼梦》人物史湘云原型”说 ,历来是红学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新证” ,是在周汝昌提供的研究成果上 ,从《红楼梦》原著、脂批出发 ,围绕曹雪芹以花喻人的艺术隐喻 ,联系曹雪芹以前诗文中的大量文学和文化现象 ,联系曹学的有关资料 ,论证“脂砚—海棠—史湘云”的必然联系。以新的证据论定“脂砚斋”即书中人物史湘云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高鹗的《红楼梦续》和温皓然的《红楼梦续》都是曹雪芹《红楼梦》的续书.虽然两本续书都展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但是从主题解读接受、人物发展结局和叙事艺术手法三个层面进行细致比较分析,还是可以发现两本续书在本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性别以及阅历有关.  相似文献   

6.
周汝昌研究《红楼梦》的主观唯心论及其走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一场严肃的红学打假斗争深入进行着。这场斗争揭露周汝昌国学底子较差,名利心太重,一生治学,为此所误。他过去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其本质属新索隐派的龙门红学。周汝昌解读《红楼梦》文本、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历史的研究,以及不端学术行为,充分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证明他的红学是"反《红楼梦》"的典型代表。周汝昌新索隐派龙门红学之所以走红,红学界、新闻媒体和主管文化思想的相关领导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7.
刘再复先生给今年即将再版的梁归智的《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作序,他的题目直言"周汝昌是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刘先生的"首先如此肯定曹雪芹的无比崇高地位的是周汝昌先生"的论断是错误的。纵观周汝昌研红的一生及成果只能证明他"根本不懂《红楼梦》",在《红楼梦》研究上他一生都是在证假为真,都是在曲解、颠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周汝昌其实不是考证派,而是典型的索隐派;他的一切所谓的考证,其实都打着索隐派的烙印,他也把自己定位为索隐派。他的索隐其实都是脱离了文本的"悟证",是猜笨谜,乱索隐。因此,他绝对不能被称为中国文学第一天才曹雪芹的旷世知音。  相似文献   

8.
脂砚斋是什么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砚斋"是一个红学的"黑洞",不小心掉进去了,就像任何物质掉进黑洞那样,只能在黑洞中转,永远也不能出来了。从曹雪芹手里传出去的《红楼梦》根本没有什么批语,各种批语包括脂批都是后来在流传中加上的。程伟元、高鹗和戚蓼生都没有见过"脂批本"。脂砚斋作为比较早的一些《红楼梦》爱好者,在一些手抄本上写下评语,有一些触摸到了《红楼梦》的真谛,值得后来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120回本《红楼梦》的前80回为曹芹所作,后40回为高鹗所续。本文从世传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从《红楼梦》部分情节的本意,从程伟元和高鹗的自述,论辩了高鹗续书是不可信的。120回本《红楼梦》系曹雪芹一个所作。  相似文献   

10.
袭人出嫁蒋玉菡,这是《红楼梦》中一大情节,在前八十回中就有暗示。高鹗续书中,这一情节与曹雪芹原著有不符之处。一是时间不同,二是袭人出嫁的原因不同。而这两点都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即曹雪芹与高鹗对待这个人物的不同的思想有关。是褒、是贬?是喜爱、是憎恶?同时,还牵扯到贾宝玉这个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发展的刻划。因此,搞清这一点,对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宝玉哭灵"这一情节对塑造宝玉性格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简洁概括的语言表达了宝玉的伤心欲绝,但高鹗的续书表达相对简单,不够精彩;越剧和黄梅戏则通过唱腔唱词,传达了宝玉对黛玉至死不渝的爱情,以及他对世俗的怨恨和叛逆;1977年版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侧重彰显其叛逆性格,表达悲怨心声;1989年版由谢铁骊改编的长篇电影《红楼》与两个电视剧版本,对这一情节的演绎比较简单。相比之下,戏曲版本的诠释较为成功和精彩。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相似文献   

13.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在更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小说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徐枕亚对《红楼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悲凉"上,并未思考这种悲凉的深层原因,也未能将它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观照《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关系,我们可以对《玉梨魂》的价值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描写了贾家四个青年男子被父亲教训的场面。"训子"的典型事件深刻体现了小说的孝慈文化蕴涵。曹雪芹在书中对封建正统道德文化、儒家文化提出了质疑,既有批判,又有惋惜,还有找寻优于儒家文化的新的理想的迷惘。贾政、贾代儒训子的失败蕴含了作者对儒家道德文化的批判;对贾珍们有失父范的描写是对儒家道德文化的惋惜;贾宝玉作为自由人性的先声,是作者对人生出路和未来理想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充满迷惘——小说结尾宝玉向父亲拜别,表现了对哺育自己的儒家文化的眷恋,反应了作者内心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卡伦·霍尔奈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个体性格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模式,这一理论把“自然的真我”放在复杂的环境关系中审视,从而揭示出个体性格所发生的变异和可能的建构模型,这对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很有借鉴意义。文章试图以此理论来分析阐释贾宝玉的性格结构,揭示贾宝玉的性格形成与他所置身的生活环境构成的直接关系。通常把贾宝玉看成“情种”,他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也铸就了自己的悲剧,而这一悲剧乃是他的性格在大观园中形成和建构起来的结果。他在家族中的存在地位,促使他成为一个无力承担人生责任的怯懦者,他只能选择顺从型的人格,他最终“出家”也就不可能是来自佛的“顿悟”,而是追求的幻灭。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给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人格培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作为政治领袖,一生钟爱《红楼梦》,并留下了大量关于《红楼梦》的评语。本文通过梳理其相关评论,认为毛泽东一直将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当作艺术整体来对待,并高度评价了高鹗及其续书。周汝昌先生所谓对他的“毛泽东好评说”只是欺人之谈。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十六回末关于秦钟之死的异文众多,且相去较远,只有早期版本中秦钟还魂并劝宝玉立志功名的处理最为妥善,最贴近作者本意.早期版本中秦钟遗言劝宝玉相对于前文显突兀,但并不矛盾,这样的处理中带有作者的深意.秦钟这个角色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功能性重于情节性的人物,其临终遗言中“悔迟之恨”的设置关乎全文要旨.《红楼梦》有将宝玉、秦钟二人合一的倾向,秦钟临死悔悟是作者对宝玉的讽刺和惋惜,也是作者本人忏悔之情的表露.从《红楼梦》的对称性上看,这种设置符合全文结构特征,更贴近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18.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纪念高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他和程伟元整理的120本《红楼梦》;正确地向国内外和我们的子孙宣传、传承“国宝”程高本《红楼梦》.俞平伯晚年两次对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反思,对学界正确认识程高本《红楼梦》极端重要.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从目的到方法都是正确地,无可指责.程本前八十回和庚辰本的优劣与正确传承、保全《红楼梦》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用庚辰本替代和肢解程本《红楼梦》是不妥当的.应该重新组织专家力量注释、校对一部优秀的程本《红楼梦》以作普及、传世本《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