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洪国 《武当》2011,(4):12-13
任何一个武术流派的产生都有其历史作为背景,作为"北腿之杰"的戳脚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所谓"时世造英雄"。戳脚流派的正式形成得益于清代(1813年)爆发的天理教(又称八卦教)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2.
张洪国 《武当》2010,(3):38-40
戳脚的核心要义为,“手为先锋,脚为主帅”。其手法和腿法在戳脚拳中的地位是,“脚踢七分,手打三分: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也”。这一要义使得戳脚有了“手脚并重,突出用腿”的风格特点,也使得戳脚广为流传,被武林中人誉为“北腿之杰”。  相似文献   

3.
张庆云  白国栋 《精武》2007,(9):35-39
戳脚即是"北腿"的杰出代表。"迎风变势鸳鸯脚"是戳脚武趟子(九枝子)的第三趟,一步一腿,腿腿不空,经典地体现了"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的风格特点,既有较强  相似文献   

4.
更正     
赵振库 《中华武术》2005,(12):41-41
“地宫戳脚”拳术属北派拳法,系少林一脉,没有文武趟之分。武术常讲“南拳北腿”,地宫戳脚集腿法之精华,是北腿的代表拳种,被誉为“北腿之杰”。“地”为下盘;“宫”为拳法的阴阳变数;“戳”为透、狠之意,也是该拳种之魂。  相似文献   

5.
吴斌楼传奇     
吴雄 《精武》2006,(12):56-57
吴斌楼,1898年生于河北蠡县齐庄。自幼拜曾获清朝皇室“御翻子”封号的“铁腿”魏赞魁学武十余年,尤以“戳脚翻子”声噪乡里。“戳脚翻子”又称为“九翻子”,是北派具有独特风格和悠久历史的拳种之一。十大门户“洪、留、戳、指、磨、弹、查、炮、花、龙”中的“戳”便是“戳脚翻子”。该拳套路严谨连贯,手法灵活敏捷,注重腿法,前后左右兼备,变化多,式子多为小架,美观大方,且注重内掩。  相似文献   

6.
戳脚     
戳脚:是以腿脚功夫为主的一种拳术。相传起于宋朝,盛于清末。戳脚侧重腿功、脚功,而且技法系统,享有“北腿”之誉。拳谚中说:“拳打三,脚打七”、“手似两扇门,全靠脚打人”,是说腿脚在武术技击中极为重要。传说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中,武松就是使用戳脚中的玉环步、鸳鸯脚取胜的。戳脚流传至今有文、武趟子之分。戳脚的技术特点是:手脚并用,矫捷刚健,紧凑严密,灵活善变。以腿法见长。戳脚的套路在练  相似文献   

7.
张洪国 《武当》2006,(11):31-33
戳脚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它以手脚并用、腿法突出、内容丰富、技击性强、攻防结合严密为特点,被武林推为“北腿”之代表,享有“北腿之杰”的美誉。戳脚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与武九,共计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锤、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  相似文献   

8.
张洪国 《精武》2009,(2):47-51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它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捶、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捶、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  相似文献   

9.
张洪国  张财林 《精武》2006,(5):20-21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其显著特点是手脚并用,突出用腿,以丰富多变的腿法见长。戳脚立足实战,此手封,彼手打,手防上,脚攻下,手脚相随,手领脚发,脚到手到;其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攻防兼备,变化巧妙。其腿法可概括为提、点、圈、掀、插、摆、踢、蹬八种。其中,提腿为提皇腿,摆腿为摆莲  相似文献   

10.
戳脚拳是以腿法为主的传统拳种,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在沈阳地区,就有戳脚翻子、胡氏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此三支传承至今。笔者练的是地行戳脚与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拳是先师高伯川(1897~1970年)所传。高师是河北蠡县人,11岁时拜师学艺,21岁艺成后走南闯北,孤身一人,终身未娶,后落脚沈阳。高师一生淡泊名利,曾担任过冯玉祥部队的武术教官。冯  相似文献   

11.
戳脚文趟子——八式站桩拳是已故关外著名武术大师、人称花枪胡老奉的胡奉三先生所创。胡奉三不仅精通戳脚,而且对形意、八卦、翻子拳等十余门拳术和器械都有较深的造诣与研究。在戳脚拳的低腿法基础上,他集内家与外家的长处,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以八根、八母、八法、三十二字根本用法为核心,以刚柔相济、贴靠近战、手法缠绵、腿法刚劲为主导的独特拳术风格,进而形成了完整的  相似文献   

12.
马原年 《武当》2006,(9):21-22
武术界有句谚语,叫做“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我认为这句话可谓亦是亦非。是者,“戳脚”、“弹腿”多用脚;非者,“南拳”、“通臂”多用拳,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3.
张洪国  张财林 《武当》2003,(5):37-39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它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锤、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脚门。  相似文献   

14.
戳脚风格特点是,手脚并重突出腿法,动作舒展,架势较大,攻防方法明显,硬攻直进,快速勇猛,放长击远。要求腿脚练得像手臂一样灵活多变.运用自如。在技击攻防时要求手领脚出,手到脚到,手防上脚踢下,手脚并重,上下配合。戳脚谚语讲:“手是两扇门,全凭脚踢人”、“手出脚不动,打人不能胜;脚踢手不出,打人必负输”、“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  相似文献   

15.
新华 《中华武术》2000,(2):59-59
本刊讯1999年12月19日上年,北京什刹海体校武术馆。武术大师吴斌楼先生的亲属、弟子、学生,以及北京市武术协会的领导、北京市戳脚翻子研究会的成员、各兄弟拳种的代表和社会各界来宾500多人出席了纪念吴斌楼先生延辰百年的大会。 吴斌楼先生是河北县人。自幻从武术大师魏赞魁先生习武,十余年后把戳脚翻子传入北京。吴斌楼先生武德高尚,坦诚待人,广交武林朋友,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提高,丰富和发展了戳脚翻子拳的内容。 吴斌楼老师毕生从事武术的教学传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武术人才。1953年代表北京市参加“…  相似文献   

16.
戳脚翻子是以九趟“戳脚”为创始。名日“九枝子、九翻子”。枝以生根,枝繁叶茂,是指历代戳脚翻子名师的潜心研究和发展。戳脚翻子历代名师,云游四海,到处为家,在武林中不断发展自己,为中国的武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故此,戳脚翻子被誉为“云游派”。  相似文献   

17.
戳脚翻子拳     
戳脚翻子拳,传统拳种。系戳脚与翻子融合发展而成。戳脚原名“九翻鸳鸯脚”,简称“九枝子”,又叫“趟子腿”。原有九趟(套),后来以此为母,又创“文趟子”九套,原来的九趟即改名为“武趟子”。所以戳脚又有,文、武之分。  相似文献   

18.
(一) 辽宁足球一向以打法快速、实用、勇敢、泼辣为我国一部分观众所赞尝。我们和北方一些兄弟队的“大刀阔斧”、勇猛顽强的风格与南方足球“技术细腻、配合巧妙”的风格,已逐步形成我国足球南、北两种不同的流派。我认为,对此我们除了继承外,更需要发展。因为足球运动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发展。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其技术特点已向总体型全攻全守方向发展。比赛战术的变化,要求运动员具有攻守全面技术,更高的身体训练水平,顽强的意志和战斗风格。适应不了这一形势的要求,并力争有  相似文献   

19.
戳脚,是“北腿”中具有代表性的北方拳种之一,它突出腿的运用法。它的腿法有十几种类型.几十种踢法,主要有了、拐.蹶。撩、圈、碾、跺.戳等。庄于戳脚腿法变化多端,而且进攻距离长,目是散手比赛中有效的得分手段,因此戳脚腿法在散打和实战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丁腿又叫寸腿,是踹、拐、点、、蹬、错、碾等多种腿法的开路先锋,它以前脚掌进攻对方。攻击的部位主要是小腿和踝关节,它具有动作幅度小、快速、轻巧、灵活,踢不到对方也不会失掉重心队的特点,实战中便于快速回防,变化多端,还可为别的腿法。拳法做引腿。劈拳丁腿预备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大战略:保护与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六、传统武术的原有系统和体系只能维护不能破坏门派流派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统武术的脉络支撑。而在每一门派流派下,则有各自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基本功、功法、内功、若干拳术套路、若干器械套路、拳术和器械的拆单练习、拳术和器械的对抗练习等等。而或公开或私下的实战和擂台较技,则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这些门派流派便在此统一。门派流派之间的交流学习是有的,但那不会影响各自的风格和存在。新秀者的创新是有的,渐渐独立于原来的门派,就可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