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有着必然联系,它们都是以人的本质为起点,都对资本主义和人的异化进行批判,都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区别在于二者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渊源有所不同,因此对人的异化和人的发展的理解也有所差异。通过比较研究二者的思想,有助于客观认识和评价马尔库塞人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学思想的价值取向,自产生起便是人类亘古恒新的课题。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的发展方向。通过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人的重视,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完善马克思人学学说,更好地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与任何理论一样,交往教学试图在多学科中为自己的合理存在与理性发展寻求扎实的理论根基,其中就包括人学。人学的流派颇多,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集中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人学思想认为,交往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则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货币研究的重要著作。在此著作中,马充思从人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地阐述了货币与人的本质、价值、感觉、需要及其异化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根源于人的对象化活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扬弃货币异化与人的解放的必然关系。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货币的人学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哲学作为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反思向来就具有人学性质。真正的人学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博大精深,其自由个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观点。对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追求是马克思一生中为之奋斗的目标。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与以人学思潮的兴起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孙宇 《教师》2013,(5):112-1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简评,以期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具体地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人的分析和解读贯穿于马克思早期的理论创作和思想转变之中。但是,早期的马克思在人学问题上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又实现了对他们的超越,最终实现了在人学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对传统人学理论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学理论。现实的人构成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人学的根本思维方式。深入研究马克思人学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赛立足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有新的观点和新的发展;能够根据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提出全新的系统的社会批判理论,发起对包括前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集权社会的有力批判,并企图努力通过新的革命理论最终实现人的解放。马尔库赛的哲学思想浸透着极丰富的人文意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左派社会运动在史学领域的反映,新左派史学与前者在指导理论上有共同的渊源。在对美国新左派史学家的学术影响方面,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和历史学家威廉·阿普曼·威廉斯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人物,正是他们分别从哲学、社会学和史学三个不同的领域为美国新左派史学家们提供了社会批判和历史研究的全新视角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在后工业时代面对人的危机、情怀的危机和艺术的危机而提出的.马尔库塞强调建立以个体意识为核心的艺术自律体系,从而为艺术在当下的建设中寻求理论支撑和生命源泉.他的“新感性”与艺术的关系在后现代艺术的大背景下从审美的维度上达成了一致性,其意义在于重建个体及其所生活的世界,特别是人的艺术世界.艺术的审美态度是人类另一种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感性”的建构为实现个人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指对当时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性和对社会真实关系的遮蔽性。对马尔库塞而言,意识形态就是技术理性,技术在当代工业社会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充当着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和辩护功能、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尔库塞提出意识形态批判的最高诉求是解放爱欲  相似文献   

15.
对艺术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的强调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理论的核心所在。布莱希特和马尔库塞虽然针对不同的艺术形式阐述他们的思想,布莱希特力图在戏剧中打破这种常规的逻辑与秩序,马尔库塞则重视通过形式的作用超越社会性的积极意义。但从根本上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与通过一系列形式来对之予以超越,确是二者的相通之处。布莱希特所重视的大众的反思能力与马尔库塞所强调的幻想世界的内在化方式,都高度关注了主体,这种把主体作为重要维度的理论思想在当下应该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程颢的《定性书》为切入点,分析程颢的理学思想,其间涉及程颢的《识仁篇》与《定性书》之联系,以及程颢的"定性"说与邵雍的"以物观物"说的内在思想上的一致性——都体现了一种超越自我、自然顺应的人生态度与精神境界,以及差异性——程颢的人生论与邵雍的宇宙论之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的家庭背景、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思想上的困惑都是他与道教结缘的主要原因。王阳明对道教的态度既有欣仰,又有怀疑。年青时期他对道教道本论和内丹学思想多有吸收,晚年时期又对道教长生不死之说及清静无为思想进行批判。总的来说,他的良知说与心之本体思想受道教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人性学说主要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为代表,他们的人性假设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分别提出了“内求说”和“外砾说”,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中积极的充满教益的东西对于今天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诸子中,荀子思想具有很鲜明的分的特点。荀子的思维分类方式有着很深的儒家传统影响和现实参照。一是儒家对礼的遵循、维护对荀子有重大影响,二是荀子对现实学术争论的回应,三是荀子对人与人性的理论分析。荀子分的思想力图重整已经混乱的现实世界,为大一统理论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荀子分的思想也是诠释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