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摹性”是认识语言学在分析语法时,针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确立的理论前提.本文认为:语法是社会性的规则,因而它只能在更抽象、更超越的层面体现其临摹性,而不能对每一具体情景、每一具体思维过程表现其临摹性特征。而在直面具体语境的修辞层面,临摹性的特征倒有较多的体现。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汉语修辞的“临摹性”特征:第一,语言节奏的临摹性特征;第二,语词顺序的临摹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修辞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英语中的修辞(Rhetorics)来源于希腊语,本来是指“精湛的讲演术”或者“说话时使用更多的词”.修辞对于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具有特殊的意义,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语法和逻辑.语法体现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则,逻辑涉及的是思维的规律与形式,而修辞的作用则是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修辞在英汉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知道,语言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使翻译文字达到“雅”的境界,就离不开我们所谈到的修辞.修辞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各类书籍也都给予了详尽的描述.而对英语中外位结构的修辞效果却很少…  相似文献   

3.
自索绪尔以来,“符号是任意的”这一观点被视为语言学的经典性结论;功能主义的兴起使这一结论受到挑战.它认为语言具有临摹性。目前,功能主义仅用临摹性来解释句法结构.本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探视的触角伸向词汇层面.认为古汉语词汇具有三种临摹性特征:其一,符号通过摹拟自然声音来表选对象;其二,符号通过词根来摹拟对象;其三,符号通过发音的口型来摹拟对象.符号的临摹性是使符号产生社会性,得以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修辞”起源久远,伴随人类语言交际而源远流长,它使人类的交际语言魅力无限,人类交际语言,或华美而流光溢彩,或铺陈而排山倒海,或形象而生动感人,或夺饰而想象无穷,或含蓄而意味深长,林林总总的语言表达魅力,修辞功不可没.因此,古今中外修辞学家钟情于修辞,不遗余力地探究,硕果累累.本文汲取前代前辈修辞学家的成果,把握“修辞”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考证、发微、探讨、筛选,仅选取冰山一小角,对“修辞”的具体含义进行论证.论证的脉络板块为:一、中国古代“修辞”定义面面观;二、西方“修辞学”的兴起及对“修辞”的定义;三、中国近现代对“修辞”的阐释;四、识庐山真面目,全面揭示“修辞”的具体含义.把握“修辞”发展历程,由远及近认真考证研究,进行“修辞”的具体含义探微。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较为稳定的民族特征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折射出各自民族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反映出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语言表达风格之修辞艺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而历经时空考验的名人名言和名篇精品是语言修辞艺术的精华,充分展示出汉英民族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上烙下的层层印迹。  相似文献   

6.
修辞从来都是对“僵化语法“的突破,修辞更多的是追求语言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当然,这并非说为了追求修辞效果可以漠视语法规范,而是强调:运用修辞手法,往往意味着对固有语法的“临时变通”,意味着可以达到一种“无理之妙”的境界。对于只有狭隘的语法意识、没有修辞目光的人来说,我们的语言几乎到处都是毛病。有鉴于此,拙就不仅仅是替“幽你一默”打抱不平了,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想提醒人们在对一种语言现象进行“规范”之前,先照顾一下“修辞”。  相似文献   

7.
自索绪尔以来,“符号是任意的”这一观点被视为语言学的经典性结论;功能主义的兴起使这一结论受到挑战,它认为语言具有临摹性。目前,功能主义仅用临摹性来解释句法结构,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探视的触角伸向词汇层面,认为古汉语词汇具有三种临摹性特征:其一,符号通过摹拟自然声音来表达对象;其二,符号通过词根来摹拟对象;其三,符号通过发音的口型来摹拟对象。符号的临摹性是使符号产生社会性,得以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0.
中西修辞学发展初探姜平修辞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语言学分科。在历史上.,修辞这种语言现常常比语法、词汇学更早地反映到人们头脑之中。在我国,修辞这一概念的出现就早于语法。而将“修辞”二字连用,始见于《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  相似文献   

11.
论英语幽默语言的语用特征与修辞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默语言的产生与违反合作原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貌似违反实则遵守合作原则或与其相反,都能产生幽默。幽默语言大体上具备隐含性、组合性、讽刺性、民族性、模糊性五个主要特征。幽默语言的形成主要依赖语法、词汇、修辞等语言技巧的妙用,修辞技巧在幽默语言中有很多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每一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郭绍虞认为:“中国旧文学之修辞技巧,实在以选择词语为重要条件。选词得当可以求其匀整,可以求其俪对,更可以求其音调之谐和,随心所欲,无施不可;有时可使为谐隐,有时可使成回文,更有时可以运用古典。我们即使说中国文词上所有的种种技巧,都是语言文字本身所特具的弹性作用未尝不可。因此可以看出,汉语的特征与汉语的修辞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为表里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3.
象声词长期以来被看作特殊词类,但对其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却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在与其他词类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探索了象声词的特殊性。认为象声词是特殊的语言符号.有着特殊的形、音、义,有特殊的语法功能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雁 《教学与管理》2007,(6):133-13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中有一条总括性的目标:“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明确指出了语法修辞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和阅读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在语法上并不正确的句子。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些语法错误的句子,而是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英语修辞手段。比如“Wewasrobbed!”按照正确的语法,“We”同“was”是不能搭配使用的。所以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语法错误的句子。但这不但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更加有力的语言表现手段,也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修辞手段:Enallage—anintendeddeviationfromgrammaticalusage请看下面的例句:ItakesmyManFridaywithme——byDeforeButseewhereSomesetanClarencecomes.byShakespeareIstheremotwars?、by…  相似文献   

16.
诗学体现说的认知语言学验证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敏 《天中学刊》2007,22(3):78-81
诗学体现指诗性语言向元语言的“转换翻译”,认知语言学的体现指大脑对概念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一种具有很强解释力的语言范畴,可以解释语音、语法、修辞、语用等语言学领域中所探讨的许多重要问题。同时,这一范畴更需要从语音、语调、语法等诸语言范畴及跨语言范畴进行验证,以期对大脑的体现能力做出更全面的认识,揭开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淡化语法知识、淡化修辞知识等观点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语法,不讲修辞,不传授方法。只强调感悟。致使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无所适从.读了大量的文章,却只知其“好”而不知其“所以好”,影响了阅读效率的提高。笔者以为,应该淡化的,  相似文献   

18.
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 ,决定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汉语修辞与汉语语法一样 ,深受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具体表现为 :汉民族具象性、比附性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生动形象的特征 ;汉民族重整体、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简约含蓄的特征 ;汉民族求同一、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整齐匀称的特征 ;汉民族讲对立、求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错综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陈荣泉 《时代教育》2014,(7):135+166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体,有其独特的语体风格。本文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借助与域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探讨商务英语语体的特征及体现形式,指出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重要体现形式是名词化、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等的大量使用,正是这些造成商务英语"客观"的语体特征,而这些都是语法隐喻的具体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摘要:省力原则作为一条指导人类行为的根本性原则,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广告也是力求以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更多的信息。本文从词汇、语法层面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省力现象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