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君子之道     
《论语》,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以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我们摘录了修养、交友、理想等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希望与同学们一起,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去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08,(3):49-49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相似文献   

3.
【阿奔的话】《论语》,是一本不厚的书,却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有一句老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文化地位有多高。那么这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在央视《百家讲坛》上,41岁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开讲《论语》,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给读者煲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心灵鸡汤”。于丹教授紧扣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心灵困惑,以她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引领人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看了这本书我们才明白,原来《论语》不是只能被写文章时引用的,也不是仅仅用来对付考试的,它不是僵死的教条,它有着生活的温度,需要我们不断去研读和感受。正如于丹教授所说的:“经典是经得起不断被重读的,在传播中完成解读,在解读中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引领访谈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你们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吗? 2.不但同学们喜欢,有位老朋友也很喜欢呢!看——它是谁?(出示黑猫警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十一"黄金假期,于丹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好评如潮。2013年暑假,当我再次拜阅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更是感触良深。面对纷繁杂扰的世界,我经常思考:教师的快乐之道是什么?怎样让教师的教学人生步步为乐?于丹老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读完《于丹〈论语)心得》,我终于明白了:  相似文献   

6.
一、对话“具体” 1.同学们,我们上课。这就是今天的开场白,你觉得简短吗?再听第二句: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勤勉楼的电教室.在这里上两节观察作文课,我很高兴。这句话还简短吗?你从第二句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还记得《(第二课堂)一篇文章碰中7道高考题》那篇文章吗?还记得本刊一年前曾连载7期的《对不起,高考题,我与你太相像了!》吗?本刊所发表文章中又有N道题与2013年的高考英语题不是相像,而足“一模一样”!不信?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10,(6):35-37
没学《论语》前是什么样子,学了《论语》后有什么变化。通过一前一后的比较,就会深切地感受到《论语》对我们学习、交友、做人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快乐暑假     
大概最让同学们高兴的事莫过于放暑假了!也许你从考试前甚至更早就开始想着这个长长的假期该如何度过了吧?是和伙伴们跳到河里捉鱼、游泳,还是爬树抓知了?是去体验生活、锻炼意志,还是背包走四方?——你想好了吗,现在?来《校园文苑》看看吧。你可以跟我们的游侠阿水一起去游历奇妙的语文世界,帮助他克服困难,快乐游走;你也可以刺激心跳,大胆闯关;你还能见到我们作文村里诸位可爱的村民,看他们上网、军训,与他们去卖冰棒,参加土家族的庆贺仪式,到美丽的青岛和重庆旅游……怎样,等不及了?快背上行囊,出发——去过一个快乐…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通讯》2009,(11):26-26
我们能数清牛身上的毛吗?我们有必要去这样做吗?我想,全中国过亿的中学生朋友.没有人愿意去干这样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同样,我们能做完所有的数学试题吗?我们一定要做完吗?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陷入题海.就如同陷入了苦海.为了让同学们脱离苦海,《数学金刊》试题研究组淘尽天下名题.从中选出有价值的试题,正所谓大浪淘沙始见金.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还记得《(第二课堂)一篇文章碰中7道高考题》那篇文章吗?还记得本刊一年前曾连载7期的《对不起,高考题,我与你太相像了》吗?本刊所发表文章中又有N道题与2013年的高考英语题不是相像,而是“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2.
交友,是《论语》中涉及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论语》而言,从如何交友、交怎样的朋友和如何与朋友相处等方面简述孔子丰富的交友思想,指出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你过生日时,你的父母有没有为你庆贺呢?怎样应贺呢?你们的父母都这么疼爱你们,那么,谁能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呢?怎么都不说话了。不说话也叫沉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好吗?  相似文献   

14.
于丹老师在她的《〈论语〉心得》中这样描写理想之道:“理想之道是什么?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可是许多人在起点上激情似火,在过程中却不断地堕落心情,没有为自己储备快乐基金,最终或是强迫坚持或是放弃。许多教师,感叹压力太大,甚至承受不住,有压力是正常的,没有压力才会让教育的本身更具有压力。做一个淡定的教师,才能将压力化为动力。  相似文献   

15.
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夫子是很重视朋友的,《论语》第一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应地,他也重视交友之道,《论语》有多处谈到这个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还记得《〈第二课堂〉一篇文章碰中7道高考题》那篇文章吗?还记得本刊一年前曾连载七期的《对不起,高考题,我与你太相像了》吗?本刊所发表文章中又有N道题与2013年的高考英语题不足相像,而是“一模一样”!不信?请看下面的实例——事实胜于雄辩!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10)
我们常常自问: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怎样关注自己的心灵?读一读《论语》吧。于丹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孔子能够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中国传统化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荟萃。今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还可以从《论语》中获到滋养现代人心灵的内容,在与西方明、现代明的比较中,解读中国化。鉴于上述考虑。我在语教学中,除了教材中选来的《论语》篇章,还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内容。针对学生对《论语》距离现代久远,对古代化知识知之甚少的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论语》中所包含的平常事理,拉近圣哲与当代中学生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性文献,集中映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交友观念.《论语》交友观念的实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朋友以“信”为根、以“恕”为怀、以“和”为贵的精神特质,二是交友弘扬正义、修养自我、移风易俗的价值诉求.《论语》交友观的深刻思想,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友善精神培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新时期借鉴《论语》交友观的合理思想,服务于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和友善精神培育,必须加快制度现代化,重建社会信任;必须捍卫公共利益,弘扬公平正义;必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树和谐友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师:这节课刘老师和大家共同研究的是两位数之间做加法或减法。这个内容同学们已经学过,今天要看看我们能不能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甚至有新的收获。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5道大题,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