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连娟 《情报科学》2006,24(4):636-640
显性知识仅代表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大部。研究隐性知识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知识分类研究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阐释、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创新、隐性知识的传播和转移、项目团队中的隐性知识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个体隐性知识的层次结构及维度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作学  王前 《情报杂志》2006,25(11):75-77
隐性知识在组织知识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识别、应用个体的隐性知识对于组织的自主创新,进而培育、更新核心竞争力显得非常重要。在界定个体隐性知识含义的基础上,区分了通用隐性知识和专用隐性知识,提出了个体隐性知识的层次结构和维度模型,为评价个体隐性知识水平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陈炎  徐宽  严巍 《现代情报》2011,31(8):162-164
本文从高校教学环境中隐性知识的本身、隐性知识主体及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入手,探讨了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通过构建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对教学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共享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与转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新者。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且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分析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组织生态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从隐性知识栽体的视角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化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讨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入手,指出了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探讨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隐性知识管理平台、制定激励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构建隐性知识库和提供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艳军  邹香菊 《现代情报》2010,30(3):14-15,18
隐性知识是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的核心能力。文章通过阐述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并从隐性知识自身特性、个人和组织三方面分析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障碍,提出应从知识存储、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等知识环节来加强管理,促使学科馆员个人隐性知识向团队隐性知识转化,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李超  周瑛 《现代情报》2012,32(5):92-97,103
本文简述隐性知识管理的概念,对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意义;从隐性知识管理重视度、组织结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图书馆文化氛围、员工教育和培训五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并认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这三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1.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张海英 《情报科学》2002,20(6):654-657
隐性知识成为形成企业知识资产及优势的源动力,也是知识管理重要内容。本文从OECD的知识划分入手,阐述了隐性知识的涵义、进行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从员工和隐性知识两个角度总结了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模式,提出了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方法手段以及实现隐性知识管理的五项条件。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关键资源,而知识的运用必须依赖于沟通.本文研究了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沟通转化问题,探讨了影响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模型.研究认为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动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即高位势隐性知识主体传播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低位势隐性知识主体学习隐性知识的动力因素、组织员工之间隐性知识沟通的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培林 《现代情报》2015,35(12):124-127
针对如何在文献分类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隐性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文献分类课程教学与隐性知识的关联性入手,寻找文献课程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契合点,并在分析隐性知识对文献分类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基于隐性知识的文献分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发现:鉴于教师隐性知识和学生隐性知识都对文献分类教学实践产生影响,文献分类课程可通过交流互动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反思学习等途径帮助学生获取隐性知识,由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信息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邦坤 《情报杂志》2004,23(7):63-64,66
介绍了隐性知识信息的分类和隐性知识信息的发现,复合图书馆通过构建知识地图、隐性知识信息库以及知识信息的整合等对隐性知识信息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隐性知识,隐言知识共享对高校的发展、教师水平的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关近节点,主要包括隐性知识传播者、接受者和传播渠道,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效率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东林 《情报杂志》2007,26(6):57-60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图书馆隐性知识不仅能推动馆员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而且有助于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的实践性决定了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论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特点及层次结构、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与转移、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娜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2):203-205,240
从讨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入手,指出了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探讨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隐性知识管理平台、制定激励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构建隐性知识库和提供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企业除了显性知识外,隐性知识也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结合演化博弈论相关理论,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影响科技企业隐性知识传播和分享的原因、分析了隐性知识管理的常见方法,最后认为: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成本以及分享方获得的奖励是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享收益决定分享的具体方式。文章就联结和克服科技企业知识流动“知识孤岛”问题,提出建立内外部知识联盟,加强知识管理和激励等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隐性知识和企业核心能力的文献综述,认为今后基于隐性知识的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应从3个方面重点展开,即企业隐性知识的测量、识别和评价的研究;隐性知识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企业隐性知识获取、共享及开发的策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峰 《现代情报》2004,24(10):36-37
本文探讨了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性。讨论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存在的各种障碍.提出了有助于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