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城市地区的“校校通”建设虽然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状况。但总体而言,各个地区的“校校通”工程必须满足三大层而的需求:第一层,建设可拓展、可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校校通”网络平台,有效保护工程投资;第二层,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校校通”网络平台;第三层,有效提升校园网络的应用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三通两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均衡配置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前提。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在全国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上海市政府举行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通仪式,标志着上海已提前3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目标。被上海市政府立为2002年实事项目的“校校通”工程,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市政府为全市中小学增配2万台电脑,区县政府按统一的生机比标准做好电脑的增配工作。二是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在做好“校校通”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市教委还加快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工作。上海率先实现“校校通”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全国范围内“校校通”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烟台福山区教育信息化同样面临着从多媒体教室建设向整体校园网建设的转型。福山区教育局希望通过“校校通”工程将网络触角延伸到每一所中小学校园,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为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创建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在享受资源共享、方便生活学习的同时,轻松实现校园网的多种应用和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全区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自教育部2000年10月提出“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中小学校掀起了一场校园网络建设的高潮。据统计,全国目前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已达6000多所。建设校园网,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传统教育,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但纷纷上马的“校校通”、校园网工程还存有很多问题,或是“有硬少软”、“重硬轻软”,或是硬件设备投资过于高档,教学软件数据库建设、师生信息技术培训跟不上。这使“校校通”、校园网在建成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指导中小学校的“校校通”、校园网建设工作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综合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校校建高速、校校通高速”,已成为我国大、中、小学校的迫切愿望。但如何把这一迫切愿望变为第一需求,并有效地实施教育部提出的“校校通”系统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战略目标,这是国家教育部和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始于2000年的“学校上网年”,2001年和2002年“校校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和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校校通”工程建设之初,泉州市教育局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重点,软硬并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教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整体能力。尤其是利用K12城域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全市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全市教学资源的共享。其独特的资源建设途径,因为极其推广价值,而被业内示之为“泉州模式”,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为教师教研活动提供了可利用的网络平台。面对教育信息化,教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也正发生着变化。我们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访谈等方法统计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就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围绕实施“校校通”工程展开的城域教育网建设,己成为继几年前校园网热潮之后掀起的又一次高潮,且方兴未艾。城域教育网是推动“校校通”工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好事有时也会变成坏事,因为大家在对“校校通”工程还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往往是积极性越高,造成的浪费可能也就越大。本以此为出发点,就通过城域网教育网建设推动“校校通”工程的相关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及捐赠签字仪式目前在南京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和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就采购工作“约法三章”:一是“校校通”工程建设不允许向群众和教师集资、向学生摊派。二是“校校通”工程建设要确保安全,设备运输、存放、集成、运行操作要安全,确保工程不出任何安全事故。三是“校校通”工程建设要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电脑及其他硬件设备供货要确保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要确保质量,集成安装调试要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政府和市教委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已经三年了,我校是第一批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学校,“校校通”工程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校校通”工程的带动下,三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校校通”工程也为我校的信息化后续建设铺平了道路。从建成至今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有力的推动了我校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行业的网络建设从最初校内局域网发展到现在地区性大型“校校通”网络。锐捷网络推出的“普教MEDIA解决方案”和“高教SAM解决方案”不但能够满足用户的网络应用需求,而且在模块化、易管理方面作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校校通”工程的基本环节,总结出“校校通”工程的建设因素、应用因素和制约因素,提出“校校通”工程建设的系统框架,为工程的规划、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骁 《上海教育》2004,(7S):17-17
为了在“校校通”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应用,进一步深化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上海市教委正在酝酿出台”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记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包。建立和完善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校校通”工程的后续工作——2004年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决定,把 2001年定为“教育信息化年”,以启动“十五教育信息化工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今年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年”活动中,加快建设郑州宽带城域网及至开封,洛阳、新乡、焦作的宽带主干网,尽快实现全省高等学校、省辖市教委与部分中小学互通互联的河南教育科研网,启动“校校通”工程。在全省普通高中和省辖市区的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启动河南高校教育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尽快建立适应河南信息教育需求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2005年,河南将依托全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初步建立起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全省知层…  相似文献   

16.
“校校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实际在网络硬件构建上,并不是只有建成“校校网”才能达到“校校通”,而是要根据各地区资金、规模、现存网络环境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目前,城域网的建设已经成为“校校通”工程的重点,如何利用教育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校校通工程》文件以来,各地教育部门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校校通”工程的思考和建设。作为“校校通”工程建设最终目的的“校校通”,它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校校通”,而是要打破原有校园网建设中形成的各个信息孤岛,将所有学校校园网通过各种方式连接起来,然后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校校通”工程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校校通”工程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经济学以及教育绩效评价理念,结合“校校通”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因素,构建出“校校通”工程成本-效益评价体系,指出影响“校校通”工程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项目背景及需求状况赣榆县位于黄海之滨,有“江苏北戴河”之称,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40公里,面积1402.5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渔业和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在连云港市所辖各县中名列前茅。赣榆县非常重视教育,在校校通工程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赣榆县希望通过实施校校通工程实现全县教育资源的共享,以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不仅引发了全国性基础教育校园网建设的高潮,而且许多省份也陆续建成了以市、县为区域,立足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教育城域网。2005年中,江苏省拨出7.7亿元已人民币的专款,用于加快苏北、苏中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校校通”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