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试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转变语文教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唐育红 《成才之路》2013,(23):50-50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概念,("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中提到"对话"。  相似文献   

4.
周佳曦 《现代语文》2014,(11):76-80
一、教学理念(一).高职语文课程理念《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重基础,强能力,重素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立足职业需求,应注重学生如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5.
林健康 《考试周刊》2012,(47):34-35
语文教学存在缺失的一面: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所在,创建和谐平衡的语文教学内外"生态"关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很好地把这三者统一协调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6.
何亚锋 《语文天地》2011,(11):29-30
2001年教育部新颁发《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该标准首次将语文课程内容整合为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听说教学"从此改称为"口语交际教学",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给语文教学以适当的人文关怀,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教师自身人文精神的回归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作为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弘扬人文精神,从而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的理念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0年和2001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两个文件,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将"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能力",突出其交际功能,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和理念,为口语交际教学指明了方向。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广大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9.
许梅 《广西教育》2014,(33):52-5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是要在"语言文字"下功夫。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研读文本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覃艳 《广西教育》2014,(13):30-31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新型课程,它较之以往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总结出以下几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桂成 《考试周刊》2011,(35):46-47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5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对话且是平等的对话。可是谁掌控着对话的内容和走向及对话中的话语权?毫无疑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5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即师生对话中处于强势地位。要使师生平等对话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俯下身子甚至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更多的应从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2.
高雪玉 《学语文》2013,(4):11-12
语文课程内容依托教材("课程内容教材化"),再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它是具体而动态的,并不是语文课程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并不是语文教材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如何避免这种"教内容"、"教教材"现象,我们必须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对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做出合适的选择与定位,  相似文献   

13.
何碧群 《广西教育》2014,(13):49+55-4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强化语文实践,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当今应试教育及全球化背景下,"母语出现危机"。危机不仅影响人们的交际、认知,而且事关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存亡。重视语文、学好语文已上升为"保语护根"的职责。正确认识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师的作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施教,有效教学语文。  相似文献   

15.
兰新莲 《现代语文》2010,(10):41-4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阅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一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体现人文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李刚 《现代语文》2011,(8):70-7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有这样的表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而这里所说的"语文应用能力"就包括我们常说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说和写的能力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本来应该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8.
李乃安 《考试周刊》2010,(38):45-4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认为要完成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一任务,必须重视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9.
尹小燕 《现代语文》2009,(11):74-7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一、缘由聚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带来一股清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