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淀粉胶体往U形管中注入淀粉胶体50mL和食盐溶液50mL的混和液体,在两个管口分别包上肠衣,用胶圈扎紧,接着把U形管口朝下,一管插入装有硝酸银溶液的小烧杯,一管插入装有碘水的小烧杯.装置如图.五分钟后,见到装有硝酸银溶液的小烧杯出现白色沉淀,装着碘水的小烧杯,不发生变化.整个实验操作简单、省时,易观察,有很强的对比性.证明了氯离子、钠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二、Fe(OH)_3胶体在烧杯里放入100mL水,加热使之沸腾,然后注入约3mL30%FeCl_3溶液,即生成红…  相似文献   

2.
1 改进前实验全过程用半透膜制成一个袋 ,往这个袋里注入淀粉胶体 1 0毫升和食盐溶液 5毫升的混合液体 ,然后采用如图 1所示的方法 ,用线把半透膜袋的上口缚好 ,系在玻璃棒上 ,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几分钟后 ,用两个试管各取烧杯里的液体 5毫升 ,往其中一个试管里注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往另一个试管里注入少量碘水 ,然后观察两个试管里发生的变化。图 1缺点 :( 1 )半透膜是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 ,不经济。( 2 )实验操作比较复杂。( 3)半透膜不容易购买。2 改进后实验全过程把淀粉胶体 1 0毫升和食盐溶液 5毫升的混合液体注入自…  相似文献   

3.
方法一: 用聚氯乙烯微孔(ф在10~(-7)—10~(-9)m)板作筛板。取15×150mm玻璃管(1室)一端沾好聚氯乙烯微孔板,另一端口有2号橡皮塞,放入盛有5毫升蒸馏水的大试管里(2室)。 将6毫升饱和食盐水和2毫升淀粉胶体混合均匀同注1室,两分钟后从2室取出溶液4毫升,平分到两个试管里,向其中一只滴加碘水没有变兰,则可证明淀粉胶体不能透过筛孔,向另一只试管滴加AgNO_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氯离子能透过筛孔。  相似文献   

4.
1 实验改进优点 1.1 设计新颖,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1.2 半透膜可较长时间保存和使用. 2 实验用品 烧杯(100ml),干燥管,普通漏斗,胶带纸,胶头滴管,镊子,小刀,试管,生鸡蛋,盐酸溶液,食盐和淀粉的混和溶液,硝酸银溶液,碘水.  相似文献   

5.
“渗透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演示实验 ,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在教学中 ,为了巩固渗透原理 ,可采用以下五种尝试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通过渗析 ,纯化胶体如欲除去淀粉胶体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 ,可将不纯的胶体放进用半透膜制成的一个小袋中 ,用线把半透膜袋的上口缚好 ,系在玻璃棒上 ,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 (如图 1所示 )。由于氯离子、钠离子小 ,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 ,而淀粉胶体的微粒大 ,不能透过半透膜 ,故通过透析 ,氯离子、钠离子便…  相似文献   

6.
1.实验方法在一个50毫升小烧杯中加人半角匙味精,再加20毫升水,搅拌,制成味精溶液.然后取A、B、C、D四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人高锰酸钾碱性溶液3毫升,在B试管中加入3毫升酚欧指示剂和1滴20%的NaOH溶液,在C试管中加入3毫升甲基橙指示剂和1滴1:4的硫酸,在D试管中加入3毫升硝酸银(2%)溶液·最后在A、B、C、D四支试管中各加人约1毫升味精溶液,并振荡,则可观察到:A试管中溶液渐渐由紫色变为绿色,B试管中溶液红色迅速褪去,C试管中溶液迅速由红色变为橙色,D试管中则迅速出现白色沉淀.2.实验说明商品味精一般含有20%的…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内容1.阿斯匹林小实验首先取约1/5片阿斯匹林置于一支15×150mm的试管中,在其中加入2毫升0.1mol/L的FeCl3溶液,加热至沸,并煮沸约半分钟.实验完毕,将反应混和物倒入一个盛有30mL水的50mL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匀,可见溶液呈紫色.再取一片阿斯匹林,将其放入一支20×200mm的大试管中,在其中加入5毫升蒸馏水,加热煮沸,不久阿斯匹林片即溶解.在大试管中再加5毫升蒸馏水并摇匀,将溶液平均分装于A、B、C三支试管中.此时,在A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振荡,溶液立即呈蓝色;在3支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可见高…  相似文献   

8.
1 实验改进优点1 1 设计新颖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1 2 半透膜可较长时间保存和使用。2 实验用品烧杯 (10 0ml) ,干燥管 ,普通漏斗 ,胶带纸 ,胶头滴管 ,镊子 ,小刀 ,试管 ,生鸡蛋 ,盐酸溶液 ,食盐和淀粉的混和溶液 ,硝酸银溶液 ,碘水。3 实验步骤3 1 取生鸡蛋 ,小心敲破尖端的外壳 ,剥去破损的外壳 ,用小刀刺破内膜 (即半透膜 ) ,露出分币大的洞孔 ,倒出蛋清蛋黄。3 2 将蛋壳 (内附半透膜 )置于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溶解。3 3 用镊子取出半透膜 ,用水漂洗干净。图 13 4 用胶带纸将半透膜固定在普通漏斗的下端 ,一并伸入干燥管内…  相似文献   

9.
二、实验步骤 1.在洗气瓶中加入20毫升无水乙醇;在反应管中填入少许铜屑于中部;取二支试管,其中一支先加入2毫升1%硝酸银溶液再滴加2M氨水至生成的沉淀又消失为止,形成银氨溶液另一支试管加入6毫升石蕊试液放于试管架上备用。  相似文献   

10.
取一支试管,加入6毫升的蒸馏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无色。再往试管里加入5毫升煤油,此时试管里油、水分层,界线分明,上层为煤油,下层为无色水溶液。 另取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去除钠表面上的氧化物等),投入上述试管混和液体里,可  相似文献   

11.
CaCl2能不能区分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我们认为是能区分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分别取试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CO。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溶液.因为CaCI。溶液也能与NaHCO。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0。:取In1L0.lmol/L的NaHCO。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往其中一支加入0.lmol/L的CZC12溶液,仅加1~2滴就会产生白色沉淀;另一支加入稀释10倍的0lllol/L的CIC12溶液,滴加至8~9滴,产生了白色沉淀;第三支加入稀释100倍的0.lmol/L的CaC12溶液,滴加10…  相似文献   

12.
1淀粉水解实验的改进1.实验步骤(1)预先制好淀粉溶液于试剂瓶中。(2)用一试管取淀粉溶液2mL,滴入10滴浓硫酸,微热,溶液马上呈亮棕色(表明水解完全)。(3)在上述水解液中,滴1滴酚酞,再逐滴加入27%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摇)中和至混和液的颜色呈浅红色(PH=8~9  相似文献   

13.
一、硫酸镁溶液法 在两支试管里各盛少许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分别加入硫酸镁稀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对应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另一溶液无明显变化。若再加热该溶液,也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则对应的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 因为酸式碳酸盐都溶于水,而正盐中只有铵盐和碱金属的碳酸盐溶于水,其余的都难溶  相似文献   

14.
高二《化学》第四章“胶体”的渗析实验是“大纲”要求的重点演示实验。课本上是用羊皮纸做半透膜的代用品,操作麻烦,直观效果差。鉴此,我们改用纤维素乙酸酯为原料自制半透膜,并对课本上实验做了一些改进,教学效果良好。 [仪器和药品] 大试管(φ30×60mm)烧杯玻璃片水槽 [操作] 1.配制制膜液:将10克纤维素乙酸酯溶于90毫升丙酮和10毫升水混和后的溶剂中,搅拌后得到制膜液。  相似文献   

15.
【实验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15页【实验1-2】(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_4溶液,再加入少量NaCl溶液,观察有无变化。(2)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5mL CuSO_4溶液,再加入5mL BaCl_2溶液,过滤。观察沉淀和滤液的颜色。(3)在第三支试  相似文献   

16.
2.将分液漏斗中苯和液溴的混和液缓慢滴入试管中,使反应液保持微沸。 3.向玻璃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上移双孔硬纸板,则可见导管口有白雾。 4.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试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为基础的探讨和推理,容易为学生理解,如再配合运算,那么,学习效果尤为显著。今以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互滴为例。 [实验]:取二支试管,一支中盛AlCl_3溶液。一支盛NaOH溶液,往盛AlCl_3溶液的甲试管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往盛NaOH溶液的乙试管中逐渐滴加AlCl_3溶液。 (现象) 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逐渐消失变澄清。乙出现少许沉淀,很快消失,继续滴加,最后出现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8.
一.原料大白菜叶柄、洋葱、大葱白均可。二.制做方法把大白菜叶柄、洋葱、大葱白内表皮剥下来,用水洗净内表皮的菜汁,再用蒸馏水洗,即可得到半透膜。把上述洗净的蔬菜半透膜蒙在洁净无底的试管口上(或用截取的一段粗玻璃管,把管口烧至圆滑).用棉线包扎好。把蒙有半透膜的一端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装置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胶体和溶液的混合液,即可进行胶体渗析实验。四.说明1.用蔬菜半透膜代替动物半透膜,原料易得、随手可取.制做简单,学生自己都可以动手制做,很适合农村中学采用。2.若用比较老的大白菜叶柄、洋葱…  相似文献   

19.
实验步骤: ①先取10×150mm的试管一只,注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1滴。 ②然后加入4%的硝酸银溶液3滴。此时立即有棕黑色沉淀出现。 ③加入4%的氨水1滴。不断摇动试管使沉淀消失。若经摇动后,还有极少数的沉淀存在,则不影响其实验效果。 ④加入乙醛1滴。乙醛必须滴在试管内壁上,并立即用拇指盖着试管口,让乙醛慢慢地往  相似文献   

20.
将两个直径为100毫米光洁无划痕的表面皿洗净,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取一个直径比表面皿小的烧杯;把晾干后的一个表面皿凹面朝上平放在烧杯口上,再将三小段细橡皮管管壁剪开;等距离地卡在这个表面皿的边缘,作支垫物.取10毫升5%的硝酸银溶液;倒入干净无油的小烧杯内,加入1毫升4%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棕褐色沉淀生成,再逐滴加入26%的氨水,边加边旋转摇动烧杯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然后取1毫升新配制的2%的葡萄糖溶液,倒入小烧杯的溶液中,旋转摇动烧杯使其混合均匀,迅速倒在表面皿上,随即将另一个表面皿也凹面朝上的缓缓重叠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