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体现于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方面。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基于"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需要,为多元主体间提供平等对话平台的需要,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王荣生先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根据教材的编纂角度把语文教材划分为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本文以“例文”为例,谈谈“例文”的运用及编纂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彭燕 《考试周刊》2011,(40):21-21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对这一适应新课改而诞生的实验教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是大学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审视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下误区:在课程目标和内容层面缺乏自觉的课程意识,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层面忽略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为适应社会生存发展最急需的基本语文素养缺乏应有的关注。该文从分析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及教法入手,提出大学语文只有走出课程、教材和教学的误区,才能体现"独当其任的任"。  相似文献   

5.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语文教材”的相关问题做了详尽的论述,依据语文教材的研究背景,讨论“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体系”两个理论问题,在明晰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术语纠缠,区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体系由来已久的弊病及教育工作者对于教材的错误解读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为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强大动力。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严重,忽略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淡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努力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做到活用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具体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凭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申改霞 《现代语文》2007,(11):83-84
"对于教师来说,使用语文教材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怎样使语文教材教学化。"①许多教学问题的发生就是因为一些教师在"教学化"化什么、怎么化的定位上就已错了。王荣生先生在其《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提出"定篇"、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授法”历尽沧桑,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语文科教育学”系列课程,成绩空前,问题也较突出:其中科学性、先进笥和针对性、实用性统一问题,特别要求课程、教材、教师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首先应区别语文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为课程和教材正名;其次是建立语文科教育学-语文科教育(学)论-分科教学三级整体改革体系,以使扣紧“语文课标”,同步改革,分流整合,聚焦成材,集约实用。  相似文献   

10.
陈学兵 《现代语文》2009,(11):115-117
课程改革以来,在"大语文观""用教材教"等新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拓展"应运而生,并广泛流行。"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观念逐渐成为教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文本拓展"成了新课改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它使语文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材的示范功能。我们用这句话来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材,并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叶老这句话也提示教育者在明确"教什么"之后,要善于科学、艺术地实施"怎么教"。小学语文课程包括现实与未来两重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论是一级学科教育学所属二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三级学科。湖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该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博士点的一个研究方向。该校语文教学论学科渊源悠久,积淀丰厚,它由该校前身国立师范学院从1938年衍生。著名语文教育家阮真先生曾在此执教,据说还带过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定篇”是王荣生博士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对语文教材选文鉴别的四种类型之一,“是语文科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它具有选文的完整性、阐释的权威性、功能的自在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评价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在当下,有必要继续对其做一些较为细致的思考。要把课文当成例子来教学,大概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用课文来帮助说明或证明达至语文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要素;二是把课文当作掌握课程要素(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熏染或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可以仿效或依据的范文来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不仅指语文教科书,还包括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切信息。我们把语文教科书称为"显性"教材,把其它的语文信息称为"隐性"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自觉填补"显性教材"(教科书)留下的空白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应有的课程价值,自觉根据教学实际对显性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和创造,挖掘出和教学相关的"隐性"教材,从而进一步丰富显性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傅春光 《考试周刊》2011,(43):28-29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直接体现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历来备受关注。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能否切实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但如何选择开发?又如何呈现?等等,都是值得去研究的。我校作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实验校之一,对"语文课后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这个子课题作了三年的探索,确立了以教材为切入点,开发语文课后课程资源,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为指导思想,总结了"单元主题延伸式""课后习题拓展式""教材内容补充式"三种开发思路,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传统蒙学教材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蒙学教材的历史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其特点,总结了它的几种分类,指出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还对新课程与传统蒙学教材作了一些比较,着重提出"诗歌形式"和"反刍法"是今后课程改革尤其是教材编写应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董旭午 《学子》2012,(11):4-6
编写语文教材就是为了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洪宗礼先生常这样讲,他的"三一"教材观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理性追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领略一番洪先生的"三一"教材观。所谓"三一",即"一本书""一串珠"和"一条线"。"一本书",是说语文教材不按读、写、知分编课本,每学期只用一用教材,而全套教材是一个整体结...  相似文献   

20.
洪宗礼,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语文特级教师,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现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