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语文教学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成绩面前,笔者也心存一分担忧。有的课堂教学,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摆正“收”与“放”的关系,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断源求水,有悖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笔者现列举如下,望引以为戒。一、质疑问难与主导地位的发挥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课伊始常有这样的教学环节:老师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或看了这个题目后能提出什么问题,想知道什么,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随后教师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想要知道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被称为“质疑问题”,以学定教。表面看气氛热烈,启…  相似文献   

2.
听课拾零     
叶圣陶先生说:“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当前,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逐步“进入这样的境界”,正含辛茹苦,不断地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最近,笔者到武汉市几所非重点中学“看”了一些语文“课”,觉得有的课上得颇有特色。现在,笔者把“看”到的几堂语文课的特点向读者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崔晶  张晶 《黑河教育》2013,(6):35-35
一提起阅读理解,大多数学生就会谈虎而色变,或更甚之,大有“阅读猛于虎”的架势。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4.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最是真。”那么“,真”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一、回归本原——莫忘语文来时路语文虽包含“知情意行”诸多内涵,但语文课毕竟有自己的专司之职——学语习文。特级教师金明东在执教《雨中》一课时,始终都把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与涵泳放在首位。请看:师:请大家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词语。(学生充分读书、画注、质疑。)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认为值得研究或读不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看着这些词语,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结合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如还有读不懂的可以查阅相关资…  相似文献   

5.
本该最具人文气息、最具吸引力的语文却成了让学生“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鸡肋,造成此种尴尬状况,原因很多,但要改变之,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笔者认真领会《中学语文新课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充分考虑当今学生实情,力争探索出一条让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得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6.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从“打倒语文”到“语文万岁”》一文之后,笔者感触颇深。该文述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由原来的不喜欢而低吟“打倒语文”到后来学得快乐而高喊“语文万岁”的巨大逆转,深刻地反映了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改的成功感。诚然,乘教改之东风,许多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改,发挥创造潜能,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这些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深感有许多似乎走入了误区。(一)貌似自主不自主自主,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文本明确自己该学什么、发现了什么、疑…  相似文献   

7.
“文本”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开始日益强调“文本”或“文本思想”,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笔者此举二例,谈谈粗浅的认识。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时间已过去20年,自己从事了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教诲”,在语文课上仍然能够听到,没有先前那样“权威”,只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偶有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师的“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要解…  相似文献   

8.
笔者中学时代有位教语文的女教师,似乎很有些才气,讲课时总充满激情地流淌出一口苏州普通话,连板书也那么潇洒,透出一股英气。我们上她的课是“不知铃声之既响,唯恐聆听之不周”。还有一位教代数的男教师,有高仓健式的冷峻,还带有一丝忧郁。他总是剥笋箨式地层层剖...  相似文献   

9.
黄梦露 《现代教学》2013,(12):47-47
一天,我端着语文课本走上讲台,发现学生们的表情看上去怪怪的,目光纷纷停留在我身后。回头一看才发现在黑板的一角,写着五六个学生的名字。我问:“是谁写的?"。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数学老师写上去的。”“好了,我知道了。”我猜到了端倪,于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希望学生别说下去。谁知,一旁还是有其他学生忍不住说了出来:“他们成绩不好,所以数学老师就把他们名字写在那里,以示警告!”一下子,我的心被刺痛了。我看了看那几个学生,他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头埋得很深。此刻,黑板上那些白色的字,白得刺眼,更让人心寒。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使他们在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孟小梅 《语文天地》2014,(32):35-36
十多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承诺,自己的语文教学要做到“三不”:不留课后作业,不多上一堂课,不搞无益的测试。为了顺利实现“三不”,笔者对自己提出了“三大于”语文教学原则。一、情商大于智商的教学原则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生活的积淀。因此,笔者从培养学生的情商入手,以情商教育来刺激他们的智商,打破制约他们语文思维的瓶颈。笔者认为,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在文章的认知上不够完善,对文章的选择把握不准。  相似文献   

12.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第一、要用一定时间和精力向学生传授规范的句式句型,典型的段式结构,使之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能随时按“规则”就笔,造出合乎语法规范的语句,写出文从字顺,结构清晰的文章,做到“先入规矩”、“后出定格”,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不得规矩,难成方圆”。第二、要积极引导学生广闻、博览、畅读、多说、勤练,使学生置身于“语感”这一特定的“磁场”中并逐渐被“磁化”。1 …  相似文献   

13.
打破平衡。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明白如话,学生学习时没有受阻的感觉,总表现出一种平衡。学生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弄懂作者的意图。如朱自清的《背影》中蕴含的深深的思父之情和愧疚之心,学生并不见得能体会,而这又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生的平衡心态,使他们感到“困”,然后主动求知。   唤醒需要。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多种竞赛型的学习活动,如成语接龙、词语竞猜、修改广告、作文比赛等。笔者曾进行过有奖找广告语病的竞赛,看谁找得准、找得多。学生从电视和街头的广告词找到了或有错字、或有别字、或语法不通、或…  相似文献   

14.
笔者是武侠小说迷,时常对武林中的高手景仰不已,看他们穿梭在时空当中,真是有说不出的潇洒如意。读过以后,细细想来,明白了武林里的人物大抵可以依据功力形式分为“花拳绣腿型”和“苦练内功型”。“花拳绣腿型”往往出自少年,初出江湖就期盼一朝成名,于是盼望能有奇遇,学得几样骇人的花招,凭借自己的灵活运用而扬名立万。“苦练内功型”大多是老年,几十年的习练浸染使得他们功力深厚,看他们打斗却是缺少灵动,不够精彩。  相似文献   

15.
笔者听了不少语文教学公开课,发现课堂上学生都没有作业。有的教师教学时间把握之准确让人惊讶:课刚结束下课铃就响;有的教师下课前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学生兴高采烈地说了一番还未动手,下课时间已到;还有的教师则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与课文内容或人物相关的书籍……私下与上课教师交谈,问起缘由,答曰:“公开课上听课者关注的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调控能力,看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安排学生做作业,既没有时间,也使课堂缺少气氛。”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理由有三:第一,任何课都是为学生所上。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样的课,学生始终…  相似文献   

16.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淡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  相似文献   

17.
语文篇     
看语文课是不是姓“语”,看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不是在“语文实践”上。如果把语文课定位在“语言实践”上,那么语文教学就要实行另一个重大战略转轨,那就是从“教师讲解”的轨道转移到“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轨道上。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全面提高小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一项最具体的实践活动。现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说文”谈点体会。一、说明白是写清楚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感情立场上,让学生写教师自己所喜欢和有所感悟的人或事。由于师生之间不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看问题的观点上都有差别,所以学生带着教师的指令写出的文章多为无病呻吟或千篇一律的空洞作文,而教师也被那些随处可见的病句和星落棋布的错字、别字弄得手忙脚乱,在…  相似文献   

19.
我努力向我的启程方向搜寻,试图寻找到我的语文教学之旅的起点处所烙下的印象。有人曾放言:“干什么也别当老师,当老师也别当语文老师。”前些年“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喧嚣至今仍在耳畔,一个不喜欢广泛阅读甚至不懂语文“妙处”的老师却可以死揪住学生和考纲考出好成绩来,这种现象则在眼前,这是一个悖论?当语文教育的最终结果已经异化为卷面成绩的时候。这卷面成绩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真正语文素养吗?是什么使最富有灵性、智慧、魅力、情感的语文气息奄奄的?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少了,师生沉浸在课文中创设的文情并茂的佳境少了。多少作家用心血凝结成的篇章,被语文老师们讲得平平淡淡,毫无滋味,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坏,语文失却魅力。无怪乎学:生说不少文章我们自己去读倒很激动.可一经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就提不起精神。这不是语文之错,而是我们语文教师之错。一次次的反思之后.我回首看我蹒跚的步履,仿佛悟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要充满“语文味”,那执教者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就必须要注意对文本的细细品读,即“文本品读”。何谓“文本品读”?笔者认为,“文本品读”就是要求执教者引领学生对文本重点之处进行反复推敲,对文本的重要语段进行潜心会读,对文本细节之处进行品词析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味’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对关键词句理解后的朗读里,即文本品读里。”那“文本品读”品读什么?又应该如何品读?品读中还应注意什么?笔者就小学高段语文的有关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文本品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