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疆归来进入甘肃,有两处景点没有不去的,一是敦煌莫高窟,二是嘉峪关。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劫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孽城堡,是明朗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萼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关卡。  相似文献   

2.
长城蚕食图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境内有58公里的明代长城,该长城原高10.7米至12米,宽8米至10米,境内有烽火台514座,军堡18座,是明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但昔日雄伟古朴的长城由于长期自然风化、人为破坏,已失去原来的风貌。目前这段长城有较好墙体的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不到30%。★长城蚕食图@池茂花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明代是十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从明代建国开始,外部敌对军事威胁就几乎贯穿整个明代,因此明代朝廷的军事需求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来源。同时明代设立武举与武学制度为明代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官方平台。明代武术形成了影响后世的众多流派,出现了大量的武术论著流传于世,成为我国珍贵的武术文化遗产。武术的社会普及与平民化在明代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长城关隘多称为口,例如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等。长城附近的军事重地,也多称口,例如南口、张家口等。京西模式口,古代也是一处军事重地。从前叫磨石口,因该要塞山口处于磨石山而得名。明代万历年间宛平县知县沈榜著《宛署杂记》中称:“县之正西有二道:一出...  相似文献   

5.
如今提起居庸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中国者必到长城,到长城者必去居庸关,居庸关已经成为了北京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居庸关如此受到游客的青睐,得益于其悠久漫长的历史文化。居庸关早在上古时期便是"天下九塞"之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京的一道天然军事屏障。元代,北京正式成为了全国的首都,居庸关的军事地位显著上升,驻守了精锐的侍卫亲军。明代,为防止蒙古人南下,屡次修固居庸关,使其成为铁桶山河。清代一统宇内,居庸关军事地位下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成为了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董耀会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 1 95 1年 1月 5日生于河北省抚宁县。 1 984年 5月 4日至 1 985年 9月2 4日 ,他与吴德玉、张元华一起 ,从山海关出发 ,翻山越岭 ,穿越大漠戈壁 ,风餐露宿 ,历尽千辛万苦 ,历时 5 0 8天 ,终于胜利到达了长城的终点———嘉峪关 ,完成了首次徒步考察长城这一英雄壮举。他们详细考察了长城沿线的 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1 1 0多个县、市所辖长城的历史变迁和现状 ,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考察日记 ,拍摄了近万张的长城照片 ,成为研究长城的第一手资料。在徒步考察完长城 1 0个月后 ,董耀会和他的同伴以“华夏子”的署…  相似文献   

7.
张晓东  张秋霞 《档案》2012,(3):47-49
从历史地理角度考证,《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的价值,涉及地名、环境和历史三个方面.该碑铭对嘉峪关的命名、嘉峪关用边环境及明代关西七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镇西堡西烽火台、边墙的发掘,明确了其形制、结构和具体的规格尺寸,为了解、研究明代辽东长城河套段的构筑方法和走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明代辽东长城在铁岭境内全长约220余公里,大致呈∩形走向,其间有卫、所等驻军城5座;所辖边堡18座;关隘4座;调查发现了沿边、腹里烽燧254个;还有驿站、递运所等配套设施。并由此构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在维护明代东北疆域的安宁、沟通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旗驻防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军事制度,在明代以前,军队驻防地方大多为戍防险要,并未形成制度化。满洲兴起。在固有的八旗制度基础上,结合明代戍防的做法,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军事驻防体系。营口地区是当时八旗驻防要地,设官驻兵,垦地戍边,对于清代营口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庄浪卫长城图册》①藏于永登县档案馆。为册页式,残,无首尾,中剩5页。每页留心横23厘米,纵21.5厘米,连接总长127.5厘米。上彩绘南大通(今永登县大同乡)至乌鞘岭一段的明代长城、烽燧、营堡等。图以长城、庄浪河为中心,东西延伸约10至20公里地域。所括地带的主要山水、关冲、城堡、道路及居住的少数民族部落等均以立体形式绘制标出,如象一幅山水画册。其线条精细、流畅、色泽协调、鲜明、比例比较适当。图册页的背面,记述着重要营堡的建制、兵员、供给、防务等情况。这幅图册对研究明代庄浪军事防务等是一件难…  相似文献   

11.
<正>经由阜新地区的燕·秦·两汉和明代古长城及清代柳条边是我们伟大祖国万里长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是举世无双的雄伟建筑。我国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7年,楚国首先建筑了长达五百余里的的楚国长城。随之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诸国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长城,作为军事防御攻势。秦始皇灭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后,为防御北  相似文献   

12.
姚斐 《军事记者》2007,(8):46-47
《军事记者》是解放军报社创办的军事新闻类专业学术期刊,是发布军事新闻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军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军事记者》从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就刊登了大量与舆论战有关的论文与报道。从2004年第三期开始,就在全军所有刊物中最早开办了专门刊登"三战"研究成果的栏目"三战"阵地,实际上其具体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军事伦理思想在我国军事思想上占有一席之地,是近代军事思想的闪光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曾国藩军事伦理思想中以利国利民为核心的军人价值观、以"勤恕廉明"为纲领的将帅武德,以期望能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军事记者》2013,(2):49-50
先进军事文化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流和我军涉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日益增多,加强先进军事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塑造和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军队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具有生动形象、声形并茂、冲击力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是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明代京操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班军者 ,卫所之军番上京师 ,总为三大营者也”1。班军制度亦称京操 ,是明代军事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人就意识到 ,军队“营中最为虚文故事 ,其积弊大当厘正者 ,京操之班军是矣”2。京操制度中凸现出来的明代军事制度体系的弱点是极显著的。京操制度的兴衰与明王朝的存亡有着一定的关系。透过京操制度 ,可看到明代军事上积弱不强的部分原因 ,而学术界对京操制度的关注尚且不够 ,笔者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一永乐十三年 (1415年 ) ,“诏边将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各都司 ,中都留守司 ,江南、北诸卫官 ,简所部卒赴京 ,以俟临阅。…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的内忧外患促进了新式军事教育的兴起,新式军事学堂纷纷建立。作为清朝"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也出现了新式军事学堂,即东三省讲武堂。东三省讲武堂的建立是东北地区军事教育的肇端,同时也  相似文献   

17.
边墙     
在茫茫戈壁与沙漠之间,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从这里横亘而过。成荫绿树与滚滚麦浪,仿佛在嘲笑戈壁大漠的蛮荒。鸿雁的悲鸣南飞,平添几分萧萧凉意。金黄的沙枣缀满枝头,笑傲苦寒。这就是武威以东长城脚下。从小在烽火台爬上爬下,偶尔也发点思古之幽情。虽然知道这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但也人云亦云称之为边墙。原以为这是长城的土称,后来才知这是明长城,明代就称长城为边墙。既然称之为“墙”,就完全不能与雄伟的八达岭和嘉峪关相提并论。这段明长城经过几百年时光的剥蚀,全无当年雄姿。其高不过三四米,全是用黄土“干打垒”而成,孩…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军事期刊要突出"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开展,全军部队军事训练和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军事期刊作为军事业务工作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更加突出,地位更加重要.为进一步给部队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持、丰富的智力支援、科学的技术支撑,打造高质量的宣传舆论平台,我们的军事期刊出版工作必须突出"五性",增强"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上接第9期第45页)郑和七下西洋扬国威名垂青史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人数众多,组织严密,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以军事组织形式进行编队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就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相似文献   

20.
张连海 《军事记者》2014,(10):40-42
军事内宣作为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巩固国防、构筑和谐军民关系、塑造军队良好形象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军事外宣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军队的主要窗口,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世界公众对中国国防政策、人民军队完整形象、民众国防心理的了解不可或缺。本文从军事外宣和军事内宣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提出军事外宣和军事内宣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切实提高我军宣传工作实效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