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斌 《湖北档案》2009,(12):42-43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宣布投降,与盟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墨索里尼也被关押了起来。但希特勒不愿就此罢休.他立即派德国特别行动队远赴意大利,竟奇迹般地把墨索里尼给救回了德国。  相似文献   

2.
志岩 《档案天地》2007,(1):27-28,42
2000年.德国一家制片公司根据玛丽塔.洛朗兹的自传拍摄了一部题为《我与卡斯特罗》的纪录片。影片上映后.这位60多岁的老妇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当年的暗杀行动悔恨不已。“中情局毁了我的一生.它比黑手党还残忍……”玛丽塔说她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回到故乡德国,另一个就是与卡斯特罗见面.希望得到他的谅解,“我会对他说:我爱你,我的大胡子!”“爱情的力量更为强大。我不杀他.因为我天生就不是一个杀手.我不能剥夺我所爱的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您看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纪录片吗?您一定知道那个勇救中国难民的德国博士卡尔.京特吧?他就出生在河北唐山.他名字的另一个译音是卡尔·昆德.他的父亲就是开滦历史上的洋技师汉斯·昆德.号称“中国洋灰技术鼻祖”:而他的伯父和睦·昆德.则是为当时中国大型煤矿——滦州煤矿引进大量设备的著名商人。  相似文献   

4.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已归化于德国的犹太人,法兰克福学派成员自然否定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例如阿多诺就去掉了姓名中的犹太标志。但这主要是一个政治行为.因为犹太人身份和犹太教依然会以某种方式出现于他们的思想中。上篇分别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中“最具犹太气质”的本雅明与犹太教和德国思想传统的关系。这倒不仅局限于本雅明深受犹太解经传统之影响这一事实.实际上,他的“救赎”理论的隐蔽来源正是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念。当然,作为德国人.本雅明又同时浸润于德国哲学传统中。这构成了本雅明的独特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6.
先为大家介绍对阵双方选手。P-A-U-L,SK.Zacard在欧洲战网使用的小号:兽族玩家,本年度风头正劲的韩国大王级电子竞技选手。刚刚夺得了二零零四年度WCG亚军的他目前到了德国开始了他为期6个月的欧洲修炼之旅。  相似文献   

7.
黄炳琦 《中国广播》2014,(10):98-100
我和布朗相识在1980年。那年,我参加了德国艾伯特(Albert)基金会赞助的一个项目,在德国各主要电台见习、交流。看了计划,知道将在自由柏林电台待一段时间,那儿可是有一位在德国闻名遐迩的广播界权威--广播特写部主任彼得·里昂哈特·布朗(Peter Leonhard Braun),外国同行喜欢称他里欧,而我们国内的同行都称他布朗。我当时认识的德国同行都很赞赏他的节目,以他为荣。我的直觉就是:这个人很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在盼望着能够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我终于读到了《朗读者》。稍稍可惜,是德国人写的,而不是我们自己。作者本哈德·施林克,对于我们是陌生的,但在我看来,他和他的德国作家,特别是战后的德国作家如伯尔、格拉斯,一样的杰出和重要。他是一位法学教授和法官,  相似文献   

9.
德国“第一先生”“在家是我说了算”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丈夫绍尔.为人严肃认真.在学术领域颇有成就。但他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对媒体采访也是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音乐家韩德尔■刘广伊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韩德尔,是位德国人,可是他的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英国渡过的,因此,德国人说他是德国的音乐家,英国人则又说他是英国的音乐家,并且把他列入了英国音乐家的谱系。为什么德英两国人民都这样爱戴他呢?韩德尔于1685年出生...  相似文献   

11.
弗兰茨·梅林(1846年—1919年)生活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过渡到帝国主义的时代,一生经历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俾斯麦统冶、威廉二世疯狂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德国11月革命等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他早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参与编辑《柏林人民报》时就用自己的笔同俾斯麦的反动统治作斗争。自80年代中叶起,他日益转向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1891年,他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从此他为德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出版》2011,(2):F0002-F0002
德国金匠约翰内斯·古登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又译作“谷登堡”、“古腾堡”、“古滕贝格”)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将当时已知的许多不同技术有效地组合到一起,发明了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在内的一整套印刷术:古登堡改革了活字材料的选择和制造,  相似文献   

13.
弗兰茨·梅林(1846年—1919年)生活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过渡到帝国主义的时代,一生经历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诞生、俾斯麦统治、威廉二世疯狂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德国11月革命等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他早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参与编辑《柏林人民报》时就用自己的笔同俾斯麦的反动统洽作斗争。自80年代中叶起,他日益转向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1891年,他加入了德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民族的骄傲:郎朗代表中国人来了 2006年6月7日.德国世界杯开幕式上.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东道主为世人奉献了一场世界顶级音乐会。登台献艺的都是与世界杯相匹配的世界顶级音乐家.其中包括世界三大指挥家、德国三大乐团、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还有中国钢琴王子郎朗。柏林报纸当天刊登了消息:“德国世界杯,中国队没有来,而‘文化大使’郎朗代表中国人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德国出版商和出版社:寻找畅销书■马文■张祥静现年73岁的西格费里德·泽尔特是德国著名苏尔康普—英泽尔出版社经理,曾获“歌德纪念章”和“金星十字大勋章”。他是德国战后最主要的出版商,德国当代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著作正是由他出版,并名扬世界的,他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16.
刘斌 《新闻记者》2007,(12):88-90
今年9月,应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邀请,我随上海财经记者代表团前往德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行程虽然短暂,效率却非常高,代表团一行6人穿梭在法兰克福、波恩、柏林、汉堡和慕尼黑5大城市之间,顺利完成了对30个机构的登门拜访,这其中有一半是媒体单位。陪同代表团的是阿登纳基金会上海项目办事室主任Thomas Awe先生。中文名叫魏特茂.说快了和“为什么”有点音近,一位十分热情、友好和幽默的德国人。他在路上说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搞笑段子”:有个中国小女孩问他为什么叫“为什么”。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为什么”;反正叫魏特茂,不要问为什么。玩笑归玩笑,魏特茂先生还是常常令我们感受到德意志民族严谨的一面。所谓“走在钟表上的民族”:他时时处处扮演掐秒表的角色,一看我们问个不休、无意刹车的时候,就会当机立断插话进来,“还可以问最后两个问题”。若问“密集访问”为什么能够做到环环相扣?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陈亦权 《出版参考》2010,(10):30-30
“富丽堂”是德国最大的中餐企业,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办者是台湾人林伟富。去过林伟富办公室的人都知道.在他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块写有“减一等于加十”几个浓墨大字的牌匾,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道根本不成立的奇特算式,而对于林伟富来说,这却是一个陪着他走过四十年风雨创业路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8.
上周.我们因“SK-Ⅱ再陷安全门”事件.到省中医院美容科拜访朱智生主任。这是一个瓤泼大雨的午后,朱医生刚刚结束学术交流从德国回昆.我们看到慕名而来的患者排成长龙。早听说朱医生是云南权威的“祛斑治痘”专家.让他拥有了一支强大的“爱肤粉丝团”,这次采访才得以一见。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1):86-86
《默克尔传》 (德)哥尔特·朗古特著金城出版社 2005年11月定价:29.8元德国新任女总理默克尔是当前欧洲政治界的红人。这本传记的作者朗古特是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教授,曾任基民盟联邦理事会成萄和联邦议黄,他通过对默克尔的采访写成本书。  相似文献   

20.
德国出版商和出版社寻找畅销书马文张祥静现年73岁的西格·翁泽尔德是德国著名苏尔康普-英泽尔出版社经理,曾获“歌德纪念章”和“金星十字大勋章”。他是德国战后最主要的出版商。德国当代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著作正是由他出版,并名扬世界的。他的观点是:注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