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华 《高教探索》2012,(3):17-21
大学公共危机是指那些能够导致大学组织或社会失序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大学公共危机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着现代大学的一种理性认知和生存方式,而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取向则决定着大学危机治理的成败。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包括对大学公共危机的认识、危机治理的主体角色定位和危机治理方式与目的的伦理选择等。随着现代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大学公共危机日趋表现出成因的复杂化、影响的深远化和效果的迁延化等因素,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选择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耦合表现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协同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体现"元治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具体而言:坚持大学内外部贯通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逻辑起点;服务学术权力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基本内涵;遵守大学章程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依据;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法治化治理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要体现,同时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大学法治化治理中自由与秩序平衡具备内在的逻辑。秩序的"向自由性"与自由的"合秩序性"构成了二者平衡的机理;同时自由与秩序具备共生的社会性基础。自由与秩序依靠自动调节和制度调节方式运行。现代大学法治化治理中自由与秩序的平衡要彰显学术本质,回归现代大学治理的自由之魂;依法自主办学,夯实现代大学治理的秩序之根;实行民主管理,坚守现代大学治理法治化之本。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崛起将社会治理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其关键环节不仅在于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原则尚不能完全适用于数字治理实践的需要。因此,为促使数字治理最终迈向善治,数字治理伦理的创新性发展已势不可挡。在数字治理进程中,其伦理的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数字治理主体伦理由传统一元价值取向迈入现代多元价值共存;数字治理决策伦理由传统形式正义迈入现代实质正义;数字治理服务伦理由传统公仆意识淡薄迈入现代人民至上的全面强化;数字治理监督伦理由传统程序的非整全性迈入现代程序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张利 《教育》2012,(17):51-52
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完善大学民主治理机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研讨的热门话题。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机构、治理方式是大学民主治理机制的四个构成要素。着眼"四要素"探析大学民主治理途径,对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组织成员之一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治理层面和语境下,首先应该强调的是高校对于国家治理的理解、把握、贯彻和执行能力,同时使大学回归本原与本位,按照大学的本来面目去治理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的基础包括利益关系、权力关系、权利关系;大学治理的组成包括制度体系、行动体系、价值体系;大学治理的主体包括学术权力主体、行政权力主体、个体权利主体.大学要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必须正确领悟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重塑的初衷,理性反思行政权力主导的成效得失,认真审视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内部治理变革承载着调整政府与高校边界、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推进依法治校、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体现大学"中国特色"等现实诉求。概念内涵上,治理体系是以大学"善治"为目标,以大学精神彰显、活力激发、绩效提升为导向,以民主参与、协商共治为理念,以制度体系为保障的大学秩序体系;框架要素上,围绕权力、权利、利益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治理体系的抽象本质,"价值-制度-行动"体系是实质内容;治理体系的功能影响体现在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行动体系等诸多方面。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体现中国特色、尊重大学规律、兼顾开放性与耦合性、追求有效治理、平衡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等。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路径需理顺内外部治理关系、完善运行规程、优化资源配置、涵养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8.
该课题主要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等,对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与治理要义、国外大学治理的制度、中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运行及匹配、中国大学治理制度优化的理念、路径与制度保障,以及中国大学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其转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大学治理理论研究有待突破。现代大学治理理念除却要践行"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之外,还要注重"治理的民主性""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治理的‘疏’‘统’并举"。大学应实现由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治理制度的优化路径是由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转型。大学治理制度的设计应遵循正当性、互补性与价值创造性三个原则。中国情境下大学行政权力与大学绩效负相关,学术权力与大学绩效正相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其交互作用有利于大学绩效的提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最佳的匹配点。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伦理实体,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形成的大学制度蕴含着特定的伦理品质。具有公正、自由、民主和发展等品格的大学制度,无疑是一种合理的、合道德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否体现这些价值追求是我们判断现代大学制度优与劣、善与恶的价值尺度。这些品质的养成既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伦理环境,又需要现代大学制度自身的建设,还需要相关利益主体素质的涵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现代大学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公共管理主义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治理的要求.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具有动态性、责权分明、因地制宜的特征.领导主义理念与现代大学治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基于领导主义理念,我国大学应共享领导力、营造创新环境、明确权力结构以实现现代大学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