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说“钱”智效民记得钱钟书好像说过:我姓钱,却与钱无缘。这句夫子自道虽说有待查考,然而先生淡泊名利的风范与傲然独立的人格却早已为世人所传颂。当然,在一些人眼里,钱氏也许是一个"大隐隐朝市"的哲人,或是与世无争的"智者";但只要读一读《管锥编》中"...  相似文献   

2.
<正>《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生效,其第一百三十三条补充修订:"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酒驾"行为被正式定义为刑事犯罪。该法案隐含着一种关于法的行为倾向,即:"饮酒不驾车"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人格特质理论将这种单独的行为倾向概括为人格特质,结构化、多层面的人格体系即由多个人格特质构成。1"饮酒不驾车"的人格特质是法治人格在交通安全层面的一种具体表现。"据公安部交管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的半个月,全国共查处醉酒驾驶2038起,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陈雪虎所著《文的再认:章太炎文论初探》一书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却实际上忽视了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文学"并非古已有之。与此书呼应,在这篇《"文"到"文学"的迁变》中,陈雪虎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文"的各种内涵,并反思现代中国之“文学”的特殊内涵。这也就把一个崭新的课题置放到我们眼前:中国的“文学”,究其现代性的意义来说,就存在一个“发生”的问题——至少是一种革命性的转义与创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斌 《新闻世界》2012,(4):9-10
日本学者林雄二郎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了"电视人"这一术语,将电视带来的以画面和音响为中心的感官刺激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未成年人社会化、个性和人格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电视人"理论的提出背景与理论基础,对其意义及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当前网络时代"电视人"向"网络人"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林静 《新闻爱好者》2010,(6):121-121
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等已经流传到了现实社会中,并且不断变异,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这些不仅仅是网络流行语,更折射出了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本文将就“标题党”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现象的阐释和分析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琳 《出版参考》2016,(8):55-56
根据生理学及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在年满18岁之后人格已经初步定型,阅读对于人格养成的影响就会逐渐式微,因此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就是少年儿童时期.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内容合理的少儿读物,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这直接关系到日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而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少儿读物不但种类众多,而且内容丰富,能够为少年儿童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按照自身的实际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少儿读物.少儿读物作为少年儿童良好的成长伙伴,优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都是一道道精神大餐,可以对少年儿童的人格养成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基于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和目标导向理论,以学习导向和绩效导向为中介,构建高校教师人格特质差异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模型。从人格特质和目标导向视角解释个体人格差异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激发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中的知识共享行为。[方法/过程] 通过对202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影响高校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概念模型,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①尽责性人格和亲和性人格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开放性人格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尽责性人格的影响度最高;②学习导向和绩效导向在人格特质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③相较于绩效导向,学习导向的中介效应更强,说明教师进行知识共享的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8.
杜冰南 《兰台世界》2014,(11):137-138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留下的很有名的一句话,它反映了人处事和交往的一种心理、心境。"难得糊涂"蕴涵了较强的心理学价值,研究它对了解郑板桥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并能给人以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哥德巴赫猜想”论证存照笔者在多年研究论证"哥反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得到如下一些结果:一、将可表为一个大于习的偶数的"两个素数之和"称为这个偶数的一个"素数对",则,相邻偶我的素数对的个数会相差很多,这主要取决于偶数的素因子。二、将大敌对相对最少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们沉迷于社交网络之中,绞尽脑汁地将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面呈现在虚拟空间。本文以"晒"这种网络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心理学为研究视角,深度剖析"晒客"的行为表现和特征,挖掘这种现象的背后心理因素以及带来的负面效应,倡导更理性的网络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雲媞 《大观周刊》2011,(15):41-41
“法商”与智商和情商相类似,法商是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发展到今天的共同产物,是度量一个个体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的综合测试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人格特质对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除开放性人格外,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和外倾性人格都会倾向于分享网络健康信息。此外,社会临场感在人格特质与网络健康信息分享的影响上发挥着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从性格角度探讨健康信息分享产生的原因,对于未来健康信息传播和知识分享有推动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抢占传播主导权,必须格外重视“首因效应”。按心理学的说法,首因效应即最初接触到的信息对认知主体以后的行为活动和判断评价产生的影响,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见面,45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着“先人为主”的较强影响力。受众对其产生的“第一印象”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国清 《新闻爱好者》2010,(11):160-161
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健康观,很容易发现其身心健康的思想和理论更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道家重视身体健康,儒家重视心理健康,而佛家则重视更高层次的健康境界——灵魂的提升与净化。挖掘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心健康观是"心理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选取道家、儒家和佛家三派思想中的健康观念,提出"身、心、灵"和谐发展之整体健康观。  相似文献   

15.
在对"谣言"进行分析时,不少学者都选择分析谣言的程式化进程,以及谣言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但缺少对谣言传播的动力分析。本文将从传播心理学出发,通过对"脱离传统秩序后个体的状态"、"群体对个体强大召唤力"、"群体召唤结构下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三个维度的分析,试图分析"谣言传播的动力因素",以期提升在校大学生在认知与抵御"谣言"方面的媒介素养的实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进入心理学的细部—─“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读后周维强几年前,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学家曾在一篇文章里恳请教育学界多关注教育的微观研究。我当时读了,深有感触。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但有的人仍然热衷于放谈教育观念,喜欢发表“宏观”(有的其实是大...  相似文献   

17.
袁丽媛 《新闻世界》2010,(11):194-195
"网络暴民"是近几年网络媒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虚拟空间的攻击谩骂延伸到现实中的暴力行动,与"网络暴民"相关的负面舆论激起了人们关于虚拟社会、个人隐私以及网络媒体的理论反思,"网络暴民"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包括匿名传播的媒介环境、经济利益的现实驱使、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以及虚拟人格和"群体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赛 《新闻世界》2012,(7):261-262
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在"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体会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解读安徽非遗的分布与门类,剖析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途径。本文认为,具有商品属性的非遗门类,可走生产性保护与发展之路。没有商品属性,不被社会需求的非遗则要走抢救之路。  相似文献   

19.
“神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传播学现象。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来编制一套评价神曲特征的量表。从“神曲”音乐传播的媒介环境、内容特质、场景特征、传播效果等传播学视域出发,有效融合了心理学中的“耳虫效应”,从宏观到微观、由外及内地对“神曲”进行考量,这对未来“神曲”界定的细化、研究的多学科发展都有一定的贡献价值,在多领域、多学科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高贵武  曲涌旭 《传媒》2024,(4):9-12
人格化传播越来越成为当下传播活动的重要样态、方式与手段,然而其“人格”之义却长期被片面化约为物质性的“人形”,形成了人格“物化”的媒介症候。本文通过梳理多学科视野中的人格概念,认为人格的本质属性即为人性,其是人格得以形成的精神主轴;人格的“象”只是由“心”生发并逐渐演化出的物质性呈现。主持传播者作为典型的人格化传播主体,需涵养成熟的人性能力,遵循“‘象’由心生”的人格构建秩序,达到“身心一体”的理想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