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学术、市场三种力量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对于学前教育的质量,它们秉持着不同的立场和质量观。参照克拉克提出的"三角协调模型",从三种力量相互博弈、协调与整合的视角出发,可以将美国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市场力量主导期、国家与学术力量上升期、国家力量主导下的整合期。基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三种力量在协调模型中所占比重、协调互动机制均有不同。这一分析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时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型”剖析了学位条例实施40年以来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三元逻辑: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学术逻辑。研究发现,国家在遵循学术逻辑基本原则下始终主导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现了国家逻辑的强大力量,彰显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及重要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学术逻辑和市场逻辑所体现的二元力量持续上升,朝着三元逻辑趋向协调的方向发展。通过历史梳理,勾画硕士研究生培养三角协调模型的形态变迁,建议通过优化三角模型整合方式,从国家、市场和学术三者视域的质量观出发,构建三元逻辑相协调的长效互动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适切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克拉克(Clark)的三角协调模型(coordinate triangle]一直被引为经典。它将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置于“三角张力”之中,认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位置取决于三股反方向的力量(即国家权力、学术力量以及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种力量的不同配置,形成了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法国主要是以政府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由于评估和合同制度的介入,国家和高等教育之间关系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控制模式转变治理模式。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由单一控制而转为与高校的协商及对话。  相似文献   

4.
罗婷婷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5):17-19,35
依据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我国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最终取决于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力这三种力量的对比变化和合力作用,而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成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权力的缺失,因此聚焦学术权力问题,归还学术权力应有空间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一百余年历史中,学术、国家、市场三股力量一直贯穿其中。基于三者之间同时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对立性和实际活动中的不可分割性,学术——国家——市场之间三角制衡的模型得以构建。通过权力博弈的视角及不同时期三角制衡形态的变迁,可以发现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对高等教育保障体系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加深,并逐渐走向联合。同时,影响大学质量的重心也逐渐从学术权威一端向政府和市场二者之间的方向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的全球场域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了张力,其中全球化与地方化、西方化与民族化构成了四维空间,高等教育外有政府、市场、社会的牵制及其相互博弈,内有学术与行政、学术与文化之间的紧张,因此有各种不定的选项和可能。在克拉克"三角协调模式"和马金森"全球国家地方能动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高等教育全球化张力模型",可为非西方世界的高等教育全球化战略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伯顿·克拉克在其经典之作《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与治理》中构建了三种理想的高等教育体制——国家体制、市场体制和学术体制,提出了著名的三角形定性分析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取决于以上三种理想体制调和的结果,因此,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在三角形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但是,克拉克三角形中关于各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位置分布完全是基于定性分析;本文作者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为案例,构建了"能级函数"概念来描述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学术力量对高等教育系统的作用,并构建了"三角形能级函数模型"来直观地描述三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三个方面发展了克拉克的三角形定性分析法:第一,在克拉克三角形中导入了定量元素来分析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在三角形中的位置;第二,在克拉克三角形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国家系统——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一个在近二十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的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第三,用三角形分析法分析国家系统构成元素——子系统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置身于高等教育发展体制之中,也时刻受到以政策推动、标准规制、行政干预为表现的国家权力和以资源配置、经济杠杆为调节手段的市场力量的深刻影响,而人才、技术等学术因素是产、学、研结合的逻辑起点,因此政府、市场、学术也是驱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水平下,驱动因素作用及强度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三种驱动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学术主导模式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是一个利益博弈、动态演进的过程,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通过"动力产生-动力传输-驱动反馈"三个环节发生作用,驱动机制存在于其中并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是国外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驱动机制的核心要件。美国"辛辛那提"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最为典型的案例。中国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驱动机制建设应在四个方向上努力:发挥政府主导角色,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化发展体系建设;坚持教育性原则,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化管理体系建设;拓宽保障思路,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市场化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激发社会责任,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社会化评价反馈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伯克构建的高等教育"问责三角"中,政府优先事项、学术关怀和市场力量处于不断冲突和调和的过程中。认证、学术审计、评估和绩效拨款等不同的问责形式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认证及学术审计主要是对学术的关怀及对政府力量的回应;评估直接服务于院校自我反思和质量改进,间接服务于外部问责所需;绩效拨款强调政府权威。不同的问责制度之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关注的焦点有内外之别,院校行动的驱动不同,对问责结果是否可以统一比较存在分歧。总体而言,国际视野下的高等教育问责制度,问责力量不断向政府和市场两极偏移,学术力量有所消减。因此,良好的问责框架构建需要专业问责的回归、深度学术关怀和"三角力量"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伯顿·克拉克以"知识"作为其逻辑起点,以"工作"、"信念"、"权力"为主要范畴构建其高等教育的逻辑体系.为了应对高等教育系统在整合方面遇到许多难以描述和解决的困难,提出了三种权力协调模式国家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本文从市场协调模式的社会选择性与高等教育系统组织松散性是相一致的,市场协调得以发生的一般条件要素的自由与大学的权力的多样性和分化性相一致两方面论证了市场协调模式是伯顿.克拉克所推崇的高等教育系统权力协调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消费者市场、劳动力市场、院校市场中的市场协调进行了深入地透析.  相似文献   

11.
学术漂移指非学术型高等教育机构"向上发展"的变化过程,在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机制等三种力量的影响下,高等教育机构组织形式和行为产生趋同,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得以不断调整和优化,高校发展表现出更加迎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法性",英国城市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先后漂移为著名的"新大学",对英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形塑作用。研究认为:"学术漂移"是驱动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政府应加强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具体漂移路径必须结合本国高校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2.
何峰 《教育评论》2014,(1):12-14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社会控制的背景、内涵、途径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设想。高等教育面对学术力量、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调控,应当合理平衡高等教育与三种力量的关系。就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而言,人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学术力量与高等教育运行的关系,保障高等教育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避免政府和市场的过多控制。  相似文献   

13.
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立场作为高等教育外部问责的三种主要力量,构成了高等教育问责三角。英美两国的高等教育问责具有一定差异,美国主要由州政府相关机构负责进行政府问责,而英国是由政府相关机构对全英所有大学进行政府问责;美国专业问责主要是由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构进行,而英国的专业问责主要通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和专业协会进行;在市场问题方面,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多是私立非营利组织,而英国全国范围的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则由政府机构负责组织。  相似文献   

14.
"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三角协调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伯顿·克拉克在198年提出的,此模式是比较和分析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经典模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不再只属于本国政府和市场,而是受到全球市场、国际组织的关注,在这种转变之下,新的高等教育研究理论视角也随之诞生。本文重点分析了几种新的理论视角,旨在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术导向与社会导向是西方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了价值取向是从学术导向主导向社会导向主导的转变,同时也向我们暗示:同时具有这两种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当前现实而言,加强学术导向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时,我们更多是关注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而忽略了第三种力量——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主要通过志愿性组织、公众舆论和公民个体等形式作用于高等教育。在国家一市场一公民社会三分的理论框架内,公民社会对高等教育所起的作用包括财政支持、质量保证、协调粘合和对高校内行政权力以及国家干预的制衡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式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学校这三种机制同时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动力。由于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在资源整合机制中起着宏观主导作用。市场基础性作用影响的过程,使得资源配置过程趋向优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大学与身俱来的学术力量不是市场或政府力量能替代的。"整合"不同分配机制的过程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创新过程,三种机制力量互为基础、相互作用形成三环相联的机制模型。整合机制有利于解决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是学术、市场、政府三种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三种配置力量制衡”模型可用来描述在三种配置力量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相对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转换过程的考察表明,确立在法律框架下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制度,确立政府在新的市场经济与法制框架下的行为“重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相对优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约束条件。大学组织治理模式深受社会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研究它的不同组织治理模式与市场、政府、学术三种力量制衡背后的制度关系,从中把握某种规律和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式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学校这三种机制同时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动力。由于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在资源整合机制中起着宏观主导作用。市场基础性作用影响的过程,使得资源配置过程趋向优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大学与身俱来的学术力量不是市场或政府力量能替代的。整合不同分配机制的过程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创新过程,三种机制力量互为基础、相互作用形成三环相联的机制模型。整合机制有利于解决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提出了政府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方法论基础.之后,英国学者加雷斯·威廉斯根据对高等教育经费分配中的权力关系的相关研究,将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进一步细化为六个图像模式,但这些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用物理学上的三力共点平衡原理,对政府、学术和市场三力进行分解,并且按照影响力大小设置权重,进行数据测量,是定量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