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国货币是多元发行的,商号只是当时众多发行主体之一.对商号钱票的背景、职能与影响的研究,把对民国货币制度的研究进一步引向全面和深入.本文将结合大量地方文献与实物资料,就商号钱票的发行、流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一、废纸堆里的“剥削账”正宁县档案馆保存的两卷“燕翼堂”契约、账簿,时间跨度大,历史久远,而且内容连续、完整,成为馆藏珍品,倍受重视。鲜为人知的是这两卷“燕翼堂”契约、账簿由“废纸”变为“珍藏”的经历。那是1987年,我在正宁县档案馆工作,当时我还是从事档案工作不久的一名新兵,有一次到正宁县永和乡接收到期档案、清理鉴定待销毁的积存文件时,发现有两本题名为“燕翼堂剥削账”的案卷。  相似文献   

3.
《陕西档案》2012,(4):14-14
甘肃省平川区复兴乡一村民日前向甘肃省档案局捐赠了一批珍贵民间档案,包括民国25年土地管业执照、民国32年房屋买卖文契、民国时期田赋执照及征粮收据税票、民国37年国民身份证等共计27件档案。  相似文献   

4.
<正>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保存有501件清朝到民国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之后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土地契约,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像这种数量众多且连续性与关联性强的土地契约,在成都市及周边区域档案馆都是极为罕见的。近日,细细研读馆藏的这些契约文书,发现这些契约文书内容丰富,可以窥见龙泉驿区乡土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玉晶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5):161-162,176
民国文献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民国文献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根据我馆民国文献内容丰富但破损严重等情况,重点从改善民国阅览室藏书环境、增强读者爱护文献意识、及时修复破损图书、加快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谈谈自已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民国28年(1939年)1月,家住成都市大科甲巷56号,店招“绥庐”的主人甘鉴斌凭中人介绍,在外东红瓦寺后面徐家巷地方购买了一百二十余亩土地。民国29年(1940年)1月,请当地保甲地邻审查卖主交出的前清官印九张老契纸,清界树石,另立新契一张,正式办理了土地买卖成交手续。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乃社会形态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民国文献特征的民国旧平装图书,记述了该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侧面,是研究民国史实与社会形态等诸多方面的文献信息载体,是民国时期精神文化、物质创造的真实记录,有着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文章试从民国旧平装图书的历史由来、民国旧平装图书之特点以及民国旧平装图书的价值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民国四年七月二十日,王永江等禀请创办"东三省兴利公司"。通过兴办"东三省兴利公司",王永江积累了丰富的治奉经验,在任省长时期,奉天各地均有特色经营的商号,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并且在这一时期,奉省的商业兴旺势态一直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两大民国期刊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民国期刊库和CADAL民国期刊库,并且从检索界面、检索功能、结果输出、版权等方面比较了它们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从民国文献影印出版机构、出版内容以及文献类型几个方面,概述2000年以来民国文献出版的现状,总结其出版特点,并指出民国文献影印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出版机构分布过于集中、出版选题相似或雷同,出版形式规模过大,出版文献类型不平衡,以及索引编制重视程度不够,电子版本开发缺失等问题。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的建议:加强地方出版机构对民国文献的整理与出版;研发影印版民国文献目录检索系统,避免重复出版;建立民国文献资源调配与出版共享机制;采用整套和分卷出版相结合的形式,解决图书馆资源建设难题;鼓励电子版本的制作和共享,加速出版物的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正>自民国30年(1941年)开始,成都市陆续开办土地调查,清理地籍,颁发土地所有权状。民国32年 (1943年)8月,成都市市长、四川省新村建设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余中英,向省政府主席张群报告新村建设现状,说明新村建设最大问题是村区内土地权益不清,类别不明,以致纠纷不断。过去办理收地时,虽然华阳县政府及成都市政府对大部分土地进行了登记,但当时人民借口  相似文献   

12.
1837-1957年的一组土地、房产、租税契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档案》2001,(4):36-45
这里所列的9份土地、房产、租税契据,是山东禹城市张家庄张氏家族于嘉道年间迁至河北固安方城村后置买交换土地、交纳租税的证明,时间从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现予公布,供从事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华北地区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研究的学者参考。 契据中所用字体,黑体字为笔者所加题目,宋体字为官方所印制的契据内客,楷体字为民间自立契纸及官方印刷的契约上后来填写的内容,辨认不清的文字用“□”标注。 ──整理者 张兰普  相似文献   

13.
民国文献在历史分期上十分清晰,但其归类分歧很大。从逻辑上看,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用文言抑或白话;装帧方式为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样式。通过对晚清至1949年平装本、线装本、稿本、抄本、平装本装帧样式的外文、域外民国汉籍的5个方面的比较,说明其不同属性,认为民国文献的主要界定依据是:①时间为民国元年至民国38年(1912年-1949年);②印刷方式为雕版或活版印刷,表达方式(即语言)是文言或白话,装帧方式系传统线装或“西装”、“洋装”等平装本样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民国《杭州府志》序跋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揭示了《杭州府志》从清光绪五年创修起,经过光绪年间的三次纂修与民国年间两次续修,直至民国十一年付梓,并延宕四十余年之久的史实;同时对该方志的版本著录、体例内容、门类设置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5.
2004~2013年,国内民国文献保护研究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主要从民国文献的保护观念、民国文献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民国文献的脱酸、民国文献的修复、民国文献的影印、民国文献的缩微和数字化等6个方面综述了国内近10年民国文献保护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商号钱票不时泛滥,全国各处皆见,遍及城乡。私票与官票形成此消彼长之势,反映了民国金融体系的断层与分裂;国家银行钞、省钞严重不足,只得依赖各县发行辅币券补充,为私票提供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7.
武世平 《档案天地》2014,(4):11-12,27
正不同时期地契、税票等档案是研究土地、税收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资料。笔者收藏有一套大清宣统元年的官方地契,及民间土地、房屋、器物交易契约和执照、串票若干。其中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官方地契约一套;民间契约(清朝至民国年间)4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完税凭证12份(串票4份,执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内江市档案馆,于1963年12月开始筹备,1965年9月正式建成。截止1988年底,馆藏116483卷(册),其中档案143个全宗,81723卷,资料34760册。馆藏的清代档案,从康熙四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703—1911年)共33卷,475件。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契约档案,涉及范围有内江县、安岳县、乐至县等,二是诉讼档案,集中反映了乐至县的情况。它从一定角度和范围记录了清代土地兼并和民风民俗情况。馆藏的民国时期的档案,从民国元年至三十八年(1911—1949年)共37个全宗,37647卷,主要有四川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所辖的行政、军警、法院、税务、厂矿、学校和曾设在内江的四川省高等法院、四川酒精厂、资川酒精厂等机关的档案。其中,尤以川康区食糖专卖局、内江甘蔗试验场、中国联合炼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糖厂等单位形成的糖业档案最为珍贵。这部分档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民国期间内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政、司法、军事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历史,是研究民国史和地方史、特别是糖业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时间上距离当下较近,民国档案内容丰富,保存较为完好。近年来,有关民国档案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并且涉及多个方面。文章主要对2019—2023年研究民国档案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并探究当下民国档案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以期对未来民国档案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从民国档案鉴定研究概况、民国档案是否应该鉴定、影响民国档案鉴定开展的原因、关于民国档案鉴定标准与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对20年来民国档案鉴定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根据作者的研究心得 ,对民国档案鉴定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