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它们的信仰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长盛不衰,并拥有广泛的信众,遍跨许多国家。其信仰崇拜的原因在于人避灾祈祷的功利实用目的和态度。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给人们精神支柱,起安定社会的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论闽台民间信仰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台素有“好巫尚鬼”的传统,民间信仰特别发达,它以深不可拔的传统和无孔不入的力量,对闽台社会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闽台民间信仰曾经为闽台先民拓展生活空间提供精神支柱,并在维系基层社会的政党秩序,传承文化传统,丰富民众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参与社会教化,凝取民族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闽台民间信仰仍然在民间发挥其特有的社会作用,其中联系海峡两岸骨肉亲情关系的纽带作用还得到一定的强化。  相似文献   

3.
白莲教前身为白莲宗,属于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支派。由于底层民众的政治需求,社会动荡时期宗教文化的整合以及教团组织形式的世俗化等诸多原因,白莲教的教义在元代由弥陀信仰衍变为弥勒信仰。弥勒净土信仰在白莲教中经历了从初步渗透、局部质变到成为信仰主流的过程,白莲教也因此附着上弥勒信仰的反叛特性,从而逐步由合法变为非法,由正统宗教变为民间秘密宗教。可见,宗教教义及其社会作用的改变,以及官方态度与政策的变化等,是正统宗教转变为民间秘密宗教甚至邪教的原因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以一个传统的土家族村落为个案,分析民间信仰在村落生活中的变迁及其原因,较之其过去形态,个案民间信仰的当前状况已大见衰微,现实生活中的信仰事象主要只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重演,它已失去了其所以产生的原始观念基础-神圣性和神秘感,造成变迁的原因主要为社会调控作用、外来化影响、医药知识的普及与进步、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以及民间信仰和现实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具有宗教性和文化性,它在传承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进步意义,但是民间信仰崇尚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阻碍着人们对科学真理的传播和接受。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民间信仰中的消极部分的影响而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文章以民间信仰的界定为着手点,深入分析了高校学生民间信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探索科学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间神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聊斋志异》从民俗的角度对城隍神、伏魔大帝、花神、文运神等民间神信仰进行了描写,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观念。民间神信仰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传承文化,始终在变迁中适应着人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温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内涵丰富,且其信仰形态会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在疫灾爆发时期,温州民间信仰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近现代温州的疫灾与民间信仰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疫灾信仰仪式的当代遗存作为对象,阐释民间神祇的塑造、驱疫功能的形成和重构,以及民间信仰中消灾除疫的仪式,可明确民间信仰在疫灾中的定位,探寻疫灾影响下民间信仰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全球化的历史趋向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未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原因在于:信仰教育价值认识的不足:灌输教育与社会多元化矛盾;以及科学理想信念理论阐述的滞后。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必须通过建构信仰教育体系,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地位。在多元比较和鉴别中,在促进学生自觉的信仰追求的同时,自觉自愿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9.
当前彝族民间信仰具有许多社会功能,具有促进村寨和睦、传承彝族文化、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维护基层信仰安全等积极作用。在彝族文化的研究工作,以及彝区新农村建设事业中需要透过宗教的外衣,重新审视和挖掘彝族民间信仰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客家民间信仰研究成果颇丰,可谓汗牛充栋,前人成果为我们思考民间信仰在客家乡村社会发挥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但前人成果多是对传统功能的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客家乡村传统社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家民间信仰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挥着怎样的现实功效呢?通过以于都县寒信村水府庙会为考察中心,从社区营造的视野,分析客家民间信仰在社区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就此补充前人观点而提出民间信仰的社区营造功能。  相似文献   

12.
闽粤台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与这一地区信巫、尚鬼、重祀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相同的民系在三地之间的移民关系决定了闽、粤、台民间信仰具有较大的同质性。本文以闽粤台民间信仰的传承、变迁为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盛行于这一地区的临水夫人信仰、三山国王信仰、惭愧祖师信仰、开漳圣王信仰等民间信仰在三地的传承与变迁,进而引出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应该互相整合和互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藏族民间谚语的形成,无疑和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解读藏族谚语中展现出的民俗因素,能够更好地挖掘谚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使我们深化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洗濯而流传下来的精华,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与羁绊,它以通俗易懂、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民心,将全体中国人紧紧连在一起.而台湾和大陆民间信仰不管在形成还是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笔者阐述民间信仰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探讨台湾与大陆民间信仰文化的渊源,提出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交流的一些建议,旨在突出民间信仰在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便更好地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化精神的研究,长期以来研究多注目于圣贤之道,这是不够的,因为还有许多精神化活动没有纳入中国化研究的范围,如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而从民间信仰中,我们可看到俗众精神与儒士大夫的观念的不同,他们敬鬼神,得祭祀,索取实际回报等。只有将他们的思想也概括在中国化精神研究之内才能算是比较完全的化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民间的神灵信仰对近代广西商业环境的构建和发展至关重要。宗教寺庙是近代广西粤商祭神、议商、聚乡人、平纠纷的重要场所。神灵信仰对粤商的经商理念及秩序的规范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近代以来大批粤商进驻平南县大鸟圩从事商业活动,几经修葺列圣宫以营造良好的商业社会环境,并留存着许多碑铭。这些碑刻资料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粤商的神灵信仰与商业社会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民间历史文献,建议予以充分地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灵验故事是当代人和神的生活故事。它具有不同的发生和存在形式,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密切。它既是对民间信仰生活的一种诠释和呈现,又是对民间信仰的反馈叙事。从另一个视角折射出民众的生存逻辑和乡土社会中的世界现。关照信仰活动中的灵验故事可以为民间信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但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给研究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