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道之际 ,考据学受到来自学派内外的冲击 ,面临着危机。社会环境的恶化 ,使经世思潮再度风行。今文经学以其倡言变易的特点与经世思潮相契合 ,并影响了新学术的发展方向 ,使学派意义上的考据学终结  相似文献   

2.
洪亮吉生活在乾嘉考据学灿然中天的时期,他本人作为考据学派的重要一员,不但在考据学方面颇有建树,而且有着强烈的经世思想。他上书指陈时政,批评官风、吏治、言路的种种弊端,还对佞佛、土地分配、环境变迁等问题提出诸多看法,这些思想与他所处时代背景和他的人生经历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世学派试图通过提倡“经世之学”来挽救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或寻找社会发展的新的出路。他们揭露黑暗、评击时政、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关心国计民生,要求改革。相对当时清朝官方提倡的“宋学”和“汉学”,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他们立足现实,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开近代学术之风气,对后来的洋务思潮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发轫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代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重要社会思潮。比较两者,可以看出:近代经世思潮批判现实,倡言改革,振兴实学,而且关注夷情。洋务思潮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经世思潮,提出了变局观、自强求富观和人才观,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近代经世思潮向洋务思潮的转换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曲折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晚清的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代儒学,承明季之绪而衍变。明中叶后,阳明心学流播,反映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的衰颓。阳明心学的衍变,为王艮的泰州学派。而泰州学派的发展,则出现了反理学的“异端”。但是,阳明心学的末流流于清谈,被诟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甚至被认为明朝覆亡的原因。清初,学风又发生变化。经世之学与考据学抬头,以改变明末空疏无用的学风。而程朱理学也排拒陆王心学,虽无新意,但仍被尊为官方之学。至乾隆年间,考据学兴盛,成为有清一代的显学。于是有程朱与陆王之辩,宋学与汉学之争。庄存与则治公羊学,开常州学派之端,复兴今文经学。然而这些变化,都是在儒学内部发生的,是儒学内部各派之间的消长兴衰,以及各自地位的竞争,不影响儒学的总体地位。使儒学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晚清。本文即试图研讨晚清(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11年辛亥革命)儒学变化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晚清经世思潮兴起于晚清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重要时期,经世思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为民族的生存危机所决定,该思潮具有启蒙性、实用功利性和批判性;在近代中国转型历程中,开创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先河,启动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出中世纪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陶澍的经世思想承前启后,既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世之学的继承,又是中国近代经世政革的先导。陶澍经世思想的直接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家学渊源、明末清初的经世之学、湖湘文化中的经世传统。它不仅对清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全国的影响,而且培育了一代人才,对中国由古代走向近代、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代考据学发展到了乾嘉时期,过于偏重对经典作客现实证的研究,而缺乏对其思想意义的关怀,与清初的经世学风相比,考据学形式下的经学实为一套知识体系而非价值体系.乾嘉学者中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对考据学作了程度不同的自我批判.而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判与这些人基本相类,甚至在学术路向上与汪中、凌廷堪等考据大家也有趋近之处.这反映出,清代中期的考据学自身在发生着某种内在转向,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评与这一"转向"遥相呼应,他的思想是清代考据学思想的"综合"和"会通".  相似文献   

9.
简论洋务思潮孙少艾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股历时三十余年的全国范围的学习西方,谋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潮。它上承鸦片战争时期的经世思潮,下接戊戌维新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仅就洋务思潮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向作一粗浅的论...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果。从湖湘文化演变的过程看,它历经了历史上的三次大融合:南宋时期,理学思潮兴盛.湖湘学派崛起.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近代时期,西学东渐.经世之学的链接,古代湖湘文化转变成近代湖湘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湖湘文化的巨大社会效能充分发挥。从这三次文化大融合足以发现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融汇百家,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在清代能成为诗学大家,得益于自幼及长各方面的综合。在其幼年和少年时代,曾严格而系统地学习过考据学,在诗歌中也多次提到了学习考据学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考据学派对龚自珍世界观和创作思想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其诗歌创作尤其起到了知识储备和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毕竟考据学派的思想基础仍然是封建体制下的儒学,考据学派和龚自珍都未能超越时代和儒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王应麟是南宋时期一位博学贯通、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他在考据学上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长,发扬浙东学派务实的学风,使注释更为科学完整;还搜编散佚的古书,开启补志先河;又敢于大胆质疑前人的失误,小心求证,不妄下结论.清代的考据学派吸收了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并将其补充完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乾嘉学术是清代学术的主体和根基.晚清学术,无论理学、今文学、诸子学,或凡一切学术,其理论根基与治学方法,或立足于考据学的成果,或体现着考据学的精韵.并且,随着晚清国势的危殆,现实的经世诉求必然要对学术思想和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经世思想,目的是要把学问和现实连为一体,仍然是传统的"知行"问题,但是知和行之间的桥梁是义理.义理对"知"具有概括提炼作用,对"行"具有指导引领作用,所以义理在晚清学术中的诉求不断加强.各种学术种类概莫能外,都体现着一种经世的义理性冲动.实际上.晚清不曾存在一种超然独立的学术类型,各种学术之间互相渗透和影响,在对立中求共鸣,在求同中又存异.构成了晚清学术的一大特色.以义理和考据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对晚清学术多元化背后的一致趋势一考据精神与方法的普及和经世精神所推动的义理诉求的加强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乾嘉学术的根基之上,以晚清的汉宋调和趋势为中心,梳理晚清理学、考据学等在义理阐发上的各自旨趣,阐明各种思想殊途同归的最终理想,都为求经世而致用.  相似文献   

14.
泰州学派的经世实践主要包括讲学论道和治理宗族。借讲学论道以经世,其理论依据为古代论道与经世合一的传统以及王艮的明哲保身论。入仕和讲学是明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经世途径。根据明哲保身论,身为天地中心,故而不应危身于仕途,而应将淑世情怀寄托于讲学;身与道合一,安身即是行道,作为安身方式的讲学可以经邦济世。借治理宗族以经世,其理论依据为孔孟以情感论证家庭伦理的思路和《大学》由齐家到平天下的理论链条,齐家应以个体的身与情为基础。这些思想的启蒙价值主要表现为高扬个体意识、提升道德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以御外、强国、改革、进步为主旋律,经历了四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新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征,形成了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潮,并从一个浪潮走向第一个浪潮。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洋务、维新、革命等社会思潮,无不首先作为蕴藏着爱国主题的社会思潮出现。  相似文献   

16.
明嘉靖、万历以来,文学上出现了大规模汇辑当代名臣奏疏和经世“论”、“议”的“经世文”汇编风气,这些作品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出发,收录事关军国民生的奏疏和文章,反映了明代后期文学重当代,追求实用的特点,与晚明实学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嘉道年间经世思潮兴起,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现实,针对社会实际提出变革措施,时风所及,桐城派弟子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经世思想。作为"姚门四杰"之一的刘开受学界关注较少,但其经世思想不仅继承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而且是构成嘉道经世思想的重要一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世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清嘉道年间,沉寂近百年之久的经世思想再度复兴,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促就了当时思想文化界风气的明显转变,为中国社会实现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开创先河。本文主要从经世观念之演变、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三方面论述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有清一代,边疆舆地赋的创作蔚然大观,其代表为《西藏等三边赋》,突出地体现了征实的性质和特点,与此相联系,向来被视为地理著作。其征实性,不但体现在作者的意识上,还体现在赋作的内容上。其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征实性,原因概略有四:一是与清代地理学思潮的兴起有关,二是受当时学术风气尤其是考据学的影响,三是作者本身就是地理学者,四是作者都亲历过边疆地区。而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征实性,贯穿了强烈的边疆意识和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20.
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家,治学领域广博,方法独到,对乾嘉考据学派及近代学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以避讳手段校勘古籍的方法,启示了钱大昕、陈垣、张惟骧等学者,使之在经史考证和辞书编纂方面更有创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