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各种思想的活跃、报刊业的发达使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受时代因素的影响,五四文学在类型、题材和表现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社会时代的特性为杂文的发展创造了优渥的外部条件,而杂文也契合时代精神成为最佳的言说载体;五四精神得以张扬,杂文得以兴盛。五四时期杂文创作数量繁多、形式自由,成为五四时期最为凸显的散文文体。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以降,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革.尤其是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图像与文化、社会、政治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关系。与其说图像是被"创造"出来的,不如说是"制造"出来的,其中的艺术形象并非艺术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有现实社会依据的,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产物。而女性形象作为一种视觉图像也成为了一个反思社会生活的符号代码。女人社会地位的变迁从中国的20世纪到21世纪大致经历了五四时期、解放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这四个阶段。女性作为艺术母题,是艺术家表现个人意识、情感的载体,始终与那个时代人的精神倾向密切相关。无论是"铁姑娘"还是"超女",不可避免地都被贴上了"政治"的标签。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主导力量的政治对艺术无疑具有支配地位,同样,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文化也成为政治变革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的理解,民族精神不是别的,它根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受异民族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民族意识的集中表现。我们要发扬的民族精神,指的是其中的正面的、主流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历史转折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突出。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民族经受着时代的严峻考验。所以,毫不奇怪,从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时期,从东汉末年到三国这一时期,宋元之际、明清之际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精神都有鲜明的表现而显示其时代性。“五四”前后这段时期,我国开始了由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乃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和文学结盟的必然产物。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段有所变化,但其表现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核心内质从未遭到动摇。就文学本性和其表现能力来看,文学无力自足承担反映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重任,本质真实论不能成立。文学是以艺术(审美)形式、形象表现、精神情感三元质相结合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一百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青年学生作为一股新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今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依然激励着全国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青年学生不仅是五四精神的创造者,还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把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要求,它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而高校为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应创新思政课程,强化社会实践,构建校园文化,优化网络环境,让五四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真正的哲学必须把握它的时代性并提出相应的课题.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动力来自历史条件本身,来自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问题,即时代要求.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回答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认识理路和历史论证的视域分析,五四精神包含三个层面,即作为五四精神核心的爱国,作为五四精神目标的进步,以及作为五四精神灵魂的民主和科学。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发扬五四精神,是为了观照现实。历史蕴藏着关于当下、未来的智慧,从而形成"效果的历史"、"作用的历史"的价值取向。这也是"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的张力表现。  相似文献   

9.
周叶凤 《文教资料》2010,(26):90-9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社会繁荣,封建经济发展,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唐代文化.唐镜正是这一个开放时代的产物。本文通过对盛唐那一面面宛如鲜花,充满着永久青春气息的镜子的探究。窥探它所在那个时代折射出的创新精神及其背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唐人边塞诗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昌盛,其中边塞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边塞诗是唐代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边塞诗之所以在唐代以至现当代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提出来研究,关键是在它所表现出来的建功立业的思想和昂扬向上、富有创造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说是时代的产物,它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变化。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型,就是通过社会改革和社会实践不断的体认、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学。  相似文献   

12.
“五四”为新的政治提供了哪些前提? 周展安(以下简称周):二十年前,您在写作《预言与危机》以及《中国的“五四”观》的时候,在写作方法上,一方面是动态的历史分析,另一方面似乎更倾向于一种共时的、结构性的分析方式。而在近来的研究比如《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五四”时代的思想战》等文章当中,似乎是动态的历史分析的意味更浓一些,“五四”是作为一个运动、一个内涵丰富的事件(event)被看待的。不知道我这种理解对不对,或者请您谈一谈您在不同时期的“五四”论述有些怎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政治的选择--试谈样板戏的产生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样板戏是戏曲革命化、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特定社会历史政治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存在有着非常特殊复杂的历史语境,这其中包括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内在逻辑,建国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环境。样板戏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历来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内化和积淀的产物和表现。基本特征:半大陆——半海洋文化;农业——封建文化;血缘——生殖文化;伦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儒道互补”;再生态模式——“儒释道合流”。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五四”文化精神;再生态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表现的基本精神是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五四以来中国一代一代的爱国者们前赴后继,顽强拼搏,都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当代的爱国者仍要发扬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强国的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大转变的历史时期,时间虽不过两年,但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发展既如疾风迅雷,又极错综复杂。争夺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在五四时期已经展开,反映到工人运动上来,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习惯法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习惯法是拉祜族在生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新陈代谢的,是拉祜族的历史及其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它记录着拉祜族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贯注着拉祜族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渗透着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拉祜族人民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集中表现。拉祜族习惯法作为拉祜族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变异性,它随着拉祜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拉祜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深刻反思在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深刻认识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四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五四精神的形成、五四精神的内涵、弘扬五四精神的意义谈点初步的认识。一、五四精神的形成任何一种革命精神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都要具备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五四精神就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1.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为五四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近代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代的文学,反映的是属于它的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它所产生的时代的精神,而一定的时代精神,则是这个时代文学的内涵与灵魂。处于承前启后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也是如此。它反映了封建王朝已被推翻而革命成果被守旧的封建势力篡夺,整个社会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的病态社会以及病态国民的病态生活,代表了“五四”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以及“五四”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前无古人的时代风貌。因此,研究在特殊社会形态的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主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俄国学白银时代的辉煌是由于学流派、学思潮的多元化、学团体的集群化和学创作的个性化而形成的。五四新学运动也应该说是开辟了中国学的另一个时代——白银时代。它与俄国学白银时代在现代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等多个界面上有着极大的趋同性。它与俄白银时代的学一样表现出几大精神特质:现代精神、叛逆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人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