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位学生都有被赏识、被承认的心理需求,包括问题学生。但在实际教育中,家长多赏识孩子的文化学习,老师赏识的眼光多投向精英学生,对学生全体和学生的生活、品德不愿过多关注,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会做人”的教育思想未能得到贯彻,日常教育中出现了大部分后进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破罐子破摔的现象,给班级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对于思想单纯的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是对童趣、天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被训练者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测试者念念有词:“想像你的左手坠一个大铅球,铅球正拉着左手缓缓下降。再想像你的…  相似文献   

2.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  相似文献   

3.
吴朝霞 《教师》2011,(34):9-10
读完著名教育学家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思如泉涌,周老师情文并茂的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分,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让孩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腾空起飞的翅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周弘老师说:“父母都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那么,从你自己身上挖掘出曾经拥有的宝藏,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有欢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师往往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甚至可能是唯一读者,因此,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避免批评取向,多采用欣赏的取向,读学生的作文多加赏识,多加肯定,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有教师曾作过对比,在一次作文中,随机在几个同学的作文本上写一个大大的“棒!”“好!”或画上一个大大的大拇指,或写上:“你的想法跟老师的一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都说“现在老师很喜欢我的…  相似文献   

5.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6.
雷纯生 《湖南教育》2003,(18):42-43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提倡赏识教育,告诫老师不要挖苦、讽刺学生。 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比以往频繁了。然而,某些不当的表扬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一口气读完《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尬的难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做事往往喜欢“矫枉过正”,好像不过“正”就无法实现纠正偏差的目的。就说“师道尊严”吧,说实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四个字,意在要求学生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这自然需要改一改。特别是现在提倡“以生为本”,就要求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实施“赏识”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的规定中,似乎只有表扬、赏识学生,而不能有一点儿批评乃至惩罚学生,这不就是“矫枉过正”吗?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体罚学生的确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惩罚”和“体罚”能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9.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师,就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如同赏识一朵鲜艳的花。让学生在老师赏识的眼光巾茁壮成长,你会拥有一片阳光。  相似文献   

11.
毛章德 《广西教育》2009,(19):28-28
《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说:“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不听话,越来越难教。我们为何不去听听学生的心声?假如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老师的训斥声中,他们还会有自信、还会听话吗?笔者认为老师要善于采用“赏识”的方法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赏识教育”已成为不少家长和教师竞相采纳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赏识教育”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以及老师和家长们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理解,使“赏识教育”日益变形和变味,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现在的孩子都是“二表人才”:喜欢表现,喜欢表扬!而赏识教育的经典例子《一个母亲的三次家长会》,更是让我感慨万干:赏识,竟可以让一个从小顽皮好动、智力平平的孩子,变成出类拔萃的清华学子——赏识如阳光,前路亮堂堂!我暗暗下定决心:赏识孩子吧,冷眼里有牛顿,教鞭下有爱因斯坦,喝斥声中有爱迪生!也许,转个弯,教育就柳暗花明了!  相似文献   

14.
笑掉大牙     
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学生考试时偷看书,被老师发现。老师:“你为什么考试时偷看书?不说出理由,就取消你的考试资格。”学生:“因为古人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不是一个人老师:“看看你的作业,一个人怎么能出这么多错?”学生:“老师的眼力真不一般。这确实不是一个人做的,这是四个人做的——爸爸、妈妈、叔叔和我。”筌帮儿子做作业笑掉大牙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要做到:1.赏识学生、多鼓励学生。“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马太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托尔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教师要用经常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要经常说:“回答得真好。”“你真棒。”…  相似文献   

16.
周弘老师说过:“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我班里有一个“怪”学生,叫刘阳洋.为什么说他怪呢?因为他有怪毛病,只爱看书,不爱写字,而且卫生习惯很不好。经赏随地吐痰,让你看了很恶心。他转入我班时,我曾经恐吓他说:“你要把毛病改掉.如果随地吐痰.我就罚你拿毛巾擦干净。”但是恐吓没有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学生,多给学生赞赏和鼓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神奇的作用。然而,时下在一些地方,赏识教育却走人了另端,成了纯粹的“表扬”教育。课堂上,“你真棒!”“很了不起!”等赞赏性语言漫天飞,教师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辨真伪,随意评价,课堂严重发烧。  相似文献   

18.
霍老师在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她以自己真诚而执着的爱,书写出了八个大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个学生求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期待着每一个学生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本学期,我在转变后进学生的工作中,成功实践了这“八字方针”,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应该把美学原理拓展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唯其如此,才能使英语课更加焕发出独特魅力,起到溢美求知的功效。 一、以美的心境赏识学生。教师亲切感人的教学心境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顺畅的学习心境。当学生能提出问题、表述某种观点时,老师就可以“OK!”加上手势去欣赏他;当学生能流利地回答问题时,老师就“Very good!Congratulation!Hooray!”或用“Victory”辅助手势“V”表示高兴;当学生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述时,老师就用“Right,I agrre I’msatisfied.Good luck.”来表明态度;当学生举棋不定时,老师就以“I hope you can.”或“I believe you are OK.”来激励学生……老师能如此以美的心境赏识自己的学生,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