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先杰  陈淼  陈兰兰  陆凤 《科技通报》2019,35(8):190-196,207
为综合评估电解锰企业锰渣堆存对周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贵州典型电解锰企业锰渣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电解锰渣及其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As、Hg、Cd、Cr、Pb、Zn、Cu、Ni、Mn含量及电解锰渣中锰的形态组成,同时探究了电解锰渣、浸出液及浸出残渣对白菜、小麦和黑麦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锰渣中Hg、Mn平均含量分别为1. 00、26217 mg/kg,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9. 10、33. 02倍,锰主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浸出液中As、Hg、Cd、Cr、Pb、Zn、Cu、Ni均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3. 3—2007)规定阈值,而Mn含量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电解锰渣、浸出液对白菜、小麦及黑麦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影响效果显著,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电解锰渣浸出液进出残渣,部分电解锰企业浸出残渣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新鲜牛粪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最快的一种复合菌系,对该复合菌系特性的研究表明:当温度为42.5℃,PH值为7.2,接种量为20%,B号培养基中培养100h时的滤纸降解率达到75%±3%。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试验从多种培养基中筛选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加酵母膏的组合,加入定量适宜的浸出液对白灵菇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为培育健壮菌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31)
本文以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和不动细胞间Triton-100敏感性的差异为依据,进行一种快速监测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化指标的建立,对鱼生红球藻再BG11和BBM两种培养基中的细胞生长和分化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对于BBM培养基而言,在其中培养八天,雨生红球藻的游动细胞,始终占据非常高的比例,但是在BG11培养基中,早期阶段的不动孢子囊会释放出的游动孢子,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一步转化为不动细胞。根本原因,就是BBM培养基中的游动细胞,会通过孢子囊或者是有丝分裂的模式,进一步使其分裂和增殖的能力得以维持,但是对于BG11培养基而言,这些繁殖形式进一步丧失,主要原因,就是磷浓度相对较低,在培养基之中,保证具备较高的磷含量,可以使雨生红球藻培养中期游动细胞的持续繁殖得到最大化地保持。  相似文献   

5.
根据鸡腿菇的特点,对常用的9中母种培养基上鸡腿菇的生长情况、萌发状况、满管时间、生长速度及均一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其进行筛选优化,获得一种最适合鸡腿菇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刘克斌  李曙轩 《科技通报》1990,6(5):271-275
以茄子子叶和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筛选抗盐突变体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NAA0.8-1.6mg/L+BA0.225 mg/L的培养基上形成了愈伤组织;在添加NAA8.0mg/L的培养基上形成了胚状体;在添加NAA0、0.8 mg/L、NAA1.0mg/L+BA1.0mg/L和BA0.225 mg/L的培养基础上均分化了不定芽。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不同浓度的NaC1处理茄子愈伤组织后,从5kR γ射线照射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了一个抗1.0%NaC1的愈伤组织系,且至今已在含1.0%NaC1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了14个月,在含1.0%NaC1的培养基上直接培养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分别获得1个和3个无根试管苗,其中3个无根苗在添加1.0%NaC1的培养基上已正常生长了5个月。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脯氨酸含量增加,经NaC1处理后,培养体脯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同时Na~+、C1~-含量增加而K~+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小球藻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球藻是单细胞真核藻,细胞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大量关于小球藻的研究工作被报道.本文通过介绍小球藻在食品、饲料、饵料、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说明小球藻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木薯抗叶片早衰的基因工程育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一个抗叶片早衰的基因成功地导入木薯基因组 .将成熟培养 1 5天后的胚状体的子叶切碎 ,与农杆菌LBA44 0 4共培养 3天 ,然后转入器官发生培养基 (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P 1mg/L、IBA 0 .5mg/L)附加 3 0mg/LG41 8进行筛选 .三个星期后出现抗性的愈伤、芽 .将这些抗性芽连同外植体转入茎轴生长培养基促进苗的生长 ,最后转入生根培养基长成植株 .所得抗性株经PCR、Southern分析证实部分植株为转基因株 .  相似文献   

9.
小球藻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坚硬的细胞壁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破碎小球藻细胞壁的效果。结果发现:在1*1010个小球藻细胞/ml的溶液中加入3mg活性单位为20万的纤维素酶,30℃、pH 5.0的环境中反应2小时,小球藻细胞壁的破碎率为68%。该结果为小球藻的破壁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土豆滤液配制Kirk培养基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从定性方面研究其产脂规律。  相似文献   

11.
SMA是沥青码蹄脂碎石(StoneMarrixAsphalt)的缩写,是一种以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粗集料骨架间隙中组成一体所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简称SMA.  相似文献   

12.
在体外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动物细胞培养基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能够对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它是通过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来生产生物产品,或者将动物细胞培养基作为发现和测试新的工具。基于此,主要介绍动物细胞培养基的发展及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嗜酸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对其影响.优化后确定了嗜酸乳杆菌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37℃,培养条件为亨-盖特厌氧培养,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22 h.并且筛选了碳源,氮源及氮源的浓度.基配比为:2%乳清粉(w/v),1.5%牛肉膏(w/v),1.5%蛋白胨(w/v),0.058%硫酸镁(w/v),0.025%硫酸锰(w/v),0.22%乙酸钠(w/v),0.2%磷酸氢二钾(w/v).将该菌在此增菌培养基上培养,在37℃下培养22 h,菌数可达到1.17×1011cfu/mL.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污染是人类普遍关注的社会难题,也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重点环境问题。而利用微藻处理污水不仅能够有效治理水污染,降解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离子,消耗CO2,同时还能收获生物质原料,是治理水污染的理想方案。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sp.)生态分布广泛,易于培养,生长速度快,应用价值高,已经进行了工业化生产或生物技术大型培养,是高效的水污染治理微藻类。本文通过检索、统计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小球藻处理污水的相关专利申请,对该领域专利申请量趋势等进行统计,明晰了该领域的专利技术发展概况,以期为该领域的技术研究、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H条件和接种量对褐环乳牛肝菌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褐环粘盖牛肝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本实验以Pach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液体培养,在缓冲体系(磷酸二氢钾——柠檬酸缓冲液,缓冲液按体积占培养基总体积20%)和非缓冲体系下,比较研究了接种量(分别为1,2,3,4,5块,每块大小为5×5mm^2,选生命力强的菌丝)和pH(分别为2.5,3.5,4.5,5.5,6.5,7.5)对褐环乳牛肝菌(SP9)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环粘盖牛肝菌生长的最适pH为4.5左右,最佳接种量为4块。添加了缓冲液的菌丝生长更旺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丁酸钠对CHO细胞表达EPO的影响。细胞计数、dotblot、唾液酸含量等检测结果表明,丁酸钠能够抑制细胞生长,影响细胞活率,增加EPO表达并且提高唾液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对大蒜花苞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对大蒜种苗生长的影响,并与传统固体培养方式进行了比较,随后对得到的微型鳞茎进行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阶段的大蒜外植体进行60 d的培养,反应器中Ⅱ型(固体培养基培养20 d的花苞)每个容器鳞茎数(942.40个)和增殖系数(23.56)均是I型(新鲜花苞)的1.15倍;Ⅱ型每个容器生物量(8.82 g)和平均鲜重(0.22 g)均是I型的1.1倍.因此,Ⅱ型比I型花苞更适合作为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的外植体.(2)生物反应器培养的外植体每个容器生物量(8.48 g)是固体培养基培养的70.67倍,平均鲜重(0.26 g)是后者的4.33倍,增殖系数(21.22)是后者的4.21倍,每个容器鳞茎数(848.80个)是后者的84.37倍.因此,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培养方式优于固体培养基培养方式.(3)将生物反应器培养得到的微型鳞茎按照直径大小分为①型,4.0~6.0 mm;②型,3.0~4.0 mm;③型,<3.0 mm.直径大小为3.0~4.0 mm的鳞茎,即②型发芽率最高,为68.11%,生根率和存活率分别为57.83%和85.73%,是水培鳞茎的适宜类型.利用育苗盘进行栽培,同样得到直径大小为3.0~4.0 mm的鳞茎表现最佳,其发芽率最高,为60.43%,生根率和存活率分别为58.43%和89.33%,鳞茎苗生长状态最好,是鳞茎栽培的适宜类型.  相似文献   

18.
藏北牧区畜粪燃烧与养分流失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北牧区是典型的高寒缺能、生态脆弱地区,长期以来以畜粪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满足能源消费的同时,畜粪燃烧使得其中的有机质、养分排空,致使室内空气污染和草地物质循环受阻。本研究基于田野调查、实验分析、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了1988-2010年藏北牧区那曲、班戈和尼玛3县的牦牛排粪、牛粪燃用的时空过程,评估了牛粪燃用引起的有机质、养分直接排空流失效应。研究表明区域尺度的牛粪排放量主要取决于牦牛存栏数,那曲县、班戈县和尼玛县年均牦牛排粪量分别为15.1、6.5和4.8万t干物质(d M)。牛粪燃用量主要与乡村人口有关,那曲、班戈和尼玛年均牦牛粪燃用量分别为9.0、4.7和3.6万t d M。藏北牧区的牛粪燃用强度(牛粪燃用量与牛粪排放量之比)为70%,其中那曲县61%、班戈县72.2%、尼玛县76.8%。牛粪燃用后95%以上的有机碳、氮都直接释放到大气中了。那曲、班戈和尼玛年均释放的氮为0.19、0.10、0.08万t。与牛粪还田相比,牦牛粪大量燃烧引起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降低,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未来,应该大力发展替代能源、降低牛粪燃用强度,加大牛粪、粪灰还田力度以优化牛粪利用方式,协调牛粪的燃料和肥料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夏晶  吴晓玲 《内江科技》2009,30(12):24-24,40
本实验对黄芩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分化培养,并探讨了6种分化培养对黄芩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M3(MS+2.0mg/L6-BA+0.2mg/LNAA)配比的培养基为诱导芽的最合适培养基。此外,愈伤组织的分化过程中需要适度的可溶性糖,会促进芽的生成,较高的浓度会抑制芽的产生;几种处理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高的处理分化效果最好;POD和CAT的酶活性在分化程度较高的处理中活性较高,说明抗氧化酶的活性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呈一定的相关性;分化程度高的愈伤组织所含的叶绿素的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20.
苯酚降解菌株FY-6的初步鉴定及苯酚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方序 《科技通报》2009,25(4):441-444
苯酚降解菌株FY-6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对不同温度、pH以及不同苯酚浓度培养基中菌株的生长和苯酚降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Y-6菌株能在无机盐培养基中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并同时对苯甲酸和萘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温度为25~40℃、pH6~9和苯酚浓度400~1400 mg/L范围内,FY-6菌株的生长及苯酚降解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初步认定该菌株能适应较广泛的环境条件,并对苯酚浓度具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