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是扎实深邃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固本扣纲"的教学原则,都遵循课标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根据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写字练字,细致指导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说说、练练、读读、写写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指导,一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面对五年级的学生,于老师从检查预习情况入手,引导学生说文  相似文献   

2.
尹新花 《学周刊C版》2019,(7):118-118
教学艺术性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蒋军晶老师的《祖父的园子》案例详细分析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综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有一年,薛法根老师到我区"课堂节"上《我和祖父的园子》。活动承办学校唯一的五年级班基础薄弱,一名学生在黑板前听写,把"蜓"写成了"蜒",薛老师提示了几遍,全班没一人发现错误。薛老师又让学生归类"蜻蜓、蚱蜢……"属于什么,整个班竟然抽象不出"昆虫"。仅仅听写和初读课文就花费了半节课时间,我们当时十分担心:薛老师教得下去吗?孩子们学得下去吗?薛老师并未按预设的流程教学,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学,学生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他也不吝夸奖。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保护,渐渐地,课堂由开始的"七零八落"变得规整和协调。当课接近尾声时,竟有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此时,薛老师把"惊讶"写在了脸上,并由衷赞叹道:"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啊!"课堂的最美和音由此漾开:师生共同把课始阶段的初读感受"怎么样的园子"提炼、升华为"我怎样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什么?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回答这一问题比较简单的:教师教学的地方就是课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地方就是课堂……但在我看来,课堂应该是一个家园,一个师生共生的快乐家园。这个家园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维护的。这个家园中没有霸权,没有统治,没有屈服,有的是平等、协商、交流和合作,就如《祖父的园子》(萧红著)中的生物,在"祖父的园子"中,尽情享受阳光、雨露和呵护,享受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载体,"真性情语文"从构建生态课堂、生命课堂、生长课堂的"三生"课堂入手,建立富有生命活力的、有创新、有生成的课堂。一、回归本真课堂,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有些教师认为对于高中学生,字词教学已不是重点,但笔者认为,忽略字词教学的语文教学是失误的甚至是失败的教学,语文的本真课堂离不开咬文嚼字,无论课堂进行怎样的变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依然不可忽视。在《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笔者于上课前先检查学生的字词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6.
叶红 《文教资料》2013,(14):49-50
语文教师如何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呢?作者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运用朗读、说话、写话、演练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  相似文献   

7.
《小学青年教师》2007,(6S):0-22
有幸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置身课堂,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老师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我就想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江苏省小学名校名师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研讨活动会上,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再次感受了他让学生实实在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机会聆听了特级教师陈金才执教的《祖父的园子》一课,总体感觉是“新”“实”和“多样”。“新”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他的课堂,语文教学实现“重语文理解”向“重语言运用”的“转身”;“实”体现在课堂设计由“线形”向“板块”转变,每一板块都有非常明确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有幸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置身课堂,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老师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对"语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说“背”     
也许因为这两年,高校、中技语文入学试题都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缘故,所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想办法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这是非常可喜的。可是有人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采用布置学生背《新华字典》或《汉语成语小词典》的办法,要求他们每天背一页字典,记三个成语。这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跟随祖父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对教学工作富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成为“祖父的园子”。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江苏省小学名校名师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研讨活动会"上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再次感受了他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言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吴芳 《天津教育》2011,(6):58-59
前不久,看到《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中写道:"小学语文学科的合格率仅为62.8%,在所有学科中最低,有近30%学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基本合格水平,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足。"这则报道引起了我的警醒: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论周课时数,语文最多;论作业量,语文也不少;论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不会比其他学科逊色;论语文教师课堂上的"卖力",也绝不亚于其他学科教师,还要外加大量的课外阅读等,  相似文献   

16.
唐茜莉 《广西教育》2008,(19):47-49
2008年4月末,在桂林市象山区“名师走进象山”的大型教学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阅读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是一堂设计精巧、充满艺术魅力却又施教无痕、本色质朴的课。在语文的“园子”里,我们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耕作?要让学生收获到什么?这是我以及周围不少老师长期以来颇感困惑的问题。听了薛老师的这节课,我们至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趣事。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表达,将浓烈而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平淡的景物、事件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特征出发,明确语文要素的指向和核心,再围绕该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祖父的园子》所在的单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品读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语言出发,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直抵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该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定篇”,该选文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被搬进来。根据该文的内容及所在的单元位置,蒋军晶老师执教该文时,将其设计为指向“体验”的阅读,确定课文就是教学内容,由此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笔者根据蒋军晶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试从教学特点、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祖父的园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效率离不开教师的备课。备课是实现课堂"轻负高质"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以备课带动教学,从课外延伸到课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语文"常态课",会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制造障碍;有些老师一味追求的"新、潮、怪"的"奇态课",也让学生云里雾里。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备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一、立足文本语言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课堂的精髓在于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要教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