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渔夫的故事》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节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思绪。执教者试图以此童话为范例,让学生初步掌握童话的一般特点。【学习目标】1.读对生字词,读好课文。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学习过程】一、垫场准备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怎么玩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科学童话,感受科学童话的文体特征。2.感受文本如何运用童话的方式让平淡的科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3.领悟阅读科学童话的角度,学习阅读科学童话。【教学过程】一、导言1.亲爱的同学们,在童话故事的丛林中,有这样一类故事,它让科学知识配上童话故事,便变身成了集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2.它和我们平时读的一般童话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拥有知识性,知识是故事的目的,读了能获得  相似文献   

3.
<正>【课时目标】1.通过聊三篇经典,渗透站在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角度,用追问法、关注不同内容、搜集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等方法读出故事丰富的内涵。2.聊聊《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了解安徒生的影响力。3.对阅读的故事进行分类,依据分类逐渐丰富自己对"安徒生"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头脑风暴激趣导入同学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安徒生童话》的部分故事了。安徒生一生创作了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标】1.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2.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3.试着用童话故事的特点编写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学习重难点】了解童话特点,能用多种修辞手法编写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知识链接】童话故事《夏洛的网》。【学法指导】1.从读过的童话故事中,悟出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文中的一切事物都具生命。2.能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恰当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猜读生字,会写“折、扎、抓”。正确区分并运用“漂”与“飘”。2.学习默读,体会默读的好处。通过判断题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图示读懂故事开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松鼠与小熊之间的美好友谊。【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猜读“筝”字,构建童话情境  相似文献   

6.
【教材说明】想象是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基础。日本儿童文学作家矢玉四郎的《晴天有时下猪》充满了超越平凡生活的神奇瑰丽幻想,是孩子喜欢阅读的经典童话。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和同学一起读《晴天有时下猪》里的童话,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通过《晴天有时下猪》的故事激趣导入,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本课借吟颂《七律·长征》,引领学生体会艰苦卓绝的长征,领会毛泽东伟人的风采,感受他凡人的情怀。【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不懂的词语查字典。如:七律、长征、逶迤、磅礴、等闲。2.读长征故事;读毛泽东的故事。3.听歌曲:《长征组歌》、《东方红》、《红太阳大联唱》等。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目标】1.激发阅读期待,了解《晴天有时下猪》的内容,理清故事脉络。2.通过阅读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激活想象力,学做乐于表达的人。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重点、难点】激发阅读期待,了解《晴天有时下猪》的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课时】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读题存疑,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儿童文学词典》中这样描述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教学,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采用童话方式,凸显童话特质,教出"童话味",使课堂"童味"盎然、"童真"勃勃,让儿童获得童话带给他们的审美体验与阅读乐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创造性复述故事。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具体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3.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演、拓展续编等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1《简称歌》。【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正确读好《简称歌》并熟读成诵。2.知道简称分别代表哪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3.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运用简称。【教学重难点】1.通过微课视频学习,能正确读好《简称歌》并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概括课文内容。2.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逐步学习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提问。3.在梳理问题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14.
【自读导言】  1.此文不能仅仅当作感想来读,而应该看作是对社会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的精深论著。  2.体会作者字字珠玑的语言与文学技巧。【自读程序】  1.故事切入法  《伊索寓言》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本文却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写他人之所不能及,别出心裁,写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将《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与此文所引,两相比较,自然就能读出钱文之高妙来了:  ①蝙蝠的故事原题目作《蝙蝠和黄鼠狼》,讲的是“我们遇事也不要一成不变,随机应变往往可以躲过大风险”的道理。  ②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原题作《蚂蚁和蝉》,…  相似文献   

15.
【主题描述】偶然读到当今诗人、散文作家张锐锋的散文《五读》,其中有一篇题为《流血的童话》,作家写道“:我们发现安徒生在讲述一个童话时,最重要的前提是,他降低了自己的高度,敢于弯下腰来和他的接受者处于同一个高度上。他先把自己变成儿童,然后和儿童说话……这样他就可以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小松鼠找花生果》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6课。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有5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一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一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一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一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孟子寄寓其中的思想。【教学方法】迁移法、讨论法、导放法(导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自读《弈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流程】一、说一说1.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预设:从题目“趣”字上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红楼的生活很有趣。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9课。【教学目标】通过故事结构理解童话故事。【设计意图】很多儿童阅读推动者及儿童文学研究者,更愿意将童话当成课外读物,而舍弃过多的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自在地阅读。但是当童话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时,难道就无法进行儿童文学的真实阅读吗?教师就不能将童话上出童话味吗?在思考中,我尝试在探究中行动。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从阅读中学习",也就是在学习阅读的基  相似文献   

20.
童话的美     
正【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去年的树》。2.通过抓住角色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真挚友情、小鸟信守承诺的品质,从而感受到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3.能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美妙的语言以及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抓住角色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真挚友情、小鸟信守承诺的品质,从而感受到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2.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美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