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年6月底7月初,恰是学校招生繁忙时。综观以往情况,家长各显神通,"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然而今年本市招生,萌生了一个新气象——"择校热"开始有所降温!究其原因,乃是教育均衡初显效果、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底,"择校热"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要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为做好相关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谋求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3.
近日,湖北省人大通过《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以法规形式破解“择校热”难题。《条例》规定,在全省推进小班教育,逐步实现按小学35人以下、初中40人以下编班;建立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县级政府应向社会公布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人数;学校应按照招生范围对口接收学生,招生办法和新生名单等信息应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决定今年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达到50%,以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化解择校热难题。同时引导初中生源与师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5.
曹茂甲 《职教通讯》2011,(17):61-66
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在建国初到"文革"的这段时间里我国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实行"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模式;"文革"之后到90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经济体制并存,招生就业制度体现了"双轨制"特点;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双轨制"的招生就业模式逐渐解体,中职学校招生就业面向市场,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招生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周芳子 《西北职教》2007,(10):20-20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学校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使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条块分割、规模偏小、布局失当等弊病突出,导致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出现不饱和状态,从而使招生无序化,"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极大地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如何尽快寻找出路,使职教的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成了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铜川市印台区职业技术学校生源滑坡现象,对中职学校招生状况作些初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为有效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行为,河南省教育厅于2014年2月中旬出台《河南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及治理择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制度,学生按照划定的服务范围报到入学。关键词:招生省辖市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辖区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应严格  相似文献   

8.
宋亮 《教育》2011,(23):18-19
"看看这住的地方,就是学校随便租个地方把我们塞进去。更别提教学质量了,我们的老师都是外面找来的,从哪个学校来的大家都不清楚。"《新京报》的一篇报道揭开了2011年开始至今最大的招生门。多名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学生上诉教育主管部门并向媒体爆料,"这样的招生模式,校方图的就是钱。"  相似文献   

9.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后,中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渐次推行。在不需要"以分择校"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钱择校"的暗箱操作便开始萌芽、发展。一些重点学校开始招收择校生和收取择校费,加之,90年代后期确立了学校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1,(7):16
郑国辉3月2日在《扬子晚报》撰文指出:名校一年一度的"小升初"招生家长的择校热与往常一样正在不断升温,而且今年来得更早、更猛。纵观全国各地的招生办法,赞成和反对的都有。在省市"两会"上尽管有关招生的提案和建议层出不穷,但多年来并未找到更好的能医择校热的"神丹妙药"。  相似文献   

11.
《教师博览》2008,(2):17-17
为继续深化重点高中招生配额生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哈尔滨市在市重点高中招生实行配额生政策的基础上,将从省重点高中统招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用于配额。这是教育部门经过对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深入调研,并结合哈尔滨市实际作出的重大招生政策调整,此举将进一步遏制初中“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均衡。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4所上海知名高中,同时举行提前招生录取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这种已经实施多年的做法,社会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有人认为,"提前录取"不过是多了一个"掐尖"战场,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谈及上海高中"提前录取"的做法,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其与高校自主招生作比照,而实际上它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做法确有诸多相似之处。"提前录取"需要经过学校推荐或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对整合学校资源、遏制"择校热"有很大作用,但因年级跨度特别大,学校管理有一定的难度。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期间,逐步研究探索出"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12,(11):10
如何有效地缓解、削弱择校热从长远来看,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舍此别无他途。多年来,尽管义务教育确定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反对选拔性、竞争性和淘汰性的选拔生源的方式,但由于学校办学差距过大,不仅难以遏制择校热,而且即便是就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教育部:三年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5.92万人,英国超1/4小学无男教师,宁夏:优质高中50%招生指标直接分到初中学校,根治择校热先要消灭“重点校”七成人赞成.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2015,(8):52
<正>中职校招生难题,在安徽华夏旅游学校校长王卫东看来,并不绝对。1999年学校刚创立时,他就开始尝试免费职业教育的办法,吸引一部分家庭贫困但有求学意愿的孩子入学。2002年学校实行与旅游酒店校企合作全程免费:学生第一年在学校上课,第二年在企业实习,第三年回到学校回炉提高。用人单位只需把学生第二年实习的劳动报酬返还给学校,学生不必支付任何学费。目前有60多家知名旅游企业加入这种合作模式。随着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买生源""地方保护"等手段也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抓壮丁式"的招生,根本没  相似文献   

18.
阙明坤 《教育》2013,(11):10
民办教育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一大热点。针对委员提出的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民办教育为中国教育改革作出了积极探索,功不可没,"办一所公办学校的钱,可以用来奖励、扶持10所好的民办学校。"话语一落,立即引来一片热烈掌声,部长的话语之所以"一石激起其千层浪",正是由于道出了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声。200多年前,哈佛大学创立之初招生只有几个学生,没有人相信未来它会成为世界一流的私立大  相似文献   

19.
"择校热"会破坏义务教育的平等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择校热"的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其中,最关键是教师不均衡,教师的发展在不同的校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鉴于此,需要区域内师资队伍的有效流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流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教师多样化流动;建立区域内的"大义务教育"体系,促进区域内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每到暑期,一些学校招生的火热一如天气的炎热。不论是幼升小、小升初,还是初升高,总有一些学校成为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学校的校长们也总会成为各方追逐的焦点。追逐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对学生入学给予"关照"。一方面是班容量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