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非典疫情危机中应运而生,并且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行政问责制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但在实践中,由于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问责制的全面推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这里从对行政问责的内涵开始,对行政正问责制度进行分析,在现实中和实践中寻找单签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上位问责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它伴随着现代责任政府而产生,近些年在我国逐渐起步,从2003年SARS风波到今年的山西黑煤窑事件,行政问责制在树立政府公信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纵观行政问责制这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行政问责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行政问责制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运用,强化了政府官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行政责任意识。本文从行政伦理的视角来探讨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指出目前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存在诸如问责的伦理基础薄弱、问责主体角色冲突、问责制度化和程序化难以深入等问题,提出应从构建常规的问责监督程序、加强行政问责伦理建设和深化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问责等方面来完善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4.
教育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健全对于激励与约束各级政府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行政问责制是教育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的交集。当前我国政府行政问责中对于"教育"关注严重不足,而教育问责中对于"地方政府"关注相对不够,对于地方政府的教育问责成为两种问责体系的交叉薄弱点。改进教育行政问责制需要解决为什么问责、问什么责、谁对谁问责、怎么问责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民作为异体问责的主体,在行政问责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发展完善行政问责制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行政问责中的公民参与不论在制度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公民在行政问责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行政问责制逐渐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本文拟从主体论的角度对行政问责制主体予以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7.
查永军  蔡锋 《江苏高教》2012,(2):27-29,35
我国高校内部已经形成了行政主导的问责制,行政主导的问责制引发了问责主体错位,问责目的难以实现,问责范围有限和程序不公等问题。行政权力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高校内部行政主导问责制的主要原因。把高校当成学术组织来建设,建立和完善师生共同参与问责的机制,建立独立审查和评估机构,以及不断丰富问责的内容和形式等,是建立起以学术为主导的高校内部问责制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亮点。要建立科学、合理、实效、法治的行政问责制,除了制度的构建外,还需要行政问责文化的建设。行政问责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及特征,在构建行政问责机制中的作用逐步彰显,但现阶段行政问责文化建设滞后的现象不容忽视,其缺失有着深刻的原因,建设行政问责文化仍是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制:由来、困惑与出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问责制从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从政府自律角度,着力突出了政府管理中责任与权力一致的原则,是政府探索规范自身行为的有益尝试。行政问责制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举后,成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亮点;但在实际运作中,如果不跟之以制度保证,问责制也有可能被扭曲、变形,以至沦为选择性惩罚以防止责任范围扩大、甚至掩盖更大责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以来,尽管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为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制度制约的传统,使得其还未制度化、程序化及法制化,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与功能。文章从明确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入手,指出其目前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并为其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行政问责制是责任政府的重要实现途径,同时也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非典过后,行政问责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由于问责制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有限,异体问责在问责过程中存在着问责主体不足和缺位的状况,致使问责机制的优势难以发挥。因此,异体问责还有待强化。  相似文献   

12.
问责制度首先用于行政领域,后随民主化等推进,在美国高校管理中被广泛采用,是美国政府及社会监督高校的一项重要手段.问责制在美国高校兴起的原因是教育质量的滑坡、经费的缩减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问责制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制度规范,健全"明确责任-实施问责-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完善问责法规、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行为、健全问责机构,才能朝着长远、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校问责制的不足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问责制起源于公共行政领域,是现代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民主化浪潮的推进,问责制也被逐渐引入教育管理体制中,在美国的高校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当前我国高校问责制存在的不足,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提出改进我国高校问责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行政问责制与政治观念、法律体系、行政机制和公民社会等因素交叉重叠、互为因果,它是由多种相关制度和问责形式联合组成的制度体系。应该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围绕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围绕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过程,建立与人事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相配套的行政问责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院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术语。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对院校研究实践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院校研究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来自高等学校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驱动力。高等学校基于改进院校管理的需要是院校研究得以产生的内在动力,而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注所施加于高等学校的压力,则是推进美国院校研究大规模、制度化开展的根本原因。几十年来,院校研究的功能和领域不断扩展,为美国高等学校改进管理决策、提高办学效益、履行说明责任、赢得外部支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革除高校教师评价中的“五唯”痼疾,破除对评价指标的固恋,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趋。研究借助杰瑞·穆勒对绩效管理“指标陷阱”的深入解读,分析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指标化管理隐藏着“唯指标”的功利化价值陷阱、指标设计片面化的技术陷阱以及人为的投机陷阱。只有通过探寻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才能保障高校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形成良性问责氛围,推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 recent Danish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are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aise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way pedagogical objects and subjects are generated in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of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al reforms promoting accountability, visibility and documentation. It is argued that pedagogy is generated as a sequential and unit-specified way of work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the learning child’, forming a time- and material-optimising approach. Hereby, the nursery teacher, as a daily scientific researcher, comes to serve the nation by an ongoing observational intervention, producing the learning foundation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citizen, and thus the nation as a knowledge society in a globalised world. This is what this article terms the emergence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制度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与行政问责制度在内在理念、实现机制、现实功能方面存在着相似与趋同性.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制度整合,有助于实现政府绩效评估问责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实现两者的协调推进和优势互补.然而,两者在制度层面的整合,面临来自权力上的协调、内容上的整合和法规上的衔接这三个方面的挑战.当前,推进这两者的整合,可从树立整合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实现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两者体系上的衔接,健全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整合的制度保障,逐步开展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整合的改革试点这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问责通过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和公众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网络公共舆论,从而形成一种交往权力,影响并制约政府行政权力来达到问责的目的。网络问责促进了我国行政问责文化和责任行政理念的形成;推动了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进程;壮大了异体问责的力量;拓展了行政问责途径,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