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的行为是让管理者头疼的难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它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有燎原之势.最近读了一篇名为<"封存鞋印"是一种教育智慧>的短文,顿时醒悟.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意图涂鸦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尤其是两到三岁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在墙上、纸上、桌上、地板上尽显绘画天赋。许多成人可能要皱起眉头说:这是什么呀,画得乱七八糟的,一点都不像……其实,我们不能小看宝宝的随手涂鸦,应放手让他们自由涂画,并走进他们涂鸦世界,这样才能了解他们,读懂他们,帮助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怎样让孩子喜欢画画、大胆画画呢?方法一:多开展二○○六年四月号下半月教育导刊玩色游戏,让丰富的色彩通过视角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激发画画的欲望,培养画画的耐性习惯。方法二:设立宝宝涂鸦墙,提供充足的空间让…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活动中,有两种孩子容易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一种是人们常说的"优等生",他们成绩优秀、活泼开朗、特长突出,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出色.另一种是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调皮闹事、不爱学习,时常给老师添麻烦.这两种孩子都与老师接触较多,往往师生关系也比较贴近.但有一种孩子却不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甚至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这就是班里那些沉默不语,乖巧听话的孩子,其中有些孩子可能属于"退缩儿童".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在墙上、地上、手上、衣服上随意挥笔作画.他们有的画是横线、竖线、斜线掺杂在一起、有的画全是螺旋线、有的是很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圆,总之他们的画杂乱无章,要让他们真正画一样东西实在太难了.在大人眼里他们的作品简直是乱七八糟,其实这就是每个幼儿都要经历的涂鸦期.涂鸦是幼儿绘画的起点,是幼儿未来绘画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这个涂鸦期呢?  相似文献   

5.
黄晓军 《陕西教育》2009,(2):104-104
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3岁-4岁儿童绘画处于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绘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儿童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要让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有机会自由涂抹,享受"机能的快乐",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紧,可谓"无空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在英国,孩子从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  相似文献   

7.
孩子越长越大,遇到与孩子同龄的家长,通常彼此张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你家孩子现在在上什么"班"?是啊,在这个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没被家长拎着赶着上过十几种班的,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实际上谁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8.
陈静 《辅导员》2014,(12):44-45
正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一个载体,去年我接新一年级,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根据孩子的上进心强,爱表现,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努力营建"爱学校、爱班级、包容他人、展现自我"的班级文化,并在这种文化建构下开展班级活动。一、在涂鸦中找到自我,展现自我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模仿,教室前的大黑板是孩子眼中的一块"圣地",他们崇拜老师,羡慕老师  相似文献   

9.
涂鸦是婴幼儿的一种本能表现,是一种游戏。虽然这种游戏无实用性,无目的性,但是其中包含了孩子的语言和情感,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会在涂鸦中和孩子对话,帮助孩子把他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话:我最喜欢的就是画画,画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开心.我的愿望是可以永远永远都开心地画画!家长感言:宸宸三岁半的时候,涂鸦敏感期不期而至.他突然开始喜欢拿着笔不停地画画,尽管我们看不懂他画了什么,但是我们尽一切可能提供给他可以随心所欲涂鸦的工具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粗心"几乎是每个学生学习的通病."这孩子就是太粗心,难的全部都做对了,错的都是简单的",诸如此类的诉苦,自我从教以来便不绝于耳.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粗心"就是孩子不认真学习、马虎.一开始我也有此种想法,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涂鸦是孩子们喜爱的艺术活动形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小班幼儿处于幼儿涂鸦发展的最后阶段,对点、线、面已有一定的认识,能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小班幼儿教师应对孩子的涂鸦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不断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通过涂鸦爱上画画.  相似文献   

13.
正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孩子大约到了15个月左右,就自然而然地想画画──在沙地上用手指或铲子画线条,或用泼洒的饮料画线条,都是画画的一种形式。涂色和画画还是孩子表达自己的一种理想方式。给他粉笔、蜡笔和铅笔让他随意去涂。孩子的涂鸦经历几个阶段,如果把他在不同年龄时的涂鸦保留下来的话,你会看出它的变化。 2岁时,你会看到孩子的涂鸦充满活力,把页面涂得满满的。但是从约2岁半起,他开始画“之”字线和线条。到了3岁,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画直线和交叉线,能够模仿画圈,写一些字母,画一张脸或一座简单的房子。他还能够用3只指头握笔,而不…  相似文献   

15.
陈杭 《教育》2012,(19):64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的家庭教育,可谓"无空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寻常的餐桌,成了英国人见缝插针的家教课堂。改变孩子任性、自私的习惯在英国,孩子从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孩子传授进餐的礼仪,如何喝粥、如何吃西餐、如何与客人同桌进餐,先吃哪样菜、后吃哪道菜以及进餐时的穿着,如何与同桌客  相似文献   

16.
最近你只要打开Google的首页,就能看到一张充满童趣的涂鸦,它是Google的新"肚兜",出自深圳的自闭症少年刘冠泽之手。为了给刘冠泽颁奖,Google"肚兜"首席设计师瑞安专程从美国赶来,他认为这个中国孩子的画"非常漂亮"。刘冠泽的这幅作品描绘着几名小朋友坐着巴士去郊游。刘冠泽在作品简介中说:"想和学校的伙伴们一起去郊游,或者去动物园看猴子、大象、老虎。我们是一群残障的孩子,但我们也想要和其他孩子一样,出去玩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孩子的生命都经历过涂鸦。还在呀呀学语的阶段.孩子们就开始笨拙地握笔.在爸爸妈妈给的白纸上.在地下.在墙上.涂写各种各样的线条。涂鸦释放着童年生命最初的表达能量。在那时候.涂鸦替孩子完成了语言的一部分功能,也让孩子在涂写的动作里获得握笔的乐趣.看到自己的动作在纸上产生的神奇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孩子特别是低龄婴幼儿,许多成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孩子的"破坏欲"十分令人头疼,一不留神玩具散了架,本子撕了皮,洁白的墙壁满是涂鸦,如何看待这些现象与行为,由此采取怎样的应对方法与策略,是幼儿园教师包括家长应正确思考并学会合理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范国海 《班主任》2007,(10):35-35
批改作业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作业本封面上的一大片"涂鸦",这让我想起了自己读书时代同样的"嗜好",不禁哑然失笑。可是再仔细一看,差点气晕过去,"XXX之墓",画的居然是  相似文献   

20.
时下经常听到一些人提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愿这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经常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往往并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人,而是关心孩子身后那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为了让家长愿意掏钱,找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是关心你的孩子,关心你的孩子的未来,其实是在意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