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  相似文献   

2.
北京电视台7月8日在《透明度》栏目中所播的“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由是,新闻行业在“新闻报道失实”的词语中,又流行一个“新闻造假”。什么是新闻报道失实,什么又是新闻造假呢?它们究竟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当全国新闻界认真贯彻中宣部等召开的“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精神,大张旗鼓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时候,虚假新闻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传媒上。可见。对付虚假新闻这个顽症,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斩其根,断其源。为此,本刊特辟“制止虚假新闻报道专题讲座”,比较系统地对批判、抵制、防范虚假新闻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引起新闻界同仁更多的关注。共同把新闻打假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5.
真实和诚实     
坚持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反对新闻报道中的虚假现象,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新闻领域里的一个老题目,但是,却也是一个从未过时的题目。这不但是因为虚假报道一直并未绝迹,而且,还因为在新闻报道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形势下,会结合新的情况,变着法的冒出来。它逼着新闻工作者,不论是刚刚踏上这个岗位的新手,还是干了多年的老资格,都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一不小心,说不定假报道会从自己手中溜了出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几乎任何一本新闻教科书,开宗明义都讲这一条。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历来…  相似文献   

6.
6月8日至9日,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新闻媒体、各省区市宣传部门、部分新闻教学和研究单位的上百名代表与会。会议分析了虚假新闻在新时期的严重危害、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交流了各地制止虚假新闻报道的经验。在会上,中宣部还通报了全国虚假新闻案例及查处情况,给新闻界以警示。虚假新闻造成严重危害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在会上作了《坚持真实铲除虚假》的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对虚假新闻的危害、表现、产生原因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他强调,坚持真实始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党的一贯主张,是党的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7.
赵德铭 《今传媒》2005,(2):19-19
按说,新闻报道都应该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然而,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却不乏以假乱真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9.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客观描述事物、报道事实真相,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然而近年来,虚假新闻现象常有发生、屡禁不止,给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新闻媒体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媒体虚假新闻的危害、成因及法律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虚假新闻作为一种公害早已引起新闻界内外的不满和愤慨。虽然,虚假新闻与新闻报道总量相比,数量微乎其微,而且是偶然地分散地出现,但杀伤力颇强,危害甚大。新闻报道一旦失实,直接影响新闻媒体的形象,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虚假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存在,随着网络媒体大量兴起之后,这种现象更是有增未减。笔者在城市省会电视台从事民生新闻编采工作十余年,对虚假新闻更是感触颇深。所谓的虚假新闻,就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界不断出现虚假新闻报道,极大地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层出不穷的虚假新闻报道,如同病变的癌细胞,颇为顽固。对此,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表示,要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重拳打击各类虚假新闻。去年以来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将整治虚假新闻作为教育重点之一。各媒体也纷纷制定措施,拟定规章,反假治虚。顽症还需猛药医,治理虚假新闻重在强根固本,我们要坚持用法规制度保障新闻的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禁不止,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它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虚假新闻的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4.
郭燕 《新闻采编》2006,(6):37-38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真实,观点正确,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总则。新闻报道虚假,就谈不上新闻的可信性、公信力,也就失去了新闻应有的作用,失去了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显然也不会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新闻报道失真,新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园地     
某部加大虚假新闻报道防治力度本刊讯函授学员付若贵报道:8月21日,一场"我谈怎样杜绝虚假新闻报道"的主题讨论在空降兵某部热烈展开。为坚决杜绝虚假新闻报道问题发生,该部严格落实新闻稿件审稿把关力度,制定《失实新闻报道严惩规定》,开通失实报道举  相似文献   

16.
对虚假新闻泛滥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骐  贺福 《新闻传播》2006,(3):20-2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来,这一不争的“生命学”命题却在新闻实践中屡遭践踏,各种虚假新闻依然不时出现在各种传媒上。去年中宣部特召开“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打击虚假新闻的专项治理活动。本刊认为,治理虚假新闻这个顽症,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合,斩其根、断其原。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必须确保新闻真实性,以提高媒体公信力。为此,本刊特邀请新闻界专家、业内人士,就虚假新闻的抵制、防范等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媒体携手把新闻打假工作进行到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2011,(12):38-38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9.
顾培德  凌坚 《传媒观察》2005,(12):34-35
2005年6月上旬,中宣部、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虚假新闻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看待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就无从谈起。坚持真实、铲除虚假,事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事关新闻队伍的形象,事关新闻宣传工作的声誉,事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引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6月10日第一版“重拳出击假新闻维护报道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