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角色是一个动态的角色组合.辅导员在领悟和扮演其角色过程中常会出现角色障碍现象,具体表现为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紧张.做好辅导员角色障碍的调适工作,可以有效消除角色差距,使辅导员较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压力不断增加,角色冲突加剧,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角色的实现。要让辅导员扮演好各种角色,就必须科学地构建辅导员的角色维度,调适不当的角色期望,避免角色模糊与角色发散,减少角色冲突。高校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待遇等手段,实现辅导员的角色认同,使他们能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角色指建立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基础上的职业角色。本文从角色愿景、角色认同两个维度,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角色愿景的构成要素、分类和现实体系;辅导员角色认同的要素、分类和影响因素,明确了两个概念的内涵,对正确理解辅导员角色愿景和角色认同的内涵,进一步分析高校辅导员制度现实困境的表现和成因,以及寻求转变辅导员角色困境、提升辅导员角色积极认同的对策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主要来自学校、学生和辅导员自身。多元化的角色期待易引发角色冲突,令辅导员无所适从,要从学校和辅导员自身来调适和化解这些冲突,走出一条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生公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娱乐的重要阵地,入住学生公寓的高校辅导员应当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心理成长的陪伴者。然而,辅导员的角色内冲突与角色间冲突导致角色扮演转换不力制约着公寓辅导员的角色实践。为此,加强职业素养,形成良好角色认知,明确角色责任,提高角色转换能力,建构师生关系,深化角色实践反思是辅导员加强职业道德素养,调适角色冲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辅导员这一"特殊教师队伍"必将受到比普通专业教师更多的角色冲突困扰,毕业班辅导员面临的角色冲突则更加明显。高校毕业班辅导员的角色转换与调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角色分类原理,实现高校辅导员从规定型角色(教师、管理者)向开放型角色(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转换,不仅可以适度地消解其中的冲突,也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差距与角色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角色意识,正确定位,切实发挥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辅导员自身建设这一层面,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角色差距,并就如何扮演好辅导员角色提出了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现状不容乐观,角色失调现象时常发生,具体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距离以及角色中断.角色失调现状严重影响了辅导员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本文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失调现状进行分析和归因,并就如何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高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所需的辅导员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高校新进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新兴力量,为辅导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就如何促进高校新进辅导员实现角色转换进行研究,并结合笔者工作体会,从新进辅导员的自身特点、新进辅导员的角色困惑和促进新进辅导员角色转换的对策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新进辅导员能够更好地适应角色和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淡化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但并不排斥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和严密性。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节中的有关"社会身份"的表述有不妥的地方,经过分析,以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或者教材再版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正成为当下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教师扩大教学影响力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途径,并相应催生了新型师生关系和新的教学模式等。在社区化的网络社会,"双师型"的教师将获得更多的社会和学校双重职业发展资源,在与学生或社会的"社交"中进行相应角色转换,达到教学利益的更大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越发展,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就越重要。为了展现学院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学生大讲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开展"学生大讲堂"对大学生和学校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正确引导此类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议,以全面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解释记者招待会口译过程中译员显身和隐身的必要性,并通过详细案例,指出在记者招待会的口译过程中译员是即是忠实的"传话筒",也是对话的共建者和协调者。  相似文献   

15.
16.
以自主学习为理念的教学中,教师依然是核心和灵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是设计学习活动,而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的行为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7.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established in Scotland in 1971, in which lay volunteers play a central part,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making decisions about children in need of care and protection as well as those who have committed delinquent acts. Although case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have come increasingly to the attention of children's hearings in recent years, they nevertheless constitute a small fraction of a workload dominated by cases of delinquency and truancy. A recent Scotland-wide study of the hearings system therefore gave only limited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ing of abuse and neglect referrals. As a step towards rectifying this imbalance, a separate enquiry was carried out in 1981, when 43 such hearings were systematically observed and the participating panel members interviewed. Examination of these results indicates a heavy dependence on social workers' recommendations, a reluctance to open up sensitive areas for discussion, even though these may be of central importance, and an apparent lack of curiosity about the arrangements made for children removed from their hom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 genera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nxiety generated by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has prevented panel members from recogniz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ir role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has led them to fall back on an inappropriate model of practice derived from delinquency hearings. An alternative model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8.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从作者的生活视角出发,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儒士和名士,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危机。作者笔下的女性,虽然处在封建社会的末端,但在人物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部分。本文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进而从衬托讽刺和深化主题两方面说明女性形象在《儒林外史》中的作用,并由此思考女性在当时和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认知结构的特点,在意义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在进行"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因素考虑进来,试图探索元认知策略在"先行组织者"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冬桂 《教育导刊》2006,(10):42-43
教师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职前的培养,二是职后的培训。职前的培养如果能够帮助高师学生确立正确的班级教育管理的角色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会使其在今后的教师工作生涯中发展得更为顺利。这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成效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