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美学思想史角度分析英国19世纪美学家约翰·罗斯金对真这一核心美学观念的思考及其对前拉斐尔派艺术的影响。罗斯金以思想之真为宗旨的美学涵摄力量、摹仿、真诚、美、历史关联五个维度;罗斯金立足思想之真为前拉斐尔派艺术辩护;前拉斐尔派先锋文学期刊《萌芽》将罗斯金的真之美学与埃德加·爱伦·坡的唯美诗学融合后对罗斯金美学思想进行新拓展。罗斯金以真为宗旨的美学回应18世纪英国美学家A.A.库珀和德国美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对真的美学思考,通过与前拉斐尔派的双向交流,开启了19世纪中期以来先后以真、美、善为旨趣的英国现代派美学思想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2.
中西美学研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两大美学传统之间是否有共通的概念性基础可供对话?在众多中西美学思想家中,刘勰和F·W·J·谢林是两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虽然生于不同的时代,长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其艺术理论也汲取了不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但是,他们的艺术论却代表了中西两大美学传统的核心思想。通过对两者的艺术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在艺术创造、创作灵感、艺术与自然、神性与艺术、形式和内容、表征和阐释等核心问题上表达了异曲同工、甚至是惊人的相似看法,他们的洞见超越了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的差异,触及了人类审美意识的本源,不仅可以构建两大传统进行对话的共通基础,而且可以展望全球性美学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美学视界”中的数学教育从数学“真善美”相统一的视点出发,深刻剖析数学教育中的“美学空场”现象。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文本中的“美育基因”,寻绎数学符号的“美的历程”,构筑“审美·立关”的教育范式,经由师生“生命·实践”的美学活动,达成数学教育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4.
"美学视界"中的数学教育从数学"真善美"相统一的视点出发,深刻剖析数学教育中的"美学空场"现象。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文本中的"美育基因",寻绎数学符号的"美的历程",构筑"审美·立美"的教育范式,经由师生"生命·实践"的美学活动,达成数学教育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5.
最近购到并拜读了程代熙先生的学术专著《人·社会·文学》,程先生一贯坚持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文艺、美学问题,笔者素来非常敬仰.他在这本专著中阐述的绝大部分观点,笔者也十分赞同.但他关于朱光潜先生前期美学思想的评价问题,却令人难以接受,特写下本文向程先生求教.程先生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对朱先生美学思想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苏珊·朗格是卡西尔的门徒,为著名符号论美学家,其关于符号论美学的研究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对符号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思想之中仍有不当之处,存在片面性。文章以梵高作品《农鞋》为切入点,主要简析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思想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苏珊·朗格是卡西尔的门徒,为著名符号论美学家,其关于符号论美学的研究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对符号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思想之中仍有不当之处,存在片面性。文章以梵高作品《农鞋》为切入点,主要简析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思想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韩松 《华章》2013,(18)
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型美学观念,其中欧美生态美学大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生态审美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称其为当代美学的转型以及改造,使当代美学从以往传统认识论美学向当代存在论美学发展。本文笔者就薇拉·凯瑟小说中所蕴含的地域生态审美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音乐学作为一个学科,从1885年奎多·阿德勒的《音乐学的领域、方法及目标》出版才基本成形。音乐美学的名称,最早出现在舒巴尔特死后出版的《论音乐美学思想》一书。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了真正的音乐美学著作。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本质和规律的基础学科,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它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美学与音乐相加的结果,它的本质特点是音乐的特点和美学思考的相互渗透。本文便从美学的角度,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10.
历经五千年沧桑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伟大而辉煌的篇章。中国文艺史上,文学与音乐最早结缘。诗歌同音乐舞蹈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诗歌的音乐美,是诗歌突出的美学特征;音乐舞蹈不仅要求形象美,而且要创造出诗的意境,要有诗味。把音乐舞蹈作为描写对象的诗出现很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吟咏乐舞的篇章。魏晋以来,随着音乐、舞蹈的发展,乐舞诗创作蔚然成风。下面,我们分别从《诗经·陈风·宛丘》和曹丕的《善哉行》两首诗的分析中,看其乐舞的美学特性及乐舞的发展、变迁。一选自《诗经·陈风·宛丘…  相似文献   

11.
在观察事物时,西方美学主张固定的视角,而中国传统美学则强调视角的不断变换。然而也有例外。在有些西方作家所刻画的人物身上,亦可找到中国美学中"观"的影子。本文分析著名英国作家D·H·劳伦斯在其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塑造的查泰莱夫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指出其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观"所蕴含的俯仰结合、入出统一、物我相照和远近变换的特点。正是得益于这样多元的视角,她才演绎出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H·R·姚斯,其核心是读者中心论。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中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接受美学强调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是通过阅读对之具体化,它强调读者的能力作用,强调读者阅读的创造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  相似文献   

13.
《天净沙·秋思》是元朝散曲中的杰作,脍炙人口,广为传颂。比较其四种英译本有助于理解诗词英译中如何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再现其美学价值。试从翻译美学角度浅析《天净沙·秋思》的四种英译本,以此来探讨古诗词英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象学文论作为20世纪文学理论的重要流派,对文学理论、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波兰哲学家、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美学研究,成为现象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本文拟从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每十年为一个阶段浅谈其接受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坡恐怖小说的创作特色。本文将从美学入手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恐怖之美,指出作者的审美观是继承了伊曼努尔·康德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王芳 《考试周刊》2012,(35):19-20
中国诗歌批评理论中的诗言志、诗言情及意境说,既可解读中国诗歌作品,又可赏析英文诗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简洁的语言风格、质朴的诗歌主题恰好契合了中国诗歌道法自然、诗言情的美学思想。本文运用中国传统诗歌批评理论解读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从中国诗歌美学的角度欣赏西方诗作,从中体会中国诗歌美学框架中英文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浅谈邓肯舞蹈美学思想对现代舞蹈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舞蹈美学的审美特征进行阐述,同时结合了“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的“美即自然”的舞蹈美学思想,论述了现代舞的发展方向,强调了现代舞做为现代艺术与其它各门类的现代艺术一样,在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上均不同于古典艺术。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是西方古典哲学终结、实证主义风起云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一直从属于哲学的美学正在极力跃出哲学的藩蓠,完成从古典向现代的嬗变。与自然科学发展相应,德国的费希纳(G·T·Fechner)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美学之先河;而实证主义也在英法美学园地结出了硕果,其中最早而大的一颗当数丹纳(HIPP0lyt。AdolpheTaine)的美学。一、丹纳的生平与著作丹纳(1823-1893),法国文艺批评家、史学家。他出生于法国阿尔顿(Ardenne。)市一个律师家庭,自幼博闻强记,长于思辩,老师预言他是“为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教授《金黄的大斗笠》时,我从美学角度入手,把学生带入文章创造的美的氛围之中,得到了美的熏染、美的享受。我觉得这样远比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切入强得多,真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大自然的伟大体现———自·然·美·文章一开头描绘了夏天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不仅有它的哲理性、科学性,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它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并揭示出众多的审美规律。《周易》关于天、地、人的关系、阴阳、刚柔之气和拟物制象的思想内涵,生发出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奠定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本文仅解读《周易·坤卦》中所蕴含的阴柔之美、女性之美与生态之美,力求立足于当下,仰面美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