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狭义“教育”概念的内涵 ○广义“德育”即狭义“教育”说的理论根据 ○狭义“教育”:观念的国际比较 ○如今不以狭义“教育”表示广义“德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第一篇为有源头活水来A减负 ,减负———为德育“清场”○初步的结论○“减负”减到“三点半”B“冷冉”其人与“德育阶段连续假说”○我们地方的大教育家○倾盖忘年交C“假说”转化为实践方案第二篇烧好“第一炉灶”○不破不立 ,不塞不流○为德育“正名”○渗透———在水乳交融之中○让“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三篇高架立体交叉桥A投身社会大课堂○“3月5日”启示录○雏鹰展翅飞○细品“汗滴禾下土”B到实践的熔炉里去锤炼○扣紧时代脉搏○手拉手 ,向前走○让血液中流入军人的素质C占领人生的“制高点”○召集———在党的旗帜下○衔…  相似文献   

3.
“3+1”德育改革实验报告○邓振辉武小龙(江西省黎川一中)我们学校1995年3月开始实施的“3+1”德育系列工程研究与实践活动,为江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二级子课题。《江西日报》、《德育报》头版头条,《学习与宣传》、《...  相似文献   

4.
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1.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2.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3.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4.底层,即学校中实际实施的“德育”。  相似文献   

5.
德育亦称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是诸教育的核心,它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过程中起着重要诈用。古代教育家对德育的重要性多有精辟的论述。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有好的品德;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得民心”,这里的“教”指的就是道德教育。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统治阶段无不把德育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德育始终为历代政治家和教育家所重视,把它放在重要地位。那么社会主义时期如何加强德育工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呢?一、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6.
薛宇仁 《农村教育》2007,(12):36-37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中学思想政治课设置的内容是以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涉及哲学、  相似文献   

7.
"德育"之"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把“教学“(“德育类”课程除外)排斥在“德育工作”以外。表明这个《规程》,算不上是“德育规程”。只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规程●从“德育”之“育”的角度看来,有效的“德育”至少应包含教育、训练与感化诸成份●从非理性的“德育”向理性化“德育”的转化。是近代以来“德育”演变的大势所趋。这种”德育”,着眼于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并发展其社会性,力求唤起学生理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张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240+242-240,242
“远山”是学校德育的长远目标.“远山近水”是中职德育的整体行动态势.中职教育地位决定其德育应该是“远山近水”式的教育.中职教育之现状决定其德育必然是“远山近水”式的教育.“远山近水”式的德育具有渐进、折返和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     
○德育评价与品德评价在一些文章及日常运用中,人们往往将“德育评价”与“品德评价”混同使用。其实,这两个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德育评价是指对整个德育活动过程及效果作出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北京一一○中学刘源源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未来的21世纪,对于基础教育来讲,紧迫的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德育上的逆反、智育上的厌...  相似文献   

11.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内容,“道德的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本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受到动机论和效果论道德评价模式的影响,没有把道德教育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把“道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道德的教育”,结果使得“道德教育”往往变成了“不道德的教育”.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道德教育”必须自觉地走向“道德的教育”,克服道德教育中的不道德性.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混同使用,概念不清的现象.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二者之间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概念起源背景上的不同与研究领域、范围上的差异.在承认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存在显著差别,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中,亟待进行“关怀”教育,因为“关怀”不仅体现出医学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实践的要求。本文分三个方面论述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医学教育中“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关怀”教育对于关怀伦理学的借鉴,以及关于“关怀”教育内容和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各自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入手,阐述了"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所凸显的观念更新,以及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变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着重论述了“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两课“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改进“两课“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素质”的论述,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提供“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