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徒劳之美     
<正>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那么一段徒劳的经历。台湾作家九把刀说到他小时候的选择,他并不是想成为一名作家,而是想成为一位漫画家。小学时他痴迷卡通片中的原子小金刚,于是将原子小金刚当做蓝本,画了很多的图画、漫画,用原子小金刚跟怪兽、机器人和恐龙讲话串成故事。同学都非常捧场,课间争相传阅,并且催促九  相似文献   

2.
刘策 《下一代》2014,(4):13
正小金刚五岁以前的小名不叫"小金刚",大伙儿都喊他"豆豆"。自从看过了《变形金刚》的电影,豆豆就把自己的小名改成了"小金刚"。那一年小金刚六岁了,也是他爸爸妈妈离婚的那一年。妈妈说,豆豆,还是别改了吧。豆豆听起来多亲切呀!小金刚昂着头说,我的名字我做主!改定了!小金刚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孩子。严格说来,"任性"与"不懂事"是可以画等号的。作  相似文献   

3.
实际上原子的运动是三维的,1985年朱棣文和他的同事在美国新泽西州荷尔德尔(Holmdet)的贝尔实验室进一步用两两相对、沿三个正交方向的六束激光使原子减速。他们让真空中的一束钠原子先是被迎面而来的激光束阻止,然后把钠原子引入六柬激光的交汇处。这六束激光都比静止钠原子吸收的特征颜色稍微有些红移。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是自然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学者.1905年,26岁的他发表了光电效应、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等几篇论文,这些都是各相关领域的奠基之作.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质能关系成为两弹和原子能利用的基本公式;布朗运动的工作论证了原子的存在.这一年,因此被誉为“爱因斯坦奇迹  相似文献   

5.
尼尔斯·波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因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波尔运用光谱分析米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第一次合理而又富有成效的尝试是在1913年进行的。为了解释原子吸收和发射,他力图把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波尔理论”原子的定态假设和频率法则,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规律。他认为,最简单的氢原子具有确定的、量子化的能级。他假设,电子只有从一个允许能级向另一个较低能级跃迁时才辐射能量,而原子也只能以量子(hv)化的形式吸收能量,这里的hv对应…  相似文献   

6.
超低温原子     
用激光将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它们第一个商业运用。耶鲁大学物理学家马克·A·卡塞维奇认为,用来测量重力的激光原子冷却装置可望在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测量以及军事上得到应用。他正领导着一个由美国海军资助的开发研究小组。他认为,这一基础科学成果很可能将在技术上产生重要影响。曾荣获诺贝尔奖的这项技术是在8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利用激光产生的光子与原子相互作用,使原子的运动减缓,冷却下来。它导致了物理学上的重要进展,包括建立了玻色一爱因斯坦简并,即超冷原子簇共享一个量子态。不过,马里兰州盖…  相似文献   

7.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具有埃及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教授 ,以表彰他使用毫微微秒技术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研究。 1946年生于埃及的泽维尔 ,从19 90年起一直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从事了化学反应分子动态学的研究 ,这是他们创造性地把激光技术应用于化学才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是从微观角度 ,也就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细节。大家知道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的分子被拆开成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或原子团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的…  相似文献   

8.
伯特兰·罗素的史学思想与其逻辑原子主义思想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他在历史领域提出的"历史推动力"与其逻辑原子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罗素在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阐述上,也表现出了对于概率论的借助;同时,他指出历史的价值不在于事实,这符合逻辑原子主义对语言哲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尼尔斯·波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因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波尔运用光谱分析来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第一次合理而又富有成效的尝试是在1913年进行的。为了解释原子吸收和发射,他力图把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波尔理论”原子的定态假设和频率法则,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规律。他认为,最简单的氢原子具有确定的、量子化的能级。他假设,电子只有从一个允许能级向另一个较低能级跃迁时才辐射能量,而原子也只能以量子(h v)化的形式吸收能量,这里的hv…  相似文献   

10.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 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污染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一位是粮食专家,他可以让数以亿计的人们脱离饥饿。  相似文献   

11.
坚持的力量     
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量学家、化学家约翰&#183;道尔顿(1766-1844)就是其中一位,他既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现在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教授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现在大家都知道世上所有物质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微粒所构成。但这一结论并非轻易而得 ,事实上 ,各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此已经探究了 2 0 0 0多年 ,直到今天科学家才可以肯定地说 :物质都是由极小的被称为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所构成。1 80 2年 ,英国一名中学教师丁·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 :原子不可能再分成更小粒子。这一理论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他认为 ,构成物质的原子必须相互结合成分子才能独立存在 ,同种原子相互结合成单质分子 ,不同种原子相互结合成化合物分子。自从用原子———…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技术是指制造尺寸如分子般大小的机械装置的科学 ,这些机器能移动单个原子。其名称出自纳米 (nanom eter)这一长度单位 ,1纳米为 10亿分之一米 ,最早源于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在 195 9年的一次演讲 ,当时他提出用原子操作物质原子的构想。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产制造世界的劳动大军。顾名思义 ,这些机器人的大小为纳米量级。它们用微小的手臂拾起并移动原子 ,靠超微电脑指导自己的行动。纳米机器人基本分为两种 :普通装配工和自我复制工。这些分子大小的机器人安装有手指来操作原子 ,安装有探针来区别不同的原子或分子 ,并输入程序指挥…  相似文献   

15.
右文说作为联系声音研究意义的理论到了清代被戴震发扬光大,他的转语理论以及"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论成为打开"右文说"局限的钥匙,使语源学从零散的原子式研究中走出来,并带动清代训诂学进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6.
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从21岁起就献身科学研究事业,42岁时,发表了著名的"道尔顿原子学说",成为近代原子理论的奠基人。道尔顿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气象学也做出了不少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概念网络(二)概念对比1.分子和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组后成为别种物质的分子。而原子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相似点:它们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相互关系: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新分子,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2. 原子与元素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  相似文献   

18.
每一种新的分子连接性指数的定义,实际上是一种原子点价的新定义,因此原子点价的不断修正和改进,成为目前化学工作者探讨的焦点,故而有必要将不同点价加以比较,了解其存在的缺陷和改进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1)布莱克(J.Black,1728—1799年)英国化学家。1754年,他在加热碳酸镁时,发现了二氧化碳气体;1757年,他首次提出了“熔融”和“蒸发”的概念;1780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氢气球。(2)阿沃加德鲁(A.Avogadro,1776—1856年)意大利化学家。1811年,他发表了《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比例的确定》一文,第一次在化学中引入了“分子”的概  相似文献   

20.
李虎军 《科技文萃》2000,(11):25-26
2000年8月21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17届国际拉曼光谱会议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朱棣文教授应邀作了一场专题演讲,介绍拉曼跃迁在激光冷却和原子干涉仪中的应用.这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演讲中称,他的研究组最近改进了一种激光冷却的方法 ,将铯原子冷却到了290纳开的极低温度,原子密度也得到提高.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激光冷却研究领域获得的又一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