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10年前,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在这场夏令营的较量中,日本孩子占了上风,中国孩子的表现则令国人汗颜,以致事后竟有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当时,不少人写文章反驳。2000年,《夏》文的作者孙云晓又写了一篇题为《千年警世钟———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的文章,写的同样是孩子间的较量,只是地点由内蒙古草原移到了日本的黑姬山。作者是这样描述这次较量的:“假若重提内蒙古草原上的较量,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黑姬山探险却是重量级的生死较量。当然,这较量决不…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说:鲁迅“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友邦惊诧”论》就是一篇勾画“鬼脸”的杰出作品。这篇作品写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间。这一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很快地抢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并把魔爪伸进了热河、平津地区。这一切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在  相似文献   

4.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对诸英语变体的语言、社会、文化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已 成为国际语言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评述了中国英语的基本特点,并对中国英语语音、词汇和语篇等方 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戴季陶在对日本神权思想、日本国民性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判断“日本侵略中国之必然”;面对日本的侵略,戴季陶从日本的军事实力、当时的国际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得出日本必败的结论,进而提出具体的应付之策,即中国自强论。他的中国自强论的背后蕴含了“以信仰动力论为理论指导、以自我保存论为前提、以经济发展论为根本路径”的深层认知框架,从应对中日关系及主义信仰等角度来看,戴季陶的中国自强论及相关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春玲  魏鑫 《现代英语》2023,(18):52-55
鉴于中、西方认知方式存在根本的不同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提出数字中国化语篇认知模式,以中国哲学文化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大数据算法、中国传统像似认知等为介质,以构建数字中国化的语篇认知方式为目标,创建了数字语篇辩证统一和辩证同一地再符号化的认知模型,助力数字中国概念在短视频等数字语篇的叙事和认知模式的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顾长江 《文教资料》2010,(25):98-100
日本作为东方国家,自古积极汲取中国文化,但近代以来又转而学习西方,这使日本文化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构造。因此,日本文化论的研究一直深受各方关注。本文分析了日本在各主要历史时期对于本国文化的认知,并阐述了日本对本国文化定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儒教的权威和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西方思想则大受推崇。在旧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被唾弃,新的价值观念被期待由西方引进之际,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先驱北一辉和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的理论先驱吉野作造均在此时发表了对五四运动的不同看法。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认知问的对比,可以对北一辉中国观的转变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9,(5):67-71
铃木虎雄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奠基人,家学渊源流长,学养深厚,著述既丰赡又独创,擅长清代实证考据学。他首次分别对《文心雕龙》最古本、最善本进行了校勘。贵重旧本、"他校法"和对校是他校勘的显著特色,而存真复原、辨讹谬是他校勘的具体内容。其中,对讹误的校订是他突出的成就。他对《文心雕龙》的校勘,务实守真,奠定了日本乃至世界"龙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与抗战时期。有一位日本人中国通名叫长野朗。他写了许多介绍当时的中国、评论中日之间各种问题的论著。在他的对华观中不乏一些良好的思想要素,但其中日问题观却蕴涵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因素。譬如,在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英美合作、以及中日合作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的偏见与荒谬之处。文中仅就其中的中国抵制日货问题,以长野朗的“反对抵制日货论”为中心议题,来详细分析其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为漫画作品中各类各式的形象所吸引并过目不忘,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漫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夸张”这一表现技巧的娴熟运用,使得漫画作品中的各种形象特征鲜明、个性强烈,直观效果突出,让观者迅速地通过外在感受到角色的内涵,直至深入人心。我国的漫画艺术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想进步就有必要学习他国成熟漫画的很多优点,其中就包括绘画形式方面的夸张技巧。世界上有超过60%的动漫作品出自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日漫画风非常丰富和漂亮,十分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心态,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看着日本漫画成长起来的,熟悉它们并对其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应对日本漫画画面中的夸张技巧做深入分析,以供吸收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称瓷器为“China”,称漆器为“Japan”.即西方人以瓷器称“中国”,以“漆器”称日本.漆器、瓷器同根同源,为何西方人把漆器“送给”了日本,初听之下深为气愤,仔细琢磨之后,发现了问题.中国人对瓷器的喜爱,与日本人对漆器的喜爱是相同的.中国人在生活中多么的喜爱瓷器,日本人在生活中就多么的喜爱漆器.漆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广为使用,漆器的在日本的“生活化”为本文分析的重点.通过对日本漆器“生活化”的探究,指出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其对对中国漆器民族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垂涎,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就已开始,并从未放弃。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日本政府无视中国领土主权,公开抛出"购岛"计划,将中日钓鱼岛问题推向白热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作者半生学术经历的自述。包括“自学”给他带来的“杂”和“正统”,及日后经回炉获得的反叛。他敏感于现代市民性_、乡土性之间的文化失衡,所做京派、海派和都市文学研究.使学术与个人生命经验融合无间了。京海冲突是对现代中国文化和自己的双重认知。虽深感1950年代学人的局限,却很难忘怀前有光亮诱引,后有“过客”声音的催促。  相似文献   

16.
吴天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与沦陷时期著名的导演与剧作家,他改编的《家》曾经是孤岛时期最卖座的话剧之一,也是其代表作。尽管后来湮没无闻,但在当时却得到了十万观众的追捧。后来改编的《红楼梦》也是40年代《红楼梦》话剧黄金期的成果之一。本文以吴天改编的中国小说史上的名著《红楼梦》及《家》为中心,并联系吴天的生平、经历、其他创作等,探讨吴天的话剧成就与创作心态,借此透视上世纪40年代那个充满苦闷、彷徨、灾难的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风貌与生活,并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很多剧作家在今天已经默默无闻,但他们曾经的辉煌点燃了一代人心灵中不灭之光,用仅有的温暖帮助人们度过那些寒冷的冬天。我们不应忘却。  相似文献   

17.
德富苏峰一生多次周游中国,发表过很多关于中国的言论。他对我国东北地区也非常重视,其东北认识在其中国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漫游记》体现了德富苏峰具体、直接、真实的东北认识:视东北为实现其“大日本膨胀”梦想的重要之地、日本享有特殊权益之地、日本统治成绩卓著之地。归纳总结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即他认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是必要、必然,而且是正当合理的。研究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国观,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69 Sixtynine))日本作家村上龙创作的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性格各异的男性。但与几个男性主要人物相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个性却更加鲜明。这反映了作者村上龙对女性持有的一贯态度和对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特点。村上龙的大部分作品,对女性的认识主要来自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并且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的特色都可以从《69 Sixtynine))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9.
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社会对战争罪责的“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社会中的“暧昧”情结,批判了日本国民的劣根性,让日本学界汗颜和警醒。伊藤虎丸评价陶晶孙,说他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上,对战后日本进行的“全方面的思考”,是值得日本学界尊敬和信服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围绕村上春树的作品《去中国的小船》展开,着重从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人与事,来探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进而探究存在于村上内心的“中国”,以及由此显露的游离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村上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