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203,自引:0,他引:203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育是学校课程中有关语言的事情。双语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 ,而是指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 ,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两种语言中有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母语 ,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 (目的语 )。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目的语 ,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目的语 ,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文章还介绍了美国双语教育领域最新的动态和变化 ,说明双语教育正面临着挑战 ,也由此证明 ,在双语课程里过量地使用学生的母语会影响目的语的习得 ,从而降低双语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育是指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体系。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西格思、麦凯:《双语教育概论》)开展双语教育,可发挥两种语言的教学媒介作用,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这种语言使用将有利于学生掌握第二语言,有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另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正如有时外语教学也泛指外语教育一样,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也泛指双语教育。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简单渗透层次,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等,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二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三是双语思维层次…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育是学校课程中有关语言的事情。双语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而是指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两种语言中有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母语,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语言(目的语)。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目的语,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目的语,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双语教学即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通常是指在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一个阶段使用两种教学媒介语。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我国实行的汉英双语教学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范例,是通过在非英语学科教学中,创设英语学习大环境,使学生既可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提高英语水平。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1)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2)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讲授以汉英结合;(3)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6.
双语教学即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通常是指在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一个阶段使用两种教学媒介语。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我国实行的汉英双语教学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范例,是通过在非英语学科教学中,创设英语学习大环境,使学生既可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提高英语水平。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1)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2)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讲授以汉英结合;(3)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并要求用英语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已经到来,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为了使学校教育在坚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加快走向新世纪的步伐,力求把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精华尽可能的融合在一起,信息技术课实行了“计算机双语教学”。双语教育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双语教学实践摸索中我们感到,双语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而是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两种语言中有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母语,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目的语)。在课堂上老师坚持使用目的语,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目的语。抓住这个关键并  相似文献   

8.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和现行双语教育模式及目标设计,指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模式泛化和语言使用问题,认为双语教育的模式应体现双语教育目标,而双语教育的目标设计应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为依据,才能满足不同民族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双语教学中民汉语言的使用应以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能力为依据,以实现双语教育目标为目的,实事求是地实现教学语言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9.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不同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也就是说,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学生的目的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教师都应该使用目的语,但决不能忽视母语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非学历双语教育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双重制约因素,直接影响着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就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以及双语语言和双语学生三对制约因素提出几点求解策略,为消弭双语教学中的现实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了解塔吉克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采用调查测试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600名13~17岁的塔吉克族学生的部分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着重对调查所涉及的塔吉克族13~17岁女生的身体形态的有关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和由这3项指标所派生出的体重/身高、胸围/身高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应该加强塔吉克族女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塔吉克族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语言扭曲现实的实例少有人关注。用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从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强制性、语言的相对稳定性、语言的使用习惯等层面考证了语言扭曲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因素,进而论证了语言扭曲现象与信息处理模式、认知、心理暗示作用等因素的关系。从而更准确、更真实地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促进自身有效学习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在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与普通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寻求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特点和差异,为我们对此类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指导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语文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它既给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塔吉克族是现当代帕米尔地区生活居住的主要居民之一,曾信仰过琐罗亚斯德教、佛教等。从10世纪末至今,中国塔吉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重要支派——伊斯玛仪派。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从中国塔吉克族宗教生活的历史回顾、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滨州学院部分专业公外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表明学生由于受某些模糊理念的影响,在阅读中采用了一些不当的方式;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语篇知识欠缺,运用的阅读策略不恰当等。依据当代阅读教学理论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大学生语文意识缺失,“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文字运用能力受到广泛关注。校报编辑既是文字工作者,又是育人主体,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工作性质决定其在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立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围绕婚俗这一主题,通过婚姻观念、婚礼仪式、过程以及婚姻、家庭、社会等视角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婚姻观念里,塔吉克女性的婚姻观反对独身,存在早婚现象;在婚礼仪式前,塔吉克女性角色在订婚、提亲、定亲和送彩礼中均有所体现;在婚礼过程中,更是通过新郎迎亲、神圣的"尼卡"、哭嫁离娘、揭面纱等仪式反映塔吉克女性的社会身份;在婚姻视角中,塔吉克社会保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和严格的家长制;在家庭视角中,塔吉克女性地位的成因与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经济依附关系和教育弱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塔吉克女性自觉和塔吉克社会自觉是改善塔吉克女性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疆塔吉克族民族学调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是对新疆塔吉克族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的探讨,通过国内外学者关于塔吉克族研究现状的整理,并以民族学调查方法为依据对大同乡和塔吉克阿巴提镇调查对象进行了资料的收集。  相似文献   

20.
“潜声音”不仅包括人际交往中的全部副言语(指和有声语言相伴的语态或单独肢体动作),还包括视觉语言学意义的态势语(哑语),如基本手势序、概念的肢体表达、模式手势与引导句法等等。教育情境中儿童常表现出“潜声音”。儿童的潜声音有时隐含着个体高层次的需要,标志着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初步发展,它与个体内部语言的发展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当然有时儿童的港声音也有缺乏真实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