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红 《辽宁教育》2012,(6):89-90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中对中国教育总体状况的一种概括,言外之意,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却比美国"基础扎实",这种认识在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频频强调向中国学习的趋势下甚至衍生出一种洋洋自得的优越感。毋庸置疑,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不少值得美国同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以此就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在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五、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性 比较中美基础教育.我们深知.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既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有经济发展的支撑.更有制度设计的不同。与美国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应该更具有独特的政治与文化优势。但仔细琢磨.却又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曾对“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的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7日)并引发了关于“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有人说他揭去了中国教育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有人说他击碎了中国教育的一枕黄粱梦;有人认为“我们对基础知识这个概念可能有误解,认为基础知识就是掌握的书本知识有多少,其实基础知识应该包括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办法”;有人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追求快、难、多时,不得不省略或舍弃那些妨…  相似文献   

4.
如果非要说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说各话。我想,这主要是两个大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里相去甚远,亦或完全相反,从而不具在同一平台上的可比性。但是,若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设置.进度.难度和效果,以我在美国生活6年的观察和学习,认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功能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不忙判断,先来个简单推理:既然跟我们比较起来,美国的基础教育更加不足、严重不足,那么美国教育的辉煌成就,基本上就可以说是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了;既然美国仅凭高等教育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那么基础教育这十几年不是简直就可以省略了么?哪里还有什么必要搞好他们的基础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李仁甫 《师道》2004,(2):16-17
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不忙判断,先来个简单推理:既然跟我们比较起来,美国的基础教育更加不足、严重不足,那么美国教育的辉煌成就,基本上就可以说是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了;既然美国仅凭高等教育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那么基础教育这十几年不是简直就可以省略了么?哪里还有什么必要搞好他们的基础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不忙判断,先来个简单推理:既然跟我们比较起来,美国的基础教育更加不足,甚至严重不足,那么美国教育的辉煌成就,基本上就可以说是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了;既然美国仅凭高等教育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那么基础教育这十几年不是简直就可以省略了么?哪里还有什么必要搞好他们的基础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听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总体上比美国好,其佐证之一是中国学生在各种国际性学科竞赛中都能取得比美国学生好的成绩。但,"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至于有了"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说法。对比中美两国的教育,我们需要思量:是什么让美国教育赢在终点。问道:"钱学森之问"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主张向美国学习,但惟独在基础教育领  相似文献   

9.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成了中美教育比较的一种概念性定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教育比美国质量更高。长期以来,这种认识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界自我陶醉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10.
经济、科技实力居于世界一流的美国一直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的比较对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主渠道的美国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教育的参照系。众多的中美基础教育比较中,褒美贬中成了主流。在综述这类言论的基础上,讨论造成中美教育差距和现状的深层文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中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目标形成了清晰的历史演进体系。两国数学能力目标现状在整体范畴和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异,相同的数学能力目标有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不同的是中国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美国有数学关联能力和数学表征能力。中美两国数学能力目标的差异受两国的思维方式、教育体制及目标、教育理念、数学文化及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分析中美两国数学能力目标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对我国数学能力目标制定的反思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美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各具特征,立足社会本位和立足个人本位分别是中美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思维训练和教学效果等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创新教育应学习借鉴美国创新教育的有益经验,以培养出千百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师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现状 说起中美两国的教育,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的教育,“学少悟多”。  相似文献   

14.
时文选萃     
《教育文汇》2004,(1):7-8
丘成桐给中国基础教育泼冷水一拿中美基础教育作比较,我们常常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然而,  相似文献   

15.
由现代知识型的转换而线性地、因果必然地推断基础教育的课程形态是不切实际的。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形态只有在本土的视野中,依托于真实的教育情境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改革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既要反对“素朴实在论”的形而上学倾向,又要警惕“盲目崇尚后现代观点”的教育价值趋向。课堂系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依然是当前能力培养的最为基本的途径,有效整合研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然而,素质教育毕竟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而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及成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处在探索阶段。我们有必要借鉴外国成功的教育经验,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于是,各种报刊杂志都陆续刊登了许多诸如《中美教育比较》、《海外教育》、《美国教育成功的秘诀》等文章,它们的同一层意思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是成功的,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如美国。这类文章看得多了,不免心中疑惑:美国小学教育真的比中国强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然而,素质教育毕竟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而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及成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处在探索阶段。我们有必要借鉴外国成功的教育经验,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于是,各种报刊杂志都陆续刊登了许多诸如《中美教育比较》、《海外教育》、《美国教育成功的秘诀》等文章,它们的同一层意思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是成功的,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如美国。这类文章看得多了,不免心中疑惑:美国小学教育真的比中国强  相似文献   

18.
王婷婷 《湖南教育》2003,(10):12-13
中美艺术教育标准比较 1994年,美国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2001年,为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部制定颁发了《艺术课程标准》(试行稿)。通过对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和中国《艺术课程标准》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中美艺术教育标准有不少共同点。 1.人文主题 两者都是从完善人文素质的高度,全面考察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殊作用后,通过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①必修学科教育的教学,达到艺术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申超 《教育学报》2008,4(4):34-3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和美国同于2001年颁布且至今仍在逐步深入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蕴涵的政策意图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比较发现,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在政策变革的需要、政策的清晰度、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及政策的权力与权威性四个方面存在诸多异同,中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尽可能地提高政策的清晰度、一致性和稳定性,保证政策的权力与权威性,为政策的贯彻和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20.
王超 《考试周刊》2008,(50):189-191
一、教学背景美国的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这句话对科学教育的探究式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