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艺术类考生的逐年增多,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特别是以电脑设计为主的艺术类专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艺术设计教育的需要,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行业需求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当务之急,这个问题也日益得到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自学考试》2014,(1):18-18
正招生目的不同艺术类考生是高等艺术院校或者普通高校为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通过高考招收的艺术考生。艺术特长生是高校为了活跃校园氛围,提升学生艺术素质水平,通过高考招收的有艺术特长的考生。报考专业不同艺术类考生报考的是高等艺术院校或者普通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这些专业主要包括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等五大类专业,属艺术学学科门类,学生本科毕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艺术特长生要报考的是高校普通本科专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开考的高教自考设计艺术类专业有服装艺术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三个专科专业和设计艺术一个本科专业,其中设计艺术本科专业分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方向。设计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要求与其他专业不同,它在考核考生对设计艺术的相关概念、规律、表现技法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考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审美、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法,进行独立构思、设计和创作的能力(或实际应用能力),即技能方面的考核。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对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量的节节攀升,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做好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问题,并对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做了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校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办学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联系电话:13904637226,0451-88067377 网址:zsb.hrbnu.edu.cn E-mail:hsdzsb@vip.sina.com 一、报考条件:凡符合2004年国家规定艺术类考生的报考条件考生均可报名二、专业类别:美术、艺术设计类  相似文献   

6.
高教自考设计艺术类专业包括服装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科专业和设计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一个本科专业。为进一步做好设计艺术类专业的考试工作,结合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及特殊的考试方式,自2003年开始,省考办对高教自考设计艺术类专业进行改革试点,随之该专业的报名、考试等方面发生相应变化。为方便广大考生的报考,现就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及相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需要,不少工科院校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扩大招生的同时给教学方面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实践动手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这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分析当前艺术类实验室的现状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非遗视角下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创新,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教学资源的方式融入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也可以提高高职艺术类课程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在创新发展时,应分析教学创新中的问题,并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优化,同时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此实现非遗资源与课程的融合,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几年来艺术类考生数量的大幅增加,艺术特长生招生门槛也水涨船高,对考生文化课分数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2006年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政策出台,原政策中的高考数学成绩不计人学生文化课总成绩的规定被取消.为了提高艺术类考生的整体素质,自2006年起,数学成绩将在艺术类招生录取时全部计入总成绩.  相似文献   

10.
张静媛  王莉莉 《考试周刊》2011,(22):113-11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目前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形势却相当严峻,主要在于用人单位不仅仅对艺术生专业又相当高的要求,对其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制约,三本院校艺术类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为了有效地提高艺术类学生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本文从英语学习对于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出发,努力探索艺术生畏惧英语学习的原因,就如何有效增强其英语课堂效果的解决策略进行了相关的探求。  相似文献   

11.
林萍 《考试周刊》2014,(31):1-2
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学习基础差,任务重,且备考时间短,学习不连贯。文章深刻研究分析艺术类考生备考的学习特点,从研究考试要求、整合主干知识、合理安排时间、关注学生心理等角度,探索高效的历史复习策略,帮助艺术类考生有效复习,提高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2.
吴磊 《考试周刊》2012,(56):110-110
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现代高校艺术类教学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教学效率,使其更好地提供服务.这是众多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同时,由于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使用计算机作为教学的设计类实验课程的不断扩展和更新也给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管理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做好机房的管理工作也成了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3.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形式有国家极力倡导的创意实践教学中心,帮助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在该基地的学习和锻炼,将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的实践性能力。艺术设计专业是最具竞争性的专业之一,而校内艺术设计创意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让学生在增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艺考"持续火爆,面对艺术类高考高烧不退、竞争激烈的现状,艺术类考生在考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我们以美术类为例对2009年的艺术类考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备考方案。  相似文献   

15.
学校名称: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地址:湖北省咸宁市温泉万年路教院巷六号联系电话:0715—8259788 8043139传真:0715—8259819网址:www.xnec.cnE—mail:xizb-9788@vip.163.com 招生计划学院2004年艺术类招生总计划240人,其中美术装潢设计专业80人、艺术设计专业160人(电脑艺术设计方向80人,广告设计方向80人) 录取规则该院艺术类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文件要求,男女比例不限,录取时不设分数级差,所有进档考生学院将尽可能满足考生的专业第一志愿。  相似文献   

16.
你问我答     
《学子》2009,(5)
问题一:我的孩子是一名高三学生,没参加我省的艺术类专业课统一考试,能否报考美术类的专业? 哈尔滨市考生家长 杨女士 回答:2009年我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美术类、音乐类、编导制作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类、舞蹈编导、舞蹈表演、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全省统一考试已全部结束。除教育部批准的可以自行组织专业考试的院校外,报考其他院校的美术类专业都须参加我省的艺术类专业考试。  相似文献   

17.
《黑河教育》2014,(9):7-7
正本报讯(本报记者)记者日前从市招考办获悉,我市今年高考艺术类考生录取工作揭晓,提前艺术本科录取48人,一批艺术本科录取340人,录取率比上年有大幅提升。另有3名黑河一中考生、1名孙吴一中考生成功跨进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大门,圆了属于艺术类考生的"清华"梦、"北大"梦。据悉,我市今年高考艺术类考生共有731人,其中,美术类考生461人,音  相似文献   

18.
媒体扫描     
设计专业成艺术类专业招生主流 据介绍,在2005年全国高考艺术类专业招生中,大部分参与艺术专业招生的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变化不大,普遍以设计类专业招生为主。设计类专业名称繁多,常见的有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电脑设计等。 另据了解,美术类专业招生计划约占全国艺术类招生计划的2,3,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约  相似文献   

19.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市场需求大并且方向性明确的多类别融合的学科。本文针对我国当前艺术类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大院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环境艺术学科特点及市场对设计师能力要求,试图在教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环境艺术设计实用性创新教学的新途径。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应试教育环境下艺术设计设计学生现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总结出一系列教学及实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艺术设计属于艺术类专业,其生源也都来自于学习美术出身的艺术类学生。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是由于中学时文化课成绩差而走上艺术设计这条路,他们进入到大学的专业学习以后,面对艰深的专业课程和系统的学科体系,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比如: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对本专业的认知等等。从教师来讲,由于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教师无需坐班,所以教师下课离开课堂后,学生难以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