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乾著文介绍长沙出版界“四骑士” 作家萧乾最近在《读书》杂志第九期上撰文,赞扬长沙出版界“四骑士”,记述四套丛书和它们的主编,这就是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杨德豫主编的《诗苑译林》,李全安主编的《散文译丛》,曹先捷主编的《世界著名学府》。  相似文献   

2.
钟叔河先生     
萧乾老人写过一篇文章,题作《长沙出版四骑土》,称钟叔河是长沙出版界四骑士之一,且居首。依此想来,我也就大可不必再写此一篇,何况钟先生高名,也用不着我来佛头淋油和磨光。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对于这位同行前辈,既是本省同乡又为邻省同行的我,对他编辑方面的关注,可能比萧乾先生要具体得多,也要琐碎得多的。不贤识其小,也是古人的遗教。我也就写一些细而微的事吧,也就不管它“画眉深浅入时乎”。我与钟先生最初的认识,时在1984年。那是通信。我冒昧地给他去了一信,很快得到他的回复。复信人很有些客气  相似文献   

3.
1985年,钟叔河先生主编的10卷本《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出版)曾轰动了文化界。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不久,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新的面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向世界丛书》正是符合这一时代要求出版的,为出版界和文化界所称道。与此同时,湖南教育出版社另一套丛书《世界著名学府》正在积极地运作之中。根据丛书主编(兼责任编辑)曹先捷先生回忆,《世界著名学府》丛书的选题构思,发端于邓小平同志1983年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上世纪8…  相似文献   

4.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历时5年精心打磨的典藏之作《周作人散文全集》(14卷本)。该全集由著名出版家、周作人研究专家钟叔河先生完成编校修订。  相似文献   

5.
湖南出版界有两个人物闻名全国,一个是钟叔河,另一个是比钟叔河大三天的朱正。他们是《新湖南报》的同事,也是新闻干部训练班的同学,还是一起被打成“右派”的难友。更难解难分的是,钟叔河研究周作人,而朱正研究鲁迅,他们让周氏兄弟以另一种方式齐聚长沙城。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学名著《尤利西斯》自1922年问世以后,长期没有中译本。1993年底,金陧在台湾出版《尤》的上卷。1994年4月,萧乾与金陧同时在我国大陆翻译出版了《尤》的上卷。1994年10月,萧乾与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1996年,金隄译的全译本也接着上市。  相似文献   

7.
四论何谓编辑(上)──为出版“界说”与刘辰先生商榷刘光裕出版概念与著作概念一样,是界定编辑概念时必须注意的重要相关概念。我在《三论何谓编辑》中曾集中讨论著作概念,本文借与刘辰先生商榷的机会,探讨出版界说。在近年的编辑概念讨论中,出版界说已经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萧乾先生是著名的记者、作家、翻译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他早年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编辑工作,晚年对编辑出版工作仍十分关心,就在他辞世前不久还在医院抱病为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即将出版的书评随笔集《渡涛上的足迹》作序。这是萧乾先生生前最后写的一篇绝笔文章。  相似文献   

9.
萧乾著《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二战期间,萧乾先生先作为香港《大公报》兼职特派员,后为战地记者,曾在欧洲战场逗留了七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收集了作者五十多年来所写的战地报道和回忆文章数十篇,其中包括“回顾与反思”、“现场报道”、“旧地重游”、“跑江湖采访人生”四个部分。一九八五年萧乾先生发表在《北京晚报》副刊的一组《欧战杂忆》(十篇)也被收在书中。  相似文献   

10.
厄运造就的学人──编辑出版家钟叔河小记──摘自《今日名流》1994年第3期原作:蒋子丹听说钟叔河得了“韬奋奖”,还听说此奖为出版行业最高奖,并不在意外之列,以他在这方面的才干与成就,得上这样一个奖,大约是一点不过分。作为《走向世界丛书》的主编,他在文...  相似文献   

11.
风雪叩门人     
193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萧乾照例到阅报栏去看报,忽然在《大公报》上看到了小说《蚕》和自己的名字。小说原是他寄给沈从文先生请予指教的,没想到就这样登出来。看到自己的创作第一次变成铅字,萧乾真是喜出望外。更令人兴奋的事还在后面。几天后,他接到沈先生的信,大意是说: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接下来的星期六下午,萧乾羞怯怯地随沈先生步入总布胡同一间客厅,见到了“最美丽的女主人”林徽音,那间客厅便是名满京城的“小姐的客厅”。从此,萧乾得以出入顶尖的文化沙龙,在那里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诸先生读诗品文,谈古论今,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2.
出版界热心于文化论文集的出版不自1987年始。1984年出版了的冯天瑜先生的《明清文化史散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2月初版),同年由陈崧先生编定的《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初版)等均是80年  相似文献   

13.
老友来谈     
老友来谈钟叔河(著名出版家、编审):有老友来寒舍,照例一面乱谈,一面随意翻书。忽然翻出一册《清代版刻一隅》,是黄裳先生所赠,一页书影配一页说明,别开生面饶有趣味的一本书。老友的谈锋正健,他说:“现在的古籍出版,好像这本书中所介绍的,不见有地方出;不该...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学名著《尤利西斯》自1922年问世以后,长期没有中译本。1993年底,金隄在台湾出版《尤》的上卷。1994年4月,萧乾与金隄同时在我国大陆翻译出版了《尤》的上卷。1994年10月,萧乾与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1996 年,金隄译的全译本也接着上市。  相似文献   

15.
盼望已久的《中国出版百科全书》终于出版了! 这部由著名出版家许力以先生主编的著作,从编写到出版,历时十年,近四百位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参加撰写,二千九百多个条目,一百六十余万字,比《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出版部分的内容,多出了一倍以上.它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有关出版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出版界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出版界老前辈赵家壁先生的《回顾与展望》一书,收辑了他多年来有关出版方面的文章,对于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颇有学习和参考价值。此书已列入我们《编辑丛书》,即将出版。本期发表的《〈回顾与展望〉前言》是他为这部书所撰写的序。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1月 6日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和辽宁出版集团在国家图书馆为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藏书楼》一书举行了出版座谈会。 150万字、共三编的《中国藏书楼》历经 4年磨砺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隆重推出 ,成为图书馆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国家图书馆馆长 ,本书主编任继愈先生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李学勤先生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来新夏先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安平秋先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萧东发先生 ,辽宁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韩锡铎先生 ,《中国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李万健先生等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国…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1月 6日 ,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藏书楼》一书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和辽宁出版集团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了出版座谈会。共 3卷 150万字的《中国藏书楼》,历经 4年磨砺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隆重推出 ,成为图书馆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国家图书馆馆长 ,本书主编任继愈先生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李学勤先生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来新夏先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安平秋先生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萧东发先生 ,辽宁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韩锡铎先生 ,《中国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李万健先生等出席本会并分…  相似文献   

19.
任火先生所著《编辑独语》(下称《独语》)一书出版后,在国内出版界引起了反响,表现之一是2003年首次出版,2005年即再次印刷,这与许多学术性论著"一次亮相,不再登场"的萧条局面相比,可谓欣慰.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的《书评概论》,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孟昭晋教授多年的悉心编撰,如今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当我展示着作者题赠给我这位责任编辑的签名本和萧乾先生多年前签赠我的《书评面面观》(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一种学术的兴废继绝之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