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部分“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中指出:“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正式肯定了劳动力市场,并且把它作为发展市场体系的重点,从而结束了建国以来长达四十余年的争论。肯定劳动力市场,也就肯定了培训市场。因为:劳动力市场需要培训市场的服务;培训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培训市场交换的商品是培训服务,它是劳动力商品的一部分。因此,培训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在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概括谈来,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在劳动力市场建立时发挥主导作用;在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发挥调节作用;在劳动力市场活动中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积累了近4000万劳动力。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每年至少要完成1000万的新增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我国及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投入资源到再就业岗位;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机制。新增就业开始逐年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转机,最终,不仅完成了5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000万人的目标,还超额完成100万人。  相似文献   

4.
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我国全部劳动的比例非常低,但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难。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高等教育的计划经济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章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工资竞争模式和工作竞争模式、工作搜寻理论,分析了工资机制失灵、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政府制定就业和人才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对公众的吸引力却不足。在理性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法的逻辑框架下,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职业教育吸引力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行业、职业和体制分割;同时,就业竞争激烈、文凭贬值,大部分职校生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业、职业和工作单位就业,承受着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导致职业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偏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是: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减少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增加职业教育投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投资收益;转变社会公众观念,理性看待职业教育投资回报;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推进普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警惕“吉芬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中国培训》2002,(5):31-31
“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初期目标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对低层次工种岗位的需求,通过必要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促进失业下岗人员实现临时性就业;中期目标是购买中高层次培训,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多层次工种岗位的需求;长期目标是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培训的社会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长达四十年之久的传统就业制度中,基本上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单一就业格局的突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推出的“三结合”就业方针,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则以国有企业中劳动合同制的推行进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为标志。初步确立后的劳动力市场虽取得一定成就,但其发育并不平衡,并且市场自身的缺陷、市场供求主体的不明晰、工资调节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基础的不充分也在制约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需要借助政府行为,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劳动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为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搭建高效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劳动力动向的研究,劳动保障部于1999年建立了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制度,它是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要载体,以适应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供求模式向市场调节转变的需要而建立的。其目标主要是:为政府制定劳动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为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提供指南;为培训教育鉴定机构提供向导。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的内容、作用及与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导致技工培训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规模与企业提供培训的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经验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大企业数量少,绝大多数是处于非正规市场的小企业;我国适合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企业也很有限,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成为提供培训的唯一主体,政府在技工培训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的市场驱动型培训模式和供给驱动型培训模式都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技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要求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可采取三方面的措施:围绕解决就业难题.努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力资源需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抓好人才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和调节劳动力资源供给;扩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导入市场机制,抓好政策配套,解除体制障碍.全面推进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程建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力市场”这个概念,并提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为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因而也必然要求大力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本文认为,我国市场培育模式既不能采用自然演进型发展模式,也不能采用政府构造型发展模式,而应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生产”三步曲引导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因而也必然要求大力培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本文认为,我国市场培育模式既不能采用自然演进型发展模式,也不能采用政府构造型发展模式,而应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生产”三步曲引导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与企业提供培训的量呈正相关,同时经验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大企业数量少,非正规市场的小企业多;适合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有限等劳动力市场结构特点,决定了目前我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提供培训的惟一主体,政府在技工培训方面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市场驱动型培训模式和供给驱动型的培训模式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技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劳动力市场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数量庞大 ,总体质量较低 ,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和发育滞后 ,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劳动力市场供给过度的特征给我国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控制劳动力供给 ,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把潜在的人力转化为现实的资本 ,延缓新生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点 ,降低青少年劳动力参与率 ,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大市场模式既有其基本的政策涵义,也有其经济内涵,应予以科学的界定。在其宏观调控目标的重构中,应把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和基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任何类型的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这种干预的必要条件是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其充分条件是某些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在我国目前的过渡经济时期,政府干预的原则应是为市场的运行创造条件,弥补市场缺陷,并降低干预成本。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培育市场,为市场创造条件;介入市场,弥补市场缺陷;管理市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力商品范畴王建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再认识,已经在经济学领域引起一系列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并没有完结。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在论述到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市场体系时,出现了“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范畴。既然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让渡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时,仍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劳动力商品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交换,因而必然存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必须实行宏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由此提出新的调控模式应是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择人和个人择业,以达到劳动力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所有劳动者都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途径,实行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就业.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要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就要调研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的供需情况,然后有的放矢设置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强化“内涵式”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根源在哪里?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分别走访了我区劳动力市场、银川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和部分企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银川市劳动力市场做了调查。我们了解到,2006年第三季度银川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从总体状况来看是供需两旺,岗位数大于求职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