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睿  杨宏 《文教资料》2008,(25):61-62
奈达在其翻译理论研究中认为,作为翻译目的的"功能对等(flmctional ecluivalence)"是基于语境的层面,而不是语言系统本身.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引起误译的原因往往不是不理解原文的语言语境,而是对非语言语境忽视.本文基于奈迭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翻译的目的、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为宗旨,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影响翻译效果的语境和文化等因素的考虑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联翻译理论跳出了"不可译论"及"对等原则"的窠臼,从效度与信度、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语境效果与心智努力三方面体现关联。在翻译及其教学中贯彻该理论,即要求译者准确把握译者意图、读者期待、互明语境、认知模式的变量属性,做到准确理解原文,平衡文化缺项,代偿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时至今日,翻译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对等,而更多的是讲究功能上的动态的对等。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性解释翻译活动,说明译者如何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达到最佳关联程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话语分析中的语境理论分析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探讨在教师翻译教学和学生翻译实践中怎样通过语境理论实现词义对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6.
任何企业都希望其品牌译文在目的语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从翻译的角度上说,就是译文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交际功能。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信息及形式的传递而非翻译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它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性,翻译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语境中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从这一点上看,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品牌翻译。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家们认为,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由他通过推理所获得的语境效果的大小来判断。关联与推理努力,语境效果有关。语境效果好,推理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从语境的关联效果来探讨翻译,是指导翻译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入手,提出三种文化信息翻译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境及语域理论对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译者在语篇翻译时,应将翻译视点从语言形式上转移到语篇的交际意义上,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原语的语域特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意识,力求原语和目的语在形式、意义以及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每个公示语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意义很大程度上依靠特定情景语境来传达。公示语的翻译应该追求情景语境的对等,而非形式的对等,而情景语境的对等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情景省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语境是翻译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寻求翻译对等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把握语境以取得能够与原文产生同样效果的译文表达。本文从语义及语体两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分析在对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研究。时至今日,翻译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对等,而更多的是讲究功能上的动态的对等。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性解释翻译活动,说明译者如何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达到最佳关联程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2.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关联理论语境观在翻译研究中存在互补性,这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对于获得译文各个层次上的信息对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语境和语义理论为框架,以一篇小说的英汉翻译为例,探讨了语境如何影响了对原语词义的理解,从而导致翻译中的不同的选词.提出语境对于寻求英汉翻译的对等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理解和表达都依赖于对语境的正确理解。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这一概念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求得最佳关联,正确理解原文本并生成最佳译文是建立在对相关语境的准确把握这一基础之上的。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角度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实现最佳语境关联对翻译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粤 《考试周刊》2009,(5):43-44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语境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翻译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三元明示推理过程,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使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认知上互明,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语境观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语境效果,翻译则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表达。从关联的角度出发,实现等效翻译必须通过关联来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的理论;再从词义确定、情景理解和文化关联三个方面论述语境在实现等效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关联语境对等效翻译的这种解释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7.
诗歌在文体上具有很大特殊性,是翻译的难点所在.只有通过语境分析,我们才能在翻译中实现动态对等.语境包括语言学语境与非语言学语境.追求文学翻译的等效是再现原文审美表象因素的过程.译者的任务就是在中诗英译中灵活运用语境分析以实现中诗英译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8.
卢敏 《考试周刊》2010,(2):43-44
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通过语域表现.由三要素——语场、语旨、语式构成。语境及语域理论对翻译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译者在语篇翻译时,应将翻译视点从语言形式上转移到语篇的交际意义上.充分考虑语篇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恰当地表达出源语的语域特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意识.力求源语和目的语在形式、意义及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9.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20.
张利 《考试周刊》2012,(40):18-19
语境是翻译的基础,语境制约着翻译。语境是语义的决定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文,获得对等翻译的关键。本文围绕语境及其分类展开论述,通过阐述语境和词义的关系及词义理解的重要性,指出语境对词义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