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琦 《高教探索》2002,(4):83-84,72
梅贻琦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梅贻琦的教育思想:办学目的,“全人格教育”与“通才教育”,“大师论”。梅贻琦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一样,都是中西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体。  相似文献   

2.
大学理念在教育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建设一流大学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梅贻琦的“大师论”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他提出要加强教师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整顿师资队伍,重视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吸收和借鉴梅贻琦的“大师论”,对于强化建设一流大学的大学理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广为流传.在主持清华和西南联大校务时,梅贻琦始终将"大师说"教师理念作为其核心的办学战略,尊重教师,多方礼聘优秀师资,实行"教授治校"等民主管理方式,一时有识之士闻风景从,迎来了清华的"黄金时代"和西南联大"战时高等教育的奇迹".反思梅贻琦教师理念及其对教师聘任的影响,对当今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5.
略论梅贻琦的大学办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论述了梅贻琦的大学办学思想,即培养通才的大学理想;以“大师论”为代表的办学方略;“无为而治”、“吾从众”的办学风格。认为梅贻琦的办学思想对目前我国大学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大学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定位;二是办大学,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大学校长要讲究治校之道。  相似文献   

6.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洪成教授撰写的《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书 ,2 0 0 4年 1 2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 ,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一项空白。该书的第一个特色是学术性强。大学校长们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块块丰碑 ,对他们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以及实践业绩的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以清华大学发展历程为背景 ,全面解读了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的生平和事业。清华大学以美国“退款办学”为历史渊源 ,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登上历史舞台 ,几经变革终于成为享誉中…  相似文献   

7.
梅贻琦终身从事于高等教育事业。他在清华学校和清华大学任教和担任校长的三十多年间,为清华大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办学实践中,认识到国民党政府当局提出的教育方针是。目光短浅”的方针。他主张大学实施“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认为大学教育目的归根到底是“在明明德,在新  相似文献   

8.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大师论"是诸多学者研究梅贻琦教师观时关注的核心。其实,大学教师不会都成为大师。从梅贻琦先生原著入手,可以进一步探究梅贻琦教师观的丰富内容与实践效果。梅贻琦教师观是在"良师"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成为"大师"的。"良师——大师——密切师生关系交往",三点贯通,形成了梅贻琦先生系统、完备的教师观。  相似文献   

9.
梅贻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期,清华大学人才辈出。其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也为后人所称道。对梅贻琦先生教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缓解"钱学森之问"所带来的焦虑。这其中的通才教育、大师论和"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在于:以通才教育培育学生,以大师论加快办学模式创新,以"教授治校"启迪高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共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梅贻琦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的领导工作,被视为清华的终身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思想自由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民主管理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勤俭办学的优良作风。这些对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梅贻琦为清华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优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居于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在掌理清华大学校政过程中形成的大学思想观念、方法和办学实践,如民主治校的思想、勤俭办学之风等,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清华、浙大为例,结合梅贻琦、竺可桢的办学实践,分析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大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教育理念紧密相关,其中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名校长的教育理念对近代及当代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名校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为例,分析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的教育理念及办学实践,以期对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在“二战”结束时与我国一样,都是在落后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但韩国分别用20年和15年的时间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多元化的办学体制、“教育先行”的办学理念和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通识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1949年间的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与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及他们主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丰碑,他们所坚持的通识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大学在办学理念和实践运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下)洪德铭三、依靠教师,民主治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多次表示,只有依靠教师,民主办学,才能继承发扬3校的优良传统和风格,才能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面对高等教育由量的扩大走向质的提升,教师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教育向综合化、一体化、专业化转型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及时调整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规划,2007年初确立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创新发展”的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以“县域办学”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已在我国部分县域经济发达的省份展开,这是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新探索。本文统计了浙江、江苏两省高等教育“县域办学”的现状,分析了高等教育“县域办学”的特征、背景与动因,并就完善高等教育“县域办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梅贻琦与赫钦斯是20世纪前半期的著名教育家,也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几乎同时倡导并实践着“通才教育”的大学理念,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对梅贻琦与赫钦斯大学理念的异同、源流及其影响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