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高永平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语感能力,就是要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器官,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整体把握。可以说,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为此,《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整体把握。可以说,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主要是指阅读课文时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从表面看,语感的对象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它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显然,语感的对象实际上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和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新课标把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那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6.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7.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张建国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主要是指阅读课文时,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从表面上看,语感的对象是语言文字,但在它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显然,语感的对象实际上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和意。语感较强的人,就可以透过语言...  相似文献   

8.
任燕 《考试周刊》2009,(5):103-10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感知和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也是语言学习中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语感强的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理解透彻、表达得体,交际中显出较高的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9.
正语感是学生语言文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快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感对于提高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有很大的帮助。语感提升需要学生通过体会、探究、展示等方法层层递进地提高语感的感悟层次,对语言文字产生更为直观的体会,以便精准地理解文本。一、结合情境,体会角色情感结合语境体会文章内容的方式能增添语文学习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整体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等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他们都把训练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多少年来,不少语文教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感...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怎样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呢?多少年来。广大的教师都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但总体看,在小学生中仍普遍存在着语感迟钝,对语言文字意会能力低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指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
吕红芳 《湖北教育》2004,(23):55-55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整体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过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生语感主要应在朗读、想象、品析和情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16.
何谓语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语感是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对特殊语言环境中具体词语的意味、旨趣的分辨和领会能力。对广大的中学生来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7.
何谓“语感”?我想:语文教材是文章,文章是由语言文字缀成的,语言文字是信息传递、接收、转换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为“例子”,通过阅读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这里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在大脑思维作用下,对阅读客体(文章)中的语言信息做具体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想象等的认识过程。因此,语感应指语言文字实施者在与语言信息材料交织中,对语言本质意义的感性直觉的认识。这种认识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故称语感能力。 阅读教学要突出语感训练,因为“各种语言运用中的问题总是凭语感来解决的。”(章熊《语文学习》1991年7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从阅读方面看,有语音感,包括听的语音辨识,说的  相似文献   

18.
汪燕 《甘肃教育》2007,(6X):22-22
何谓语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说.语感是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对特殊语言环境中具体词语的意味、旨趣的分辨和领会能力。对广大的中学生来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李宝发所谓语感指的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操作者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是朗读。因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新课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集中体现在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即语感上。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丰富的、敏锐的感悟能力。语感包括口头语感和书面语感,这里主要谈教学中的书面语感训练。语感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和阅读获得,但教师不好调控和掌握。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逐步地培养训练学生语感,有了语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自然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