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直是每个语文教师执着的追求目标.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许多创新之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重要的是要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追寻“简约”的和谐. 当前有些语文教学看似热闹,讨论、唱歌、跳舞样样都被搬到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好像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但学生并没有从中真正学到什么,更不要说学习效果如何好了.造成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于课堂上过于热闹、浮躁.纵观名家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常态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语文本色课堂,他们追求的是“简约”的和谐,追求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2.
<正>黄厚江老师曾出版了一本名为《语文的原点》的教学丛书,其中的观点深深地影响着我。本色语文是语文的王道,模糊教学是语文的先机。所谓本色语文,就是让语文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让语文成为语言、文字的学科,让语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谓的模糊教学,就是没有定式、没有标准的一种灵活、宽泛的教学。为了实现本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少些功利性,多些实用性在社会功利性的影响下,原本本色的学校教育也  相似文献   

3.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4.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不能光“肥人田”而“荒己园”,也应“删繁就简三秋树”。尽可能的把于目标不益或虽有益或效果不明显的东西去掉。也即是把“根”留住,回归语文的本色。一、回归语文的本色:落实语文的本体。关于语文本质内涵的理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叶老的“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也即“话”和“文”的合指。“语文”一词其实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和“语言运用”的结果。那么按照“语言”和“…  相似文献   

5.
本色语文,即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抓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语文固有的“颜色”、“味道”,走一条简约的语文教学之路。本色语文是简约的,但是它充盈着教师的智慧,溢满了教师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应是灵动生成的,给予的是学生精神的愉悦,乃至生命的拔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日,杨再隋教授对“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鲜明地提出“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的重要命题,让大家眼睛一亮,有恍然大悟之感。这一命题对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持续的指导作用。语文本色应当坚持。但是,问题的讨论似乎还应再深一步。比如,语文本色的深刻意蕴和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比如,语文本色纠正语文教学中的错位、越位,还有没有一个上位的问题,即什么才是语文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问题,等等。语文教学应有更高的追求,否则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难以实现和达到。语文本色有再追问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黄厚江提出的“本色语文”强调“语文本原”“语文本真”和“语文本位”.其中,“语文本原”是目标和任务;“语文本真”是规律和途径;“语文本位”是方法和效果.“本色语文”揭示的语文教学最本质的规律是:追求实实在在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追求智慧而充实的课堂对话;追求朴素的语文课堂教学常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又怎么啦?该怎样上好语文课?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不断花样翻新,重形式、重表演,追求表面的热闹;加上一些媒体的炒作,使一线教师越来越困惑了,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为全面深入理解、实践新课标的先进理念,澄清教师们的一些模糊认识,本期我们特意把目光投向“语文本色”,探讨语文教学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使语文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服务。以后,我们将陆续推出“有效训练”“、文本开发”“、以读代讲”“、个性阅读”“、复习考试”“、生活作文”“、口语交际”等系列专题。敬请关注,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1.
近日,杨再隋教授对“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鲜明地提出“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的重要命题,让大家眼睛一亮,有恍然大悟之感。这一命题对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持续的指导作用。语文本色应当坚持。但是,问题的讨论似乎还应再深一步。比如,语文本色的深刻意蕴和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比如,语文本色纠正语文教学中的错位、越位,还有没有一个上位的问题,即什么才是语文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问题,等等。语文教学应有更高的追求,否则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难以实现和达到。语文本色有再追问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沐春风,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可喜可贺.但在悉心地洞察和冷静地思考之后,也隐约感到似乎有“不祥之兆”,如教学中过于强调“新”,过于追求“前卫”,过于时兴“否定”,而置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于不顾,课堂上已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我们心痛地发现有些语文课已经偏离了语文自身的轨道,变得越来越不像语文了.因此,处在“浪尖”上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有必要作些反思,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让迷失自我的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3.
蒋静雅 《中国教师》2006,(11):37-38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在历经“千万次的问”后,答案日渐清晰——教师应追寻的是本色语文,学生需要的是绿意课堂。本色语文,绿意课堂应该展现的是如下四种生命样态:一、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教学的追求和目标决定着教师的心态和行为。教学形式的新潮别致,教学手段的时尚花哨,学习氛围的纷繁热闹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应该怀着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的心态,时时追问: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得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发展了没有?我们切勿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撰写的《呼唤本色语文》,我认真拜读,反复琢磨,并深为教授痛心疾首的“呼唤”精神而难于静心!4年前我在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曾聆听过杨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那时他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是总结:讲的太多、问的过碎、统的太死、管的太紧;历时4年的课程改革,今天,杨教授再次总结语文教学的问题时,概括为:一虚、二闹、三杂、四偏,概而言之,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语文教学为何失去了本色?原因何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相似文献   

15.
“本色语丈”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摈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颜色”和“味道”。“本色”是针对“彩色”而言的。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如五颜六色的教育内容、花里胡哨的教育形式、华而不实的教育泡沫等。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要知道“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挖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因素,并将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审美境界的追求等作为本色,才能使语文教育永葆青春,并进而获得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力争回归“本色语文”,即既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又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还要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16.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笔者惊喜地发现,不少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同时也不乏忽视“语文”本色、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文艺表演”、“绘画比赛”以及其他学科活动的现象,其中的“语文味”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花絮、点缀而已。细思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究竟该如何体现?确实是横亘在我们这些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操之过慎,会“唯语文”;操之过松,会出现“泛语文”甚至非语文。在此,笔者想借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浅薄的看法。一、以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实施给了语文课堂全新的模式,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虚”、“闹”、“杂”等现象,使语文课失去了本来面目,把简单的知识变得复杂化了.因此,要还原语文本色,要简单学、平淡教、扎实讲,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本色语文     
我是钱梦龙和于漪两位尊师的忠实的追随者,在本课的设计上也是力图体现些许他们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的色彩,必须要立足并扣住文本,同时也要注意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教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回归本色。还要使学生在阅读、听说等语文实践中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让语言学习和人文精神不着痕迹地自然融合。“因文悟道,因道悟文”,从而实现文道统一。对话过程中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是“一言堂堂主”,我是“发言首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而“首席”的职责就是:营造对话氛围——使对话…  相似文献   

19.
编辑推荐辞;新课改给当今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繁华、活跃的背后,“形式主义”的东西也普遍存在,课堂热闹了,文本冷落了;谈论多了,读书少了;表演多了,训练少了……语文教学抹去了“语文”本色。其实说到底,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教学就是扎实、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本色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本色课堂中不仅能够营造更好的教学气氛,也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多收获。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语文本色课堂导学研究。一、彰显师生的生命本色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出本色课堂,首先需要彰显师生的生命本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当是平等的,这一点必须在课堂中得以体现。首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当平等对话,学生们可以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或者疑问,当然,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或视角提出质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