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开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人性学说层出不穷。孟子的“性善”论一直被奉为儒家人性论的正统思想。荀子对“性善”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历史上对荀子“性恶”论的评价,向来是毁誉参半,争议很大。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深刻反思的今天,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把握荀子的“性恶”论。  相似文献   

2.
《荀子·性恶》所引三处“孟子曰”,应出自《孟子》外书,反映的是孟子后学“性善修习论”、“性善完成论”的思想,与孟子“性善扩充论”有一定的差别。《性恶》乃针对《孟子》外书之《性善》篇而发,围绕《性恶》所引“孟子曰”的种种分歧和争论,均可由此得到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性善”与“性恶”这一人性理论的根本不同是孟子与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差异。由此出发,在德育方法上,孟子侧重自我教育,强调由内而立;荀子则侧重外在教化,强调由外而求。孟荀在人性理论基础和德育方法上的差异也直接的表现在德育目标的不同上。  相似文献   

4.
孟子性善说的阐发及其道德教化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性善说是对人性的探讨,更是对人的自身价值、人格、道德以及人的精神境界的探讨。透过孟子性善说的理论体系,可以看出其蕴藏的人格道德教化涵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主流是“性善”论,对孟子“性善”论,前贤多从先验、天赋的维度来理解。但此类论证有一致命缺陷,是“一种推论”而非实际内容。随着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先秦儒家心性思想的另一重要范畴“情”受到关注。“情”是中国哲学、先秦儒家重要范畴之一,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性”就必须把“情”作为基点。孟子是从情感的维度来看待人之本然,作为人之本然的“情”为善,率“情”而发,扩而充之,则“性”为善。“性善”之“性”由“情”所构,由“情”所生,这正是理解孟子“性善”论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性善”论一向被作为地主阶级的唯心主义先验人性论而加以批判和否定,导致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对此再不敢问津。当然,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唯物的。但是孟子的“性善”论作为他对于人类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时期人的本质的认识有无正确之处?这种认识对于人的本质的深化发展与人对自身本质认识也随之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过程有无贡献?在地主阶级和唯心主义的先验道德论的形式中,是否包含有合理的内核?这方面的系统论述不多,由此也影响到对孟子思想的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因此,把孟子的“性善”论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从人的本质的深化发展与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也随之发展的人类认识过程,从哲学史的角度认识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对于正确地评价孟子思想,了解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正利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10-12,15
孟子对“性”和“人性”有着严格的区分。“性”指人的生理欲求,被视为导致恶的根源;“人性”则是仁义礼智等良好道德的发端,被看成使人为善的内在根据。孟子主张的只是“人性善”,而非“性善”。基于这一认识,他提出了“扩充善端(人性)”和“抑制恶源(性)”的道德修养原则,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搞清孟子思想中“性”和“人性”的概念及二者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孟子一些重要论述的涵义及其在研究、探索人性和伦理道德问题方面的思想特色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的人性论是孟子,荀子人性论之二化生出的新一,也是三;三不同于孟子的人性论,亦不同于荀子的人性论,三是悖立整合的新的人性论.董仲舒以阴阳之天道论人性,表现了其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其人性论的基本内容:人性有善有恶,善主恶从,即性未全善;性善是质,质朴而未觉醒,具有为善的可能性,而没有表现为现实性,即性未善.人性之善主恶从,故人性基本上是值得信赖的, "天地之性人为贵",仁义礼智信在人性上获得了根据.人性中有恶,且性善是质,充分肯定了后天之道德教化与礼义制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在继承前代思想的基础上,将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加以调和,认为人性中包含了“善质”、“恶质”两种因素,并将情感因素归入“恶质”的范畴,进而提出以“王教”来完善人性的方法。本文对这一人性观作出了自己的评判。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内涵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名词标签批判型、分析辩驳推崇型、“假说”釜底抽薪型;性质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性本善”说、“向善”说、“本善”“向善”调和说、“人性善”说、“性可善”说、“孟子本不主张性善”说。新时期对孟子心性论的性质的判定由负面转为正面。对其内涵的探讨仍存在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实际简要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处理好的四大关系,力争为高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天泉证道”所提出的“四句教”是王阳明的立教宗旨,“四句教”本身包含两种诠释向度,王阳明的两位高足钱德洪和王畿围绕着“四句教”展开了争论并分别从中诠释出相反的“四有”和“四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办好河南开放大学,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与四个特征决定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必要性。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大学,需要中层干部做到"四个正确对待",练就"四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办好河南开放大学,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与四个特征决定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必要性。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大学,需要中层干部做到"四个正确对待",练就"四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四层、四阶”全方位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将就业指导服务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将大学四年分为不同时期的四阶指导,并对指导程序设定、人员的培训、指导内容和方式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记载中,史臣所关注和强调的文人与今天文学史所肯定的作家有同有不同。一些经典作家如谢灵运及梁代文人集团取得的文学成就,四史的描述与今天文学史的认同都保持了一致性。然而还有一些在四史的记载中声誉很高、文名甚盛的文人,在今天的文学史中已难觅影踪。这一现象说明历史人物的文学定位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史臣的记载和评定在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经典化方面负有重要的导向和评判作用。  相似文献   

17.
N,N,N,N-四丁基-B,B,B,B-四苯基-硼酸铵是一种有机离子化合物,熔点224-226℃,在300℃以内能稳定存在。本文报导了它的合成,产率为97.2%。通过红外和X-射线测定,确认了产物的结构。本合成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生产。预期该化合物在活泼金属电解和作为250-300℃范围内的反应溶剂将有很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开放运动的流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开始兴起,并逐渐引起教育界学者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和思考。为了更明确理解"慕课"是什么、能做什么、改变了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中追问"慕课"的存在,从其发展过程中探寻"慕课"的本质,重点探讨了"慕课"的本质就是在线教育,其核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四要素。在此基础上,从"四因说"视角阐述"慕课"形成的原因以及从技术负荷教育的预测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调节机制的"四机制"系统论述"慕课"的价值问题,从而深入地探讨了"慕课"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根据工科专业复合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设计构建了“四模块、四层次”的网状工科实践教学新体系,同时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保障机制。实践证明,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较全面、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自觉是随着文学的发展与兴盛,从文学群体、文学创作、文学风格、文学批评等方面渗透出的一种成熟表现。在观照古人的文学创作活动时,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可忽视,就是正史史臣对文学现象的反映和对个别作家乃至一代文风的记述与评价。在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中,史臣记述南朝文学的各种兴盛表现时,意见详细而具体,评价亦趋全面而完备。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一个显著的成熟化、明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