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3):116-119
柳承敏在发斜线侧旋短球的动作与其发侧下旋短球的动作极为相似,这两个发球配套使用可以扰乱对方的判断,为自己的进攻创造良好的机会。高水平运动员在发侧旋短球的时候有很多技巧,如果发球的旋转为纯侧旋,那么球的弧线侧拐会更为强烈,因此对方比较容易判断出旋转,往往会直接采取台内进攻。柳承敏的侧旋短球会稍稍带有一些下旋,这样对方如果搓接,则很容易冒高;如果对方发力挑打,则很容失误。因此,看似简单的发球,其实暗藏玄机。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2,(2):104-105
1、发球后利用正手抢冲的套路在比赛中用得比较多。如果准备好使用这个套路,那发球一般要发转一点而且短一点的下旋或者侧下旋,这样对方搓过来更方便自己进攻。  相似文献   

3.
李晋  赵军 《乒乓世界》2007,(10):92-93
王皓的身体协调性十分出色,他之所以能够全方位地进攻,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步法也十分灵活。只有把身体移动到最佳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射的技术。进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来球的最高点或上升期击球,而是要根据当时的站位,找到最合理的击球点。组图中,王皓正手发侧下旋"钩子球"(1-5),这种发球在触球时,由于拍形内收(图4),使对方不容易判断发球的旋转。王皓  相似文献   

4.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4):72-73
发球抢攻是前三板技术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得分手段。发球的质量直接影响上手的质量。高水平选手在发球前就制定好了后续套路,使第一板的进攻具备最大的威胁。马林的发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他的每一个发球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组图 A 中,马林采用高抛发球,他在击球前先抬起左脚,依靠左脚触地时身体的力量来增强对球的摩擦。图3中,马林触球时的拍面比较竖直,因此这个发球的下旋并不强烈。触球后,马林的前臂迅速向反方向做假动作以迷惑对方(图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9,(11):114-119
用正手发逆侧旋(侧下旋)球是目前颇具威胁的发球技术,世界上很多优秀男选手使用逆侧旋发球的几率很高,比如德国的波尔、丹麦的梅兹,他们对此项技术的掌握十分出色。“钩子”发球属于逆侧旋发球的范畴,这种发球的技术动作更为小巧,并且在隐蔽性上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2,(7):86-89
侧上旋和侧下旋是发球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套组合。由于击球动作相似,出球旋转差异大(侧上旋的出球比较“拱”,侧下旋的弧线更低,球性偏“软”),在实战中可以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要想运用好两种发球,除了要利用身体重心的辅助作用、调整击球拍形、强化击球点的准确度以外,还要注重手腕手指的发力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4):102-113
1 接发球控制为主,转入防守 在接发球环节采取控制的手段通常是我们的主导意识。由于对方发球的旋转多为侧下旋,而落点又以短球为主,因此起到了控制我方直接进攻的作用。接发球时,为了避免无谓失误以及遏制对方的进攻,我们在搓接和撇接的同时必须注重回球的旋转、速度、落点。根据我们自身的技术特点,我们在接发球时,首先要考虑到后续的战术套路,如何在第4板的衔接中占据有利地位才是我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的认知加工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认知加工的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国际健将级和二级乒乓球运动员.采用录像视频时间阻断的方法对被试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国际健将运动员发球旋转判断的准确性好于二级运动员,反应时间慢于二级运动员.信息量影响运动员旋转方式的判断.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视觉搜索方式存在差异.结论:在速度—准确率的权衡上,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发球旋转判断偏重于准确性.运动员旋转方式的判断准确性不均衡,运动员对转球和侧上旋判断优于对不转和侧下旋的判断.信息量影响运动员旋转方式判断的准确性.在触球瞬间和球到发球方球台时运动员对侧下旋的判断最好.当球落至发球方球台时运动员对旋转的判断准确性由高到低依次是转球、侧下旋、不转球的判断.在视觉搜索方式和行为反应的关系上,国际健将组运动员表现为注视频率低,眼跳距离短,准确性高,反应时慢的特征;二级组运动员呈现为注视频率高,眼跳距离长,准确性低,反应时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4,(10):56-59
选手发球时以球拍摩擦球的侧部,就可能令发出的球带有侧旋。侧旋与上旋相结合即为侧上旋,与下旋结合即为侧下旋。带有侧旋的球落到对方台面和球拍上会产生明显的侧跳,这会增加对方接发球的判断难度,令其不易找准击球点、不易把握旋转强度而使接发球质量下降。为进一步迷惑对手,侧上旋与侧下旋常被穿插使用。传统上,欧洲选手发侧旋球较多,因此接侧旋球也相对较好。正常情况下,发球时都是由外向内挥拍,因此右手握拍者发出的球带左侧旋,落台后向对方的左边侧跳,而左手握拍者恰好相反,发出的球带右侧旋,向右侧跳。而近年开始流行的“逆旋转发球”则属于非常规情况,下期再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3,(7):25-25
中国乒乓球男队 单打技术资料 2000年2月 河北·正定 张晓莲:瓦尔德内尔在赛场上提袜子时心里想些什么,我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发球] 以正手侧身位发侧上、下旋为主,落点基本到对方的反手位、侧身位及中间或正右方短球,易出台,有长球配合,旋转较强,侧旋发直线皆为上旋。反手半高抛侧上、下旋发球为辅,多是右方短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7):90-91
“左侧下旋”是王皓的主体发球之一,加上侧上旋的配合,旋转变化非常多。大多数情况下,王皓发出的球弧线较低,紧接着就是下一板衔接。他会给自己留出充分的空间,做出两面都能上手攻击的姿态。提到王皓,大家肯定会想到他直板横打的强烈攻击性。实际上,他的正手台内球也颇有威胁。接发球方由于担心被王皓的正手强攻所压制,所以不得不回球到他的反手及中间位置,并做好被其反手进攻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2):96-97
发球一方的优势在于更容易直接占据主动,更容易贯彻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发球抢攻是最直接的进攻方式,但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抗中,接发球一方会想方设法地制造困难,使发球者无法进攻或降低进攻质量。从战术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抢攻都能占据主动。发球一方应该根据场上形势随时调整,抓住对方的弱点,使进攻多样化。组图A中,周斌正手发侧下旋长球,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斌用右肩巧妙遮挡击球瞬间的动作,目前此种方法并不违反乒乓球的竞赛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0,(8):92-93
世界第一直板选手马琳的杀手锏就是强劲的发球抢攻,任何选手在面对他的发球时,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主要因为马琳的发球变化多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回球失误。然而更可怕的是,马琳的抢攻质量极高,力量、旋转、速度、落点都非常出色。在目前的世界一流选手中,还没有第二人的进攻能力可以超越马琳,因此只要马琳抓住了进攻良机,通常就意味着这一分的获胜。  相似文献   

15.
李晋  边玉翔图 《乒乓世界》2009,(11):110-113
横拉出台长球 横拉侧旋球是反手进攻的一种变化方式,与传统的起下旋不同,拉侧旋球的旋转更为强烈,弧线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侧旋的妙用     
在平击、上旋、下旋之中加入侧旋 我们在思考如何战胜对手的过程中,在平击、上旋、下旋之外,侧旋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大家想到的侧旋是什么样子的?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左手持拍选手最常用的侧旋。占先区的发球和正手斜线球若加入侧旋,球会在落地后向外侧弹出。对右手持拍的人来说,球向反手方向弹出,击球点的改变很容易造成失误。因此可以说这是左手持拍选手的进攻利器。  相似文献   

17.
“我在接对方发球的时候总是判断不清旋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接得更从容一点儿?”提问者:董黎明要诀:盯对方出手瞬间,强化判断和反应能力技术解析董先生问的是一个关于接发球的系统问题。业余球友想要接好发球,首先要对旋转有一定的理解,知道各种旋转都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比如下旋是球板摩擦球体正下方产生的、侧旋是球板摩擦球体侧部产生的等等。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3,(5):96-97
●发短球旋转要多变。讲究落点 对削球选手来说,发球更要与后面技战术套路的展开紧密配合起来。在实战中要尽量多准备几组不同的发球套路,用以干扰对方的进攻。发短球到对方的正手位时,要结合侧上和侧下,把旋转发足。通常在这个落点上,对方很难打出很有威胁的进攻。这样也有利于自己在后几板的衔接中发挥削球旋转和控制的优势,机会好时可以直接抢攻。  相似文献   

19.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7-27
发球的旋转与球拍接触球时的发力方向有必然的关系。一般来说动作向下发力,就是下旋,如果球拍触球的瞬间动作是往上钩,那就是侧上旋。无论是发侧上旋还是侧下旋,关键是要给人造成发上、下旋两种动作一致的错觉。因此,在发侧上旋时,触球时往上的发力是真的,而发完球后向下发力的动作是假象。这样会给人造成发下旋的错觉。 这一组图片是施拉格正手发侧上旋的动作解析。抛球前的基本姿势是站在侧身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图1~3)球抛起后,身体重心随之提高,开始引拍(图4~5)发球时,左脚抬起,身体重心放在右脚,执拍手的肘关…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2,(3):96-97
赖佳新使用心得 1.反手拉球主要可以在发球抢攻环节使用,尤其是配合逆侧旋转的发球。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手回球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进攻方式。如果对方来球的弧线比较高,而且便于自己身体在最佳的位置击球,那么可以直接发力拉前冲弧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