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本质研究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78年来教育本质论争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来的教育本质论争,参加人数之众,发表论争文章的报刊之多,论争中观点的分歧之大,高居同期所有的专栏讨论之首。论争中提出的主要论点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特殊范畴说”、“实践说”等。论争取得了重要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首先应该充分肯定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应试教育:教育本质的异化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冉铁星笔者认为,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但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出某种舍本求末、背离本质的弊端(例如“应试教育”及其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这种弊端是教育或素质教育的异化。异化,是哲学中的一个术语。通俗地说,它...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本质基本问题的研究与其说是教育问题的研究不如说更多的是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根源于“本质”本就是一个哲学概念。从教育本质研究的行为事实演变到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这既符合科学研究的内在发展逻辑,也表明我国目前教育本质的研究正在深化和发展。 一、教育本质的“有”与“无” 在教育本质的诸多研究中,一直是以教育本质的“有”为前提,甚至在教育本质开始的讨论中大家都没有怀疑或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随着众多研究者多年的一以贯之的教育本质的苦苦求索,但均没有寻觅到理想的、并为众多人基本认可的答案牙是教育本质的存在与…  相似文献   

4.
教育本质研究的若干方法刘伦钊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育本质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产生了很多既有影响又彼此分歧的观点,如“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重属性说”、“特殊范畴说”、“实践说”等等。旷日持久的理论论争,并没有使人们达成对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人,但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标异化、教育过程异化和教育管理异化等现象,造成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偏差,导致教育出现竞争化、功利化和技术化倾向。要改正这种倾向,就必须回到教育是"影响"人这一本质属性,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其"影响"效果,而不是让教育背负上过多的职能,成为"异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西方教育理论研究在分析教育哲学产生之前基本上是通过科学主义思维试图把握教育的本质,而这种模式在分析教育哲学之后受到了批判,批判实质是对教育本质先在性的质疑。但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本质先在性,教育本质研究在历史上都是作为教育科学理论建构的工具而存在,教育本质研究在异化。新时期教育本质研究面临着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的问题,遵循从多元到回归的模式,是未来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教育本质研究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回顾了1978年以来我国教育本质研究的得与失,从而找到教育本质探新的基础和出发点,并通过哲学上的本持和教育上的本质之辨,对教育本质重新作了描述性解释,在这一思维指引下,提出教育本质“和谐统一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王莹 《陕西教育》2007,(7):106-107
继“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之后,“生态式教育”成为新的现代教育体系。生态式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照料”而非控制性挤压、灌输,就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那样:“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我国教育本质研究的得与失,从而找到教育本质探新的基础和出发点,并通过哲学上的本质和教育上的本质之辨,对教育本质重新作了描述性解释,在这一思维指引下,提出教育本质“和谐统一论”的现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教育本质已有比较多的成果,但主要着眼于教育结果的角度阐述本质,即使强调了人的发展是教育本质的观点,主要也是讨论人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事实上,教育是人的教育,需要从人的存在角度阐释教育本质,世界观不仅仅是“如何观”与“观什么”的问题,而且阐明人的生存是一种建构性的活动,人是在与世界互动中,领悟人的生存意义。因此,使人成为意义的存在者是教育本质的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论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研究教育本质着手,在充分探讨各种教育本质观的前提下,提出了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是引导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描述情境与背景,与参与者全程合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从个体那里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个体的故事,按照主题或类属解释个体的经验故事,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过程、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3.
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之于学生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为满足学生的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活力。"教育之于学生"说明了教育过程的方向性问题,即获得的主体是学生,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现在的教育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生活需要,即无论从终身意义上还是从需要层次说解析,教育过程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个人存在的禀赋、兴趣和能力差异,差异性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是教育改革理论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它规定着教育改革理论研究的边界和范围,规定着教育改革理论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差异性。教育改革具有公共性、渐变性、广泛性、滞后性、价值性、保守性、不可控性、难评价性等特点,教育改革可以从时间、发起对象、改革内容、改革方向等维度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教育是通过教学形成人的活动。但教育形成人在不同时代和社会又有不同的认识理念和实践方式。教育本质的变化过程是从永恒不变的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具有特定规定性的教育具体存在的过程,是教育主体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建构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教育历史:本性迷失的过程--对教育发展的"另类"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对我国教育史研究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史观的分析,指出了进步教育史观的局限性,认为应当转换认识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历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面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使命,教育不仅要有高效率和高质量,更要追求高效能。教育效能是教育主体全面有效实现教育目的,保障师生健康幸福与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与能力。其本质是教育活动合目的有效性整体,主要表现为合目的有效性的程度(深度、广度和持久度)。教育效能具有合目的性、有效性、整体性、持续性、潜在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征。教育效能改进的方法论是整体结构优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以提升"合目的有效整体性"为核心的整体结构优化;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完善人格目标;优化教育保健的教育教学生态;创建师生高效能教学共同体的师生关系;学习先进,科学增效、科技赋能、创造性艺术性改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效能改进中创造更先进的富有中国特色与时代风格的现代教育文明的品格与态势。  相似文献   

19.
教育民主的主体间性本质和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信仰和追求对民主的理解有很大差别,甚至完全相反。一种信仰追求的民主在另一种信仰看来很可能是虚假的甚至是专制的。但不同民主在追求平等、自由、自主等方面则是一致的,而民主与主体间性又有密切联系,它们追求的目标和坚持的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育民主是运用民主方式提高民主素质的教育。师生主体间的自我确认、自由自主、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等教育方式也就是民主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话语是人类信息生成. 储存与传递的载体,它存在主体性学校话语和主体问学校话语两种时态、两个发展阶段. 主体性话语是近代理性启蒙的产物,是以诸主体间社会交往的分离为特征的,体现的是一种专制性话语关系. 学校主体间话语是后工业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以学校内部多元话语主体理念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教师、学生与其言语对象平等对话交流,自我建构并生成知识、经验,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学校主体问话语反映了民主性学校话语关系. 教育民主是学校成员平等建构、生成生活经验的过程,反映在教育体制、教育权利和教育交流几个方面. 教育民主的核心表现在话语关系上,教育民主的本质就是主体间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