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并非科学与玄学本身之间的论争,其实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的争论。此次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初步运用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马克思主义者介入后,揭露了科、玄双方所共有的唯心主义实质,具体分析了这一论战的性质,较为正确的阐述了决定人生观的因素、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等,使使论战进入更高的层次,初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结合观发展经历了多次论战。“中体西用”论失败后,科玄论战中,玄学派所提出的东方文化的特性问题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自由主义与新儒家的对立也从相反的意义上说明了问题的解决既不能单纯地学习西方,也不可能从传统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寻求中西文化的结合过程中较为合理地解决了结合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但科学派将科学奉若神明,显现出“科学万能”的意愿。玄学派对于科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他们对全盘西化的警醒、对科学、理性、知识应用于人生之域有限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价值的重视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以科学派的胜利而告终。这场论战对国人确立科学的至上地位,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确有积极作用。但玄学派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对后来科学教育的发展亦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而这点却往往被人曲解;论战后科学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仍处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5.
高倩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86-187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用现代西方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他结合乾嘉朴学与西方的实验主义思想,逐步构造出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指导思想的科学方法。本文试从胡适实验主义方法论的基石和核心两个方面,来探讨他是如何将科学方法论与中国传统丈化相互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开辟新的思路,以此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思想界风行一时。用唯物史观来解释中国历史成为其时中国学术思想界的一种新倾向。与此同时,国民革命的失败使得中国社会各界格外注意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并引发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大行其道,从而促使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兴起。但论战中大多数人的研究因政治上的干扰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不但贡献殊少,且反使中国经济史研究一时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正轨。一些学者意识到问题所在,起而矫偏救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这一因社会革命运动而起的学问的学术规范化。厘清这一段历史,有助于理解、认清近现代思想、政治与学术之间的纠葛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生了一场以科学人生观问题为争论点的科玄论战,在争论中科学派和玄学派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胡适作为科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他的科学人生观,文章分别阐述了胡适科学人生观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它的价值和缺陷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二、“漆黑一团”的胡適派世界观胡適是把人生观与世界观混淆在—起的,他说:所谓人生观,是包括世界观的。前面所引关于“人生观之因”的—段,也包括了世界观的意思在内。为了容易明白起见,我把它分开来说,先从世界观方面来讲,并同时说到历史观。在1923年中国学术界曾发生一场讨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论战的一方是以张君勱为主的所谓“玄学鬼”阵营(就是跟蒋介石当走狗的国家社会党的张君勱);还有一方是以丁文江为主的吴稚暉、胡適这批人,为方便起见,在这里我们统称为胡適派。胡適派自称是“科学”的阵营,其实他们也是“玄学鬼”,他们挂着科学的招牌,去反对他们所称谓的“玄学鬼”。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已多有讨论康德、柏格森等西方哲学家对张君劢“科玄论战”的影响,而论战期间来华讲学并与张君劢有密切交往的另一位哲学家——杜里舒其影响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①本文主要探讨德国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对玄学派主将张君劢进行“科玄论战”的具体影响,以更深入剖析张君劢论战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张君劢在“科玄论战”中吸取了杜里舒的“自由意志”、进化论、形而上学等思想与经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西方科学文化传播的正面影响与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倾向和方式的关注,提示了泽人润己。西方科学文明在反哺东方的百年激荡与交融中,对中国学术思想、社会转型、学科分类、专业音乐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使20世纪中国西方音乐通史著述的百年遗产研究,成为映照中国近代社会向现代化变迁的历史缩影之一,又是我们尽快地进入当代国际西方音乐通史编撰历史主流的必不可少的学术准备之一。笔者认为,20世纪中国西方音乐通史编著的分期是与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国内政治斗争的分期相同步。  相似文献   

11.
宿静 《文教资料》2006,(21):62-63
本文从“科玄论战”的论战过程及论战之后现代新儒学的活跃入手,具体分析科玄之争,得出了科学派胜而未胜,玄学派败而未败的结论,并进一步阐释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柏格森,以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创造进化论》阐明了他最根本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以"生命冲动"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作为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一战后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那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主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成为了玄学派人生观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的阅读,从中挖掘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以生命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人生观的影响并对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理”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它在古代哲学中表现为天理,在近代哲学中表现为公理。本文认为,从天理向公理的转型,不是对西方学说的简单移植,而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近代西方学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公理与天理属于不同的哲学形态,它的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在本质上是一场面向民众(尤其是青年)的关于人生现的社会问题之争,其动机是对民众精神家园的争夺。同时它又是一场科学与玄学(传统)哲后所蕴含着的精神话语对意识形态或道德童建话语与权力的争夺,也就是对政治话语权力的争夺。作为自然科学家的丁江却与非自然科学学对科学的“理解”一致(即都强调料学的“精神与方法”),无疑是对此最好的诠释,而丁江在论战中的出色表现也正折射出科学与传统的双重光芒。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20年代初所发生的科学与玄学论战,关系到不少心理学问题的争论,其中自由意志和因果律是为一个焦点问题。张君劢作为玄学派的代表对这些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使这场争论在心理学之域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轮功”是反政府、反社会的邪教,应依法取缔。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礼”的积极因素,礼法并用,德刑并举,德礼为主,刑法为辅,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接合点。从20世纪20年代初“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公案及知识阶层的人参加“法轮功”的现实情况看,崇尚科学也存在着一个与中国现代化的现实接合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看,在关于中国现代诗学中的思维方式论较为有限的成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于完善的地方。一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存在着简单化理解的倾向,认为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就是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科学理性思维的形成和表现,未能深刻地说明与阐释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科学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背后的根本性理论驱动力。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过于宽泛化理解的倾向,认为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就是文化意义上的西方注重逻辑、注重实证的科学理性思维的文化思维方式的派生物,以文化思维方式遮蔽了诗学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诗学中西方科学理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思维相互对接和融合后所生成的立体的、多元的范式与层次。此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过于固态化理解的倾向,一些研究者将中国现代诗学的科学理性思维论与直觉感悟思维论割裂开来进行论述。因此,对中国科学理性思维论的理论探讨亟需进一步深入:一方面,需要以整体性的视野重建中国现代诗学的科学理性思维论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需要回到中国现代诗学思维发展的权力场域现场,揭示中国现代诗学中科学理性思维论与直觉感悟思维论既相互冲突、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斗,也有后起之秀。新文化领袖之一的胡适显然站在科学派一边,并成为科学派主将;而梁启超似乎以中立身份出现,但明显倾向玄学派,成为玄学派阵营盟主。所以有人认为,这次论战其实就是梁启超和胡适之间的对峙。论战一直持续了大半年才鸣锣收兵。年底,上海泰东书局和上海亚东图书馆对论战成果进行了整理,出了两个集子。前者名曰《人生观之论战》由张君劢作序;后者题为《科学与人生观》,由陈独秀和胡适作序,可见,收罗的文章差别不大,但立场迥然不同。由于陈独秀在序言中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对论战的双方进行了评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引发胡适、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的"科玄之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然而人们较为重视的是科学能否指导人生观及由此引发的西方科学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如何消解,至于论战事件的内容及形式对我国现实社会民主制度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仍然需要完成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化的核心,科学作为人们关于自然界的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与哲学紧密相关,因此,科学、哲学和化相互匹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化模式中会诞生不同的科学形态,以此为出发点,作对所谓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在中国哲学、化土壤上诞生不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就如同鸡蛋里孵不出小鸭一样,是必然的事,同样,由于中国哲学、化不可能为西方科学提供适宜的养料,所以西方科学这棵大树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得枝枯叶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